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双向换译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6 19:48
  俄汉双向换译系统研究,以梳理翻译实践中“换译”相关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为起点,以换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切入点,以俄汉双向语料对比为参照点,归纳并解析翻译实践中大量存在的换译具体类型,以语料库和翻译实例为支撑点,运用多学科理论阐释换译理据。换译方法随翻译实践产生而产生,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通过整理“换译”相关文献,梳理“换译”称名流变,发现其应用领域广泛。对换译现象认识的不足必将影响翻译学科的发展,因而本文通过归纳换译现象,意欲探究换译本质,统计换译类型,以期模拟换译运行机制,阐释换译原因,以便系统性地研究换译。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换译研究概述,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概述俄苏及欧美一些学者对“换译”的研究情况,简述国内研究进展,肯定换译的地位和价值。随后从换译术语流变、类型理据和多学科等视角对换译研究进行简评,指出换译研究不足之处,预测换译发展趋势。第二章从换译称名流变得出“换译”这一术语,相较于其他术语更具科学性。紧接着从换译的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界定换译概念,加深对换译本质的理解。第三章解析换译类型,从形态入手将换译分为有形换译和无形换译,即从可视到现象、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流程,并...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3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俄汉双向换译系统研究


语义与句义、词义的关系

译语,译者,双重文化,原语


第五章换译理据阐释-295-照,才能更好地避免文化干扰。反映某一特定的文化观念的民族意识符号,在语言中大量存在于成语、惯用语、典故、俚语、俗语、谚语、格言、歇后语、套话等结构中,对于这些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鲜明的文化色彩的表达,切不可只顾字面语表意义。应以语用价值为主、语里意义为辅的前提下,当换则换,不必过度小心。综上所述,文化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影响着译者的换译行为。加之本章的第一节语言的语形、语义和语用理据,以及第二节的思维同一性和矛盾性理据,就构成了换译的基本理据,即一体两翼理据。全译中三者与全译方法的关系,以译者视域图描绘。图6全译译者视域全译方法受原语和译语双重文化、思维和语言的影响和制约,表现为双语“语—思—文”大三角下的“表—里—值”小三角。译者受控于作者和读者的视域,极力达到三者的“视域融合”(见图6)。换译也是全译单位与原语思维和译语思维的碰撞结合处。从原语到译语,全译方法表现为“范畴→策略→原则→方法→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翻译中归化与异化之哲学理据[J]. 谭华,熊兵.  外国语文研究. 2016(06)
[2]跨层合译的语义—认知诠释——以俄/英语词素与词合译成汉字为例[J]. 黄忠廉,倪璐璐.  外语学刊. 2016(06)
[3]俄语“程度副词+情绪类心理动词”汉译语义学阐释——以очень+рассердить为例[J]. 倪璐璐,朱英丽,董燕.  中国俄语教学. 2016(04)
[4]全译上下文语境推进机制的语形学理据[J]. 关秀娟.  中国俄语教学. 2016(03)
[5]翻译过程的原型思维表征:概念框架转换[J]. 谌莉文.  上海翻译. 2016(03)
[6]“换译”之符号学诠释[J]. 倪璐璐.  中国科技翻译. 2016(02)
[7]文化关键词翻译研究[J]. 杨仕章.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01)
[8]破折号标题:结构—语义—翻译视角[J]. 刘丽芬.  外国语文. 2015(06)
[9]单词意象:洛特曼符号学要旨[J]. 李薇.  中国文学研究. 2015(04)
[10]全译研究:返本出新——余承法《全译方法论》评介[J]. 黄忠廉.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5(03)

博士论文
[1]全译语境作用机制论[D]. 关秀娟.黑龙江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26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326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1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