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党与国家: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社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5 08:00
近代以降,中国逐渐融入世界潮流,各种外来因素对民族和国家造成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外国列强的不断入侵下,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国家命运发生巨大变化。政党自诞生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号召力和凝聚力,逐渐成为解决民族与国家问题的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在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中诞生的近代政党,以极强的使命自觉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维护民族利益和改变国家命运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抗战时期,中共擎起了抗日救亡的民族大旗,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抗战动员。而重视报纸,特别是充分发挥党报的功能,是中共开展抗战动员的重要途径。报纸,自近代以来,就成为重要的传媒工具和舆论平台,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中共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十分重视报纸。全面抗战时期,中共结合日本侵华的时代环境和全国联合抗日的社会需要,发展了自身的报纸舆论工作,形成了较为系统和颇具特色的报纸舆论思想和实践。可以说,中共的报纸舆论思想和实践,是其抗战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诞生于1938年1月11日的《新华日报》,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合法发行的唯一一份机关报,其地位和价值不言自明。自创办伊始,《新华日报》就致力于...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2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学术价值
(三)现实意义
二、学术回顾
(一)相关研究
(二)现状评析
三、研究旨趣
(一)问题意识
(二)重点难点
(三)方法支撑
(四)学术创新
四、观察维度
(一)文本史料维度
(二)报刊舆论维度
(三)新闻评论维度
(四)党派话语维度
(五)抗战动员维度
五、概念界定
(一)社论、社评与社说
(二)专论、代论与来论
(三)《新华日报》版本界定
第一章 时代使命:《新华日报》之诞生
一、全面抗战时期中共的报纸舆论思想与实践
(一)中共的报纸舆论思想
(二)中共对报纸工作的动员
(三)中共对报纸社论的重视
二、《新华日报》诞生的社会环境
(一)心理基础:民族危机的持续刺激
(二)舆论氛围:国内普遍要求抗战动员的呼声
(三)抗战大局:国共合作后中共合法地位的获得
三、《新华日报》诞生的历史过程
(一)《新华日报》的创办过程
(二)《新华日报》的宗旨愿景
(三)《新华日报》的舆论反响
第二章 良工苦心:《新华日报》社论之创作
一、社论的创作群体
(一)群体组成
(二)群体特征
二、社论的产生过程
(一)初始形态
(二)完整形态
(三)最终形态
三、社论的内容分析
(一)社论时间
(二)社论类型
(三)社论主题
(四)社论性质
第三章 党派话语:《新华日报》社论对中共抗战方略之宣传
一、中共对自身抗战使命的认知
(一)将抗日置于革命议事日程第一位
(二)对共产党员提出严格要求
(三)在抗战中推动中共最高目标的实现
二、《新华日报》社论对中共抗战方略的体现
(一)社论与“持久抗战”
(二)社论与“统一战线”
(三)社论与“民主自由”
第四章 形象塑造:《新华日报》社论二元对立宣传模式之建构
一、《新华日报》社论的二元对立宣传模式
(一)全面抗战时期二元对立模式的内涵
(二)《新华日报》社论二元对立宣传模式建构的必然性
二、《新华日报》社论二元对立宣传模式建构的实现
(一)宣告与日本根本对立,确定宣传基调
(二)报道日军的野蛮暴行,激发民族情绪
(三)揭露日本的统治危机,树立抗战信心
(四)描述国人的悲惨生活,刺激大众心理
(五)宣示反对投降和倒退,打击民族败类
第五章 利益关切:国共双方围绕《新华日报》社论之斗争
一、国民党视域:新闻检查机构“检查”下的社论
(一)国民党对《新华日报》社论的关注
(二)因“不妥”言论“被检”的社论
(三)1942年“违检”社论统计分析
(四)“违检”社论反映国民党利益关切
