焦竑与明清儒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0 22:05
  明末清初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又极其复杂的时期。阳明学、程朱学、气学、实学、西方科学,乃至佛教、道教、民间宗教及西方天主教等诸种学问、思潮及宗教在明清的时代巨变中,形成了一个相互之间冲突、融合、转变的思想场域。明清儒学转向无疑是这一场域的主旋律。就明清儒学转向而言,焦竑是一个十分特别又值得深入研究的人物。作为立足阳明良知学传统、深涉考据学的泰州学派晚期先锋,焦竑在晚明哲学思潮中创立了智识化的良知学,为良知学在晚明时期的突围开辟了一条新径。焦竑良知学之新,不在于关于良知内容的新探,而在于方法的更新。焦竑以智识化方法取代传统的直觉体验法,使直觉体验性的良知学境界在知识解读的智识化层面得以呈现。这样,他在直觉体验的传统工夫路径之外,为世人提供了一种相对客观的、公共性的良知学路径。具体言之,焦竑对“良知”、“性”与“情”的理解在内容上与传统良知学并无根本差异,然而,在方法上却偏离了传统的直觉体验工夫,而转向一种智识化方法。这种方法论更替的完成,有赖于焦竑将“名实关系”及“思”引入“良知”解读及达性方法,为良知学的智识化埋下了内在的“伏笔”。再加之焦竑深涉考据学传统,长期的考据活动使智识化方...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9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章 焦竑的良知学
    第一节 焦竑论良知
    第二节 焦竑论性
    第三节 焦竑论情
第二章 焦竑的考据学
    第一节 字的考据
    第二节 书的考据
    第三节 考据学的智识化态度
第三章 焦竑的三教观
    第一节 智识化的三教观
    第二节 三教观与生死问题
    第三节 三教观的定位
第四章 焦竑与明代思潮
    第一节 明中晚期的南京
    第二节 焦竑与明代义理学
    第三节 焦竑与明代考据学
    第四节 焦竑与明代三教观
第五章 焦竑与清代学术
    第一节 清前中期的状况
    第二节 焦竑与清代考据学
    第三节 焦竑与清代义理学
    第四节 焦竑与清代三教观
第六章 焦竑与明清儒学转向
    第一节 焦竑与明清义理学转向
    第二节 焦竑与明清考据学转向
    第三节 焦竑与明清三教观转向
    第四节 焦竑与明清儒学转向综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承和学脉:周汝登“学派归属”的重新认定[J]. 王格.  中国哲学史. 2018(02)
[2]利玛窦对于晚明“三教合一”思潮的批判——兼与方以智的观点进行对比[J]. 孙国柱.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8(02)
[3]论明代关学与朱子学之关系[J]. 米文科.  中国哲学史. 2017(04)
[4]尊经即尊心——王阳明释经学发微[J]. 郭亮.  河北学刊. 2017(05)
[5]“以西释中”仍是中国哲学更新完善的基本途径之一[J]. 李承贵.  学术界. 2017(02)
[6]寻求权威与秩序的统一——以晚明阳明学之“明太祖情结”为中心的分析[J]. 刘增光.  文史哲. 2017(01)
[7]“良知”的沦陷及其省思——知识化解释的向度[J]. 李承贵.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8]“以西释中”衡论[J]. 李承贵.  天津社会科学. 2016(06)
[9]韩邦奇学术特色及其关学定位——兼论明代早中期关学对张载之学的传承[J]. 魏冬.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10]皇权调控与士人转向:清代江南考据学派成因新论[J]. 王坚.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6(04)

博士论文
[1]晚明儒学与科学的互动[D]. 王静.山东大学 2018
[2]晚明佛教与汤显祖“情至”文学创作的关联研究[D]. 柳旭.吉林大学 2016
[3]东传科学与明末清初实学思潮[D]. 杨爱东.山东大学 2014
[4]王学与中晚明文学理论的关系研究[D]. 谢旭.陕西师范大学 2013
[5]蕺山学派与明清学术转型[D]. 张天杰.湖南大学 2012
[6]焦竑思想研究[D]. 白静.北京大学 2011
[7]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 吴保传.西北大学 2010
[8]明代南京剧坛研究[D]. 张英.南京师范大学 2008
[9]焦竑与晚明会通思潮[D]. 刘海滨.复旦大学 2005
[10]明代中晚期讲学运动:1526—1626[D]. 陈时龙.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管志道三教一致思想研究[D]. 赵燕.武汉大学 2017
[2]焦竑易学研究[D]. 丁国春.昆明理工大学 2016
[3]《焦氏笔乘》训诂研究[D]. 张佳静.陕西师范大学 2015
[4]明代两京制研究[D]. 朱晓艳.山东师范大学 2011
[5]明代中后期儒学讲学活动研究[D]. 张伟.河北大学 2011
[6]从《焦氏笔乘》看焦竑文献考据学研究[D]. 陈瑞芳.湖南师范大学 2010
[7]焦竑的编纂活动考略[D]. 姚家全.华东师范大学 2010
[8]张履祥与清初理学的转向[D]. 张天杰.湖南大学 2009
[9]《焦氏笔乘》研究[D]. 史振卿.华中师范大学 2008
[10]徐光启:科学、宗教与儒学的奇异融合[D]. 王东生.山东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98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198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8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