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陇海铁路研究(1899-1911)

发布时间:2017-04-29 22:17

  本文关键词:清末陇海铁路研究(1899-1911),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拼接——是陇海铁路在清末筹建过程中较为鲜明的特点。长途干线的建设一般都要经过整体性的规划,而清末陇海铁路筹建过程并没有这样的规划。各段铁路一边筹建一边规划各自的线路“出口”,汴洛线连上洛潼线,洛潼线接上西潼线,开徐线接上清徐线再连海清线,形成了大干线“陇海铁路”的雏形。由于缺乏整体性的规划,各段在筹建的动力选择上,多从自身利益为出发,反映出不同的诉求。1905年前后,晚清社会形成一股铁路建设热潮。陇海的起源“汴洛线”,就是在此时由盛宣怀以“芦汉支路”的名义提出建造的。汴洛铁路筹建以谋“芦汉经营之利”为动力选择,统属于芦汉铁路,一切筹款筑路事宜参照芦汉铁路相关办法办理,采用借债筑路的方式,通过两次比利时借款,获得了充足的筑路资金。虽然在路权掌控上有所让步,但路工建设总体上是比较顺畅的。汴洛铁路于1904年春开始勘路工作,1909年底全线竣工,是清末陇海铁路各段筹建中唯一一条筑成通车的线路。1905年以后,随着民众路权意识的觉醒,很多人开始排斥“借债筑路”这一方式,认为对国家权益损失巨大,要求商办铁路。在粤汉铁路成功赎约之后,商办铁路运动日益被推向高潮。河南洛潼铁路、陕西西潼铁路就是在1907年前后商办铁路高潮中筹议、筹建的。河南筹议、筹建洛潼除内在经济、军事的需要外,还有两个外在因素:一是来自比利时对洛潼路权的觊觎,比在承建汴洛以后,紧盯洛潼,一旦河南方面稍有松懈,便欲趁机谋取洛潼路权。二是来自陕西方面的压力,陕省当时尚未有寸轨过境,筹建西潼铁路的愿望十分迫切,但如果河南不建洛潼,西潼即便告成,也将无法东延,成为“孤线”。因此,陕省方面动员一切力量,鼓动河南方面筹建洛潼一线。虽然商办铁路表面上进行得热火朝天,但实际运作困难重重。最大问题就是筹集不到足够的筑路资金。洛潼、西潼面临同样的问题,两路商办也因此而陷入困境。从两路在清末的筹议、筹建史来看,两路筹议、筹建的动力选择已跳出了为铁路自身谋经营之利的维度,而开始考虑地方和区域之利。如果说洛潼的筹建尚可筹划河南一省地方之利的话,那么,西潼的筹建就必须谋划区域之利,否则陕西一省地方之利也将无法实现。陇海铁路在清末的筹建还包括开封以东的开徐铁路、海清铁路和清徐铁路的谋划。开徐是由开封到徐州的一段,原计划由河南方面筹建,但该省政府在开徐与洛潼之间最终选择了先修后者,开徐因豫省无暇顾及而遭搁置。海清则是因在与瓜清铁路的争论中关注度较低而沦为待办路线。清徐由苏省铁路公司(简称“苏路公司”)奏办,也是商办铁路性质。苏路公司将清徐铁路视作苏省北部干线,先后提出清徐接海州、清徐延长至瓜洲、清徐延长至通州等多条线路设想。由于开徐、海清的筹建事关东西大动脉的“出口”问题,仅由苏路公司权衡一省地方之利是不合适的,因此,邮传部以统筹国家之利为动力选择筹建开徐、海清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性。清末陇海铁路各段没有全部建成并联通起来,甚至未出现“陇海铁路”的名称,但是,东西大动脉统筹和联通的努力已在各段的筹议、筹建、建设进程中有所体现,而最重要的体现则在于各段国有化的实现。西潼在清廷“铁路国有”政策下顺利收归,洛潼因牵涉面甚广,在清末未能完成国有化进程,直到1915年才基本收归国有。开徐、海清铁路因豫省、苏省并未上奏立案,经邮传部勘查后,直接上报清廷予以收归国有。清徐铁路因大学士张之洞曾奏明限期四年完工,而逾期并未完成,按照约定被收归国有。到1911年底,陇海铁路各段线路除洛潼之外,基本上完成了国有化进程,为此后进一步统筹规划,建设东至濒海西抵秦陇的大纬线奠定坚实的基础。清末陇海铁路各段的筹建,对陇海铁路建设的全线推进,做了有益的铺垫,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民国成立后不久,1912年9月财政总长周学熙、交通总长朱启钤与比利时代表陶普施在北京签署了“陇秦豫海铁路借款合同”,将清末各线并入陇秦豫海铁路建设当中,标志着陇海铁路的建设进入了新的时期。纵观清末陇海铁路各段的筹筑历程可以发现,动力选择是考察清末陇海铁路筹建、建设史的重要视角,动力选择的不同决定着铁路筹建和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经费来源和线路规划等方面的不同选择,反映了中国近代长途铁路干线建设的历史复杂性。
【关键词】:陇海铁路 商办铁路 国有化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32.9;K25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26
  • 一、选题缘起11-13
  • 二、概念界定13-15
  • 三、学术史回顾15-22
  •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22-24
  • 五、创新与不足24-26
  • 第一章 陇海之“源”:汴洛铁路——线路之利的诉求26-62
  • 第一节 汴洛铁路的提出:从芦汉津镇之争谈起26-36
  • 一、容闳“铁路计划”的失败26-28
  • 二、盛宣怀力阻容闳建津镇铁路28-31
  • 三、盛宣怀阻止方式的变化及汴洛的提出31-34
  • 四、津镇铁路的结局34-36
  • 第二节 汴洛铁路的建设36-48
  • 一、建设经费的解决36-40
  • 二、工程建设的进行40-48
  • 第三节 汴洛铁路的运营48-60
