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新约《圣经》“白徐译本”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7 01:31
  《圣经》在中国的翻译历史悠久,与基督宗教在不同时期进入中国的步伐相伴随。具体到天主教这一块,各修会传教士入华时问早、译经的历史久,译著的争议多,译文的影响大。清代康熙年间天主教传教士白日昇和中国四川文人徐若翰合译的《圣经》新约,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圣经》新约的中文译本,在汉译《圣经》史上占据了承上启下的独特地位,但凡有关《圣经》中译的学术研究都无法回避这一点,但相关的研究专著却并不多见,它通常只是作为后世《圣经》汉译研究的一段小前奏出现。这表明,“白徐译本”在学界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需要后学者投注更多精力深入文本本身,发掘其自身的内在价值。白日异是清初来华的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会士,他在华十八载,于“礼仪之争”的中西文化碰撞中不断反省,探寻在华传播福音之路,同时还不得不小心应对天主教来华各修会间的派系争斗。在多重困境的挤压之下,白日异以极大的宗教热情翻译《圣经》新约,在《圣经》汉译史上,第一次系统地将武加大本《圣经》的《福音全书》、《使徒行传》、《保罗书信》从拉丁文译成文言文,并且留下了“福音单列本”和“福音合参本”两种不同版本,本文的研究将以现存四种不同的“白徐译本”稿本或抄本为基础展开...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中文《圣经》“白徐译本”的介绍
    一、论文选题意义及有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 论文选题意义
        (二)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二、论文的创新性
    三、论文的研究计划、内容、步骤和结果
第一章 :白日昇、徐若翰的生平和创作
    第一节 修会背景:巴黎外方传教会
    第二节 白日昇来华前的经历
    第三节 与长上颜珰的分道扬镳——关于礼仪问题
    第四节 四川时期
        一、购屋居留、传教
        二、白日昇对在中国传教使命的认识
            (一) 利用“容教”政策,抓紧《圣经》汉译和华籍神职人员的培育
            (二) 平等对待中国信众,让《圣经》面对所有读者
            (三) 《圣经》汉译是超越其它工作的当务之急
        三、与徐若翰合作翻译《圣经》
    第五节 译经未竟,病逝广州
        一、“礼仪之争”爆发,病逝广州
        二、礼仪之争余响
第二章 :“白徐译本”的版本研究
    第一节 “白徐译本”的两类四种版本介绍
        一、版本渊源
        二、版本描述
            (一) 罗马版稿本
            (二) 剑桥版稿本
            (三) 斯隆抄本
            (四) 马礼逊抄本
    第二节 “白徐译本”的版本异同分析
        一、福音单列本研究
        二、福音合编本研究
第三章 “白徐译本”的翻译研究
    第一节 “白徐译本”的翻译策略
        一、前人所采用的翻译策略
            (一) 西方传统的《圣经》翻译策略
            (二) 在华传教士早期的《圣经》翻译策略
        二、“白徐”的翻译策略
            (一) 忠实原文的恭敬态度
            (二) 顺应原则的小心使用
            (三) 音译与意译的谨慎抉择
    第二节 “白徐译本”的翻译特色
        一、结构布局的多重探索
        二、锻句炼字的精益求精
        三、采用“合儒”方法,套用儒学外壳
            (一) 与中国传统道德核心价值的贴合
            (二) 使用汉字本意,表达天教新意
            (三) 成语的偶用
        四、对中国社会生活的顺应
        五、外来词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节 “白徐译本”文学性的评价
        一、《圣经》的文学性
        二、“白徐译本”的文学性
            (一) 总体风格
            (二) 翻译的巧妙
            (三) 并列句型的翻译
            (四) 多用中国习用的四字句式
            (五) 被动式的使用
            (六) 文言中偶见白话
            (七) “嘿”字作为象声词的出现
            (八) “像”字的用法
            (九) 谐音的使用
第四章 《圣经》“白徐译本”在圣经汉译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第一节 “白徐译本”问世前《圣经》在中国的译介
        一、明代以前《圣经》在中国的翻译
            (一) 明代发现“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的《圣经》文字
            (二) 元代孟高维诺翻译《新约》和《诗篇》
        二、晚明来华传教士对《圣经》的翻译
    第二节 清初《圣经》“白徐译本”与晚明《圣经》汉译本福音名(或福音作者名)及神魔人名、地名对照
        一、福音作者名(或篇名)对照
        二、神魔及耶稣祖名等对照
        三、地名对照
    第三节 “白徐译本”与晚明《圣经》译本的宗教及日常用语对照
        一、宗教用语对照
        二、日常用语对照
    第四节 “白徐译本”对“二马”《圣经》汉译的影响
        一、“白徐译本”与“二马圣经”的关系
            (一) 白徐译本对马礼逊译经的影响
            (二) 白徐译本对“二马圣经”翻译的影响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学术界的“圣经学”:回顾与展望[J]. 钟志邦.  圣经文学研究. 2012(00)
[2]论清代中期下层传教路线在四川的确立和实践[J]. 郭丽娜,蓝燕.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3]被遗忘的译者:中国士人与中文《圣经》翻译[J]. 游斌.  金陵神学志. 2007(04)
[4]“入乡随俗”:明清耶稣会士的文化适应政策及其现代意义[J]. 孙邦华.  东南学术. 2006(06)
[5]圣经汉译研究:述评与展望[J]. 任东升.  上海翻译. 2006(03)
[6]巴黎外方传教会与天主教的中国本土化历程[J]. 郭丽娜.  汕头大学学报. 2006(01)
[7]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过程[J]. 廖晶,施红梅.  求索. 2005(06)
[8]《圣经》在十七世纪的中国[J]. 锺鸣旦,尚扬.  世界汉学. 2005(01)
[9]圣经诗歌翻译的文学化[J]. 任东升.  山东外语教学. 2005(03)
[10]乾嘉时期清廷的西方文化政策[J]. 吴伯娅.  暨南史学. 2004(00)

博士论文
[1]明清时期湖广天主教的传播与发展[D]. 刘芳.暨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26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326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2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