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12:12

  本文关键词: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借鉴国内外有关动量词习得的研究成果,以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理论、应用语言学及认知语言学等理论为框架,对来新疆学习汉语的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的习得情况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分析,试图探讨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和规律,归纳并分析偏误类型,然后探讨中亚留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策略、情感因素、性别等)对动量词习得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有关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的教学建议。具体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交代本选题的研究缘由及目的、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研究的意义以及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现代汉语动量词的研究综述。本章介绍了动量词的定义和分类,把动量词按照目前学界对动量词的分类标准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分为专用动量词和借用动量词两大类,其中专用动量词十个:“次、遍、下、回、番、趟、阵、通、场、顿”,借用动量词为十二个:“口、手、脚、拳、圈、步、枪、笔、刀、声、巴掌、头、眼”。然后对动量词的本体研究、对比研究以及动量词习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与评价。第三章,关于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整体习得情况的调查。本章包括调查对象、调查方法、问卷设计与收集、研究目的、语料来源等方面的介绍,然后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测试卷得出的数据进行集中统计分析,考察整体、不同阶段、不同性别的中亚留学生动量词的习得情况,得出相关数据。第四章,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的偏误分析。本章重点归纳和总结了中亚留学生易发生的四种偏误类型:误用、误加、错序、遗漏。并针对这些中亚留学生产生的偏误类型进行分析。第五章,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角度对中亚留学生动量词习得的过程进行考察分析。本章考察分析了学习策略对动量词习得的影响;情感因素对动量词习得的影响;以及性别差异对动量词习得的影响。第六章,关于教师、教材以及动量词课堂教学的建议。依据前文对各类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得出了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的教学建议。本文首先针对三个阶段的中亚留学生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教学建议,并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纠正偏误的原则和策略。其次针对中亚留学生的特点对汉语教师提出了提升自身情绪管理能力、创设和谐课堂氛围以及策略培训等方面的建议,最后针对目前教材中出现的问题,如编写、注释、练习题等也提出了相关建议。第七章是本文的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和概括,最后提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本研究通过采集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情况的问卷、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问卷以及情感因素对动量词习得之影响情况的问卷,以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通过分析自然语料、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通过均值、标准差、相关性等统计方法,采用文字、数据表格和图表相结合的方式,对所采集的各类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描写和细致深入的分析,并得出以下结果:1.从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的总体考察情况来看,中亚留学生认为汉语动量词习得的难易程度属于“一般”,认为学习动量词的重要性为“重要”。不同阶段和不同性别的中亚留学生在对动量词的评价上存在差异;2.通过考察,中亚留学生在汉语动量词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不一样的习得顺序,不同阶段、不同性别的中亚留学生在习得顺序上存在差异;3.整体而言中亚留学生在动量词习得中会产生四种类型的偏误,分别是误用、误加、错序和遗漏。其中,误用与错序偏误类型产生的较多,遗漏与误加偏误类型产生的较少。4.据调查,中亚留学生整体上使用学习策略频率最高的为记忆策略,较少使用的是元认知策略。不同阶段、不同性别的中亚留学生在策略使用上存在差异。5.在情感因素方面,据统计数据显示,总体上,中亚留学生在动量词习得中受动机与语言焦虑的影响最大,动机因素的均值最高,说明中亚留学生学习动量词的动机普遍较高,性格及自我概念对动量词习得产生的影响较小,态度产生的影响最小。不同性别不同阶段的中亚留学生在情感因素方面存在差异。6.教学中要注意动量词的搭配和辨析教学。教材中动量词的复现率、注释及练习题有待加强,教师应根据中亚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情感因素加强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及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训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降低中亚留学生的语言焦虑。本文的研究结论在理论上提供并补充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动量词的研究模式和方法,为更深层次的研究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的习得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形成了“考察—偏误分析—语言内部因素--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模式,在实践上,一方面为本领域其他学者在进行相关研究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引发了研究者对相关课题进行更深层次地关注与探讨;另一方面为国内外相关教学机构和教师提供了针对性较强的教学理论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为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的教学提供了现实依据。
【关键词】:中亚留学生 动量词习得 偏误分析 学习策略 情感因素 教学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8
  • 第一章 绪论18-27
  • 1.1 选题缘由及目的18-19
  •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9-21
  • 1.2.1 本选题的研究内容19-20
  • 1.2.2 本选题的研究方法20-21
  • 1.3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21-22
  • 1.4 本论文的理论基础22-27
  • 1.4.1 偏误分析理论22-23
  • 1.4.2 中介语理论23-24
  • 1.4.3 Bialystok的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模式24-25
  • 1.4.4 情感过滤假说25
  • 1.4.5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25-27
  • 第二章 现代汉语动量词相关研究综述27-52
  • 2.1 汉语动量词的定义及分类27-30
  • 2.1.1 动量词的定义27-28
  • 2.1.2 动量词的分类28-30
  • 2.2 动量词本体研究30-35
  • 2.2.1 动量词与名量词的区分研究30
  • 2.2.2 动量词的句法、语义、认知研究30-33