二、共产党视域:合作斗争背景下的社论
(一)对办报环境的认知——经营者的体验
(二)一份传单中的社论——经营者的声诉
(三)复杂局势中的斗争——经营者的反抗
第六章 绳愆纠谬:中共对《新华日报》社论之纠偏
一、社论出现偏谬之原因
(一)领导层——指示错误把关不严
(二)管理者——复杂局势把握困难
(三)撰写人——见识水平有所限制
二、中共对社论纠偏之措施
(一)扫除王明右倾主义对社论的干预
(二)在改版整风中调整社论方向
(三)指导社论宣传尺度的把握
第七章 综合评析:应对危机过程中的民族、政党与国家
一、《新华日报》社论的时代特征
(一)全局性
(二)指导性
(三)权威性
(四)时宜性
(五)战斗性
(六)局限性
二、《新华日报》社论的历史意义
(一)阐述报纸宗旨理念,推进中国新闻事业
(二)宣传中共抗战主张,构建中共抗战形象
(三)指明国人前进方向,汇聚全国先进力量
(四)打击不利抗战因素,推动中国抗战进程
三、应对危机过程中的民族、政党与国家互动
(一)民族心理的养成
(二)核心价值的汇聚
(三)中流砥柱的体现
(四)政党使命的自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344147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2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学术价值
(三)现实意义
二、学术回顾
(一)相关研究
(二)现状评析
三、研究旨趣
(一)问题意识
(二)重点难点
(三)方法支撑
(四)学术创新
四、观察维度
(一)文本史料维度
(二)报刊舆论维度
(三)新闻评论维度
(四)党派话语维度
(五)抗战动员维度
五、概念界定
(一)社论、社评与社说
(二)专论、代论与来论
(三)《新华日报》版本界定
第一章 时代使命:《新华日报》之诞生
一、全面抗战时期中共的报纸舆论思想与实践
(一)中共的报纸舆论思想
(二)中共对报纸工作的动员
(三)中共对报纸社论的重视
二、《新华日报》诞生的社会环境
(一)心理基础:民族危机的持续刺激
(二)舆论氛围:国内普遍要求抗战动员的呼声
(三)抗战大局:国共合作后中共合法地位的获得
三、《新华日报》诞生的历史过程
(一)《新华日报》的创办过程
(二)《新华日报》的宗旨愿景
(三)《新华日报》的舆论反响
第二章 良工苦心:《新华日报》社论之创作
一、社论的创作群体
(一)群体组成
(二)群体特征
二、社论的产生过程
(一)初始形态
(二)完整形态
(三)最终形态
三、社论的内容分析
(一)社论时间
(二)社论类型
(三)社论主题
(四)社论性质
第三章 党派话语:《新华日报》社论对中共抗战方略之宣传
一、中共对自身抗战使命的认知
(一)将抗日置于革命议事日程第一位
(二)对共产党员提出严格要求
(三)在抗战中推动中共最高目标的实现
二、《新华日报》社论对中共抗战方略的体现
(一)社论与“持久抗战”
(二)社论与“统一战线”
(三)社论与“民主自由”
第四章 形象塑造:《新华日报》社论二元对立宣传模式之建构
一、《新华日报》社论的二元对立宣传模式
(一)全面抗战时期二元对立模式的内涵
(二)《新华日报》社论二元对立宣传模式建构的必然性
二、《新华日报》社论二元对立宣传模式建构的实现
(一)宣告与日本根本对立,确定宣传基调
(二)报道日军的野蛮暴行,激发民族情绪
(三)揭露日本的统治危机,树立抗战信心
(四)描述国人的悲惨生活,刺激大众心理
(五)宣示反对投降和倒退,打击民族败类
第五章 利益关切:国共双方围绕《新华日报》社论之斗争
一、国民党视域:新闻检查机构“检查”下的社论
(一)国民党对《新华日报》社论的关注
(二)因“不妥”言论“被检”的社论
(三)1942年“违检”社论统计分析
(四)“违检”社论反映国民党利益关切
二、共产党视域:合作斗争背景下的社论
(一)对办报环境的认知——经营者的体验
(二)一份传单中的社论——经营者的声诉
(三)复杂局势中的斗争——经营者的反抗
第六章 绳愆纠谬:中共对《新华日报》社论之纠偏
一、社论出现偏谬之原因
(一)领导层——指示错误把关不严
(二)管理者——复杂局势把握困难
(三)撰写人——见识水平有所限制
二、中共对社论纠偏之措施
(一)扫除王明右倾主义对社论的干预
(二)在改版整风中调整社论方向
(三)指导社论宣传尺度的把握
第七章 综合评析:应对危机过程中的民族、政党与国家
一、《新华日报》社论的时代特征
(一)全局性
(二)指导性
(三)权威性
(四)时宜性
(五)战斗性
(六)局限性
二、《新华日报》社论的历史意义
(一)阐述报纸宗旨理念,推进中国新闻事业
(二)宣传中共抗战主张,构建中共抗战形象
(三)指明国人前进方向,汇聚全国先进力量
(四)打击不利抗战因素,推动中国抗战进程
三、应对危机过程中的民族、政党与国家互动
(一)民族心理的养成
(二)核心价值的汇聚
(三)中流砥柱的体现
(四)政党使命的自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344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344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