  • 2.2.3 动量词的共时与历时研究33-35
  • 2.4 动量词的对比研究35-37
  • 2.5 动量词的习得研究37-52
  • 2.5.1 动量词习得的偏误研究37-41
  • 2.5.2 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41-52
  • 第三章 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情况考察52-73
  • 3.1 动量词的考察内容52-53
  • 3.1.1 专用动量词52-53
  • 3.1.2 借用动量词53
  • 3.2 调查对象及调查工具53-55
  • 3.2.1 调查对象53-55
  • 3.2.2 调查工具55
  • 3.3 语料来源55-56
  • 3.4 中亚留学生对动量词习得的难易程度与重要性的评价56-62
  • 3.4.1 中亚留学生整体对汉语动量词的评价56-57
  • 3.4.2 不同性别的中亚留学生对汉语动量词的评价57-59
  • 3.4.3 不同阶段中亚留学生对汉语动量词的评价59-62
  • 3.5 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的整体使用情况考察62-73
  • 3.5.1 专用动量词习得情况考察62-67
  • 3.5.2 借用动量词习得情况考察67-73
  • 第四章 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中的偏误分析73-93
  • 4.1 中亚留学生动量词习得中的偏误类型73-86
  • 4.1.1 误代73-76
  • 4.1.2 遗漏76-78
  • 4.1.3 误加78
  • 4.1.4 错序78-86
  • 4.2 中亚留学生动量词习得中的偏误现象分析86-93
  • 4.2.1 本族语的负迁移88-90
  • 4.2.2 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90-92
  • 4.2.3 教材编写及注释的影响92
  • 4.2.4 教师的讲授与练习方式的影响92-93
  • 第五章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的影响93-119
  • 5.1 学习策略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的影响93-101
  • 5.1.1 本小节要考察的问题:93
  • 5.1.2 动量词学习策略的调查方法93-95
  • 5.1.3 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学习策略使用的数据分析95-101
  • 5.2 情感因素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的影响101-107
  • 5.2.1 本小节要考察的问题101-102
  • 5.2.2 中亚留学生情感因素的调查方法102
  • 5.2.3 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中的情感因素相关数据分析102-107
  • 5.3 性别差异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的影响107-119
  • 5.3.1 本小节要考察的问题107
  • 5.3.2 不同性别的中亚留学生习得动量词的差异107-112
  • 5.3.3 不同性别的中亚留学生在动量词习得中使用学习策略的差异112-115
  • 5.3.4 不同性别在情感因素方面的差异表现115-119
  • 第六章 关于动量词课堂教学、教师以及教材编写的建议119-136
  • 6.1 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课堂教学的建议119-125
  • 6.1.1 基于差异性的教学建议119-122
  • 6.1.2 基于共性的教学建议122-125
  • 6.2 针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偏误的纠错原则及策略125-128
  • 6.2.1 偏误纠正的原则126-127
  • 6.2.2 偏误纠正的策略127
  • 6.2.3 偏误纠正的技巧127-128
  • 6.3 对中亚留学生汉语教师的建议128-132
  • 6.3.1 培养良好的教师情绪128-130
  • 6.3.2 营造良好的动量词习得氛围130-131
  • 6.3.3 注重中亚留学生的学习策略培训131
  • 6.3.4 深化汉语动量词的本体研究131-132
  • 6.4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132-136
  • 6.4.1 对汉语教材中动量词释义的建议133-134
  • 6.4.2 对汉语教材中动量词练习题设计的建议134-136
  • 第七章 结语136-144
  • 7.1 本文的研究结论136-141
  • 7.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41-142
  • 7.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趋势142-144
  • 参考文献144-162
  • 附录162-171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71-172
  • 后记172-1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勤;动量词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金桂桃;;动量词“和”的产生、发展与演变[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3 蒋宗霞;;动量词的语义分类及组合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金桂桃;;宋元明清动量词研究[J];长江学术;2007年01期

5 金桂桃;;动量词“把”的产生、发展及相关问题[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6 叶桂郴;罗智丰;;汉语动量词形成的原因[J];古汉语研究;2007年03期

7 刘玉朝;;从“过”与“次”看汉语通用(无色)动量词的演变[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2期

8 高文盛;;动量词“回”“次”的差异及其运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方寅;;也谈动量词的语义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10 刘玉朝;;从“过”与“次”看汉语通用(无色)动量词的演变[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申珊珊;;现代汉语动量词“次”与“回”用法比较[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晓燕;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张媛;现代汉语动量词层现的认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周娟;现代汉语动词与动量词组合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陈淑梅;鄂东方言的量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素真;一组专用动量词的发展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马菁菁;《型世言》量词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

3 王三妹;动量词“次”、“回”与动词的组合及其异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赵嘉君;动量词“遍”和“次”与英文“time”的对比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D];南昌大学;2015年

5 周艳妮;汉语借用动量词偏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程森凤;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7 郭瑞峰;汉语动量词的语义分析与对外汉语动量词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唐莹;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薇;中高级留学生借用动量词习得情况调查与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陈颖;宋代动量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24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6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