  • 一、运营依托的组织系统48-53
  • 二、运营的实态考察53-60
  • 小结60-62
  • 第二章 陇海之“基”:洛潼铁路——地方之利的考量62-96
  • 第一节 洛潼铁路的筹议62-69
  • 一、筹议的背景:粤汉铁路的废约自办62-64
  • 二、陕、豫官绅筹议洛潼64-67
  • 三、“三省共筹路事”的提议67-69
  • 第二节 洛潼铁路的筹建(上):经费问题69-79
  • 一、自筹经费70-73
  • 二、对外借款73-79
  • 第三节 洛潼铁路的筹建(下):管理与线路问题79-94
  • 一、管理问题:总、协理的更易与组织状况79-85
  • 二、线路问题:勘测与改线85-94
  • 小结94-96
  • 第三章 陇海之“键”:西潼铁路——区域之利的谋划96-126
  • 第一节 西潼铁路的筹议96-109
  • 一、最初的提议:基于洛潼与西潼的关系96-101
  • 二、豫陕甘三省合办的建议101-104
  • 三、划归商办的动议104-109
  • 第二节 西潼铁路的筹款109-118
  • 一、早期筹款计划110-112
  • 二、筹款激起民变112-114
  • 三、筹款引发讨论114-118
  • 第三节 西潼铁路的商办118-125
  • 一、排除国外势力118-119
  • 二、排除官府势力119-121
  • 三、实现商人自办121-125
  • 小结125-126
  • 第四章 陇海之“闾”:开徐、海清铁路 ——国家之利的权衡126-160
  • 第一节 开徐、海清铁路的提出126-135
  • 一、开徐、清徐、海清的筹划126-129
  • 二、海清铁路借款引发风波129-135
  • 第二节 线路问题(上):海清与瓜清的争论135-141
  • 一、请筑瓜清的要求137-138
  • 二、先筑海清的主张138-140
  • 三、瓜清宜先的建议140-141
  • 第三节 线路问题(下):苏路公司的权衡141-150
  • 一、对海清、瓜清施工难度的考量142
  • 二、对海清、瓜清修筑计划的思考142-144
  • 三、股东大会:先筑瓜清的决议144-146
  • 四、以工代赈,再议海清146-150
  • 第四节 邮传部对开徐海清的建设150-159
  • 一、邮传部筹划开徐海清铁路150-154
  • 二、开徐海清改线问题154-155
  • 三、开徐海清借款问题155-159
  • 小结159-160
  • 第五章 陇海之“联”:统筹东西干线 ——陇海铁路国有化问题160-195
  • 第一节 国有化准备:勘查和策略160-171
  • 一、清廷对商办铁路的勘查161-165
  • 二、“限期筑就,,逾期收归”的策略165-171
  • 第二节 国有化实施:陇海全线的统筹171-179
  • 一、西潼、开徐、海清的国有化171-174
  • 二、清徐铁路的国有化问题174-179
  • 第三节 民初洛潼铁路国有化的后续跟进179-193
  • 一、洛潼铁路公司内部的分裂181-184
  • 二、洛潼公司与中央之间的博弈184-186
  • 三、洛潼公司与豫省政府间的博弈186-190
  • 四、商办洛潼铁路的结局190-193
  • 小结193-195
  • 余论:动力选择与长途铁路干线建设的历史复杂性195-203
  • 一、探寻清末陇海铁路各段的具体筹建过程195-196
  • 二、清末陇海铁路各段建设的动力选择问题196-199
  • 三、动力选择视角下清末陇海铁路建设的基本问题199-203
  • 参考文献203-21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215-216
  • 附录216-247
  • 致谢247-2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沛;徐倩倩;;港口、铁路与近代青岛城市变动:1898-1937[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2 金士宣;;二十世纪初各省商办铁路及其结局[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77年02期

3 任军利;铁路与近代陕西的商品经济[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戴鞍钢;;港口·城市·腹地——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关系的历史考察[J];中国城市经济;2004年01期

5 李成新;王平子;;论陇海铁路从自办到国有[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杨鸽;;民国时期陇海铁路入陕与宝鸡城市化建设[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王晓华;国民政府铁路外债整理述略[J];民国档案;1992年02期

8 江沛;李丽娜;;铁路与山西城镇的变动:1907-1937[J];民国档案;2007年02期

9 朱从兵;粤汉路权赎回后张之洞的自建主张与实践[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张文凤;;东陇海铁路与近代连云港市的崛起[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章建;铁路与近代安徽经济社会变迁研究(1912-1937)[D];苏州大学;2013年

2 沈悦;东省铁路研究(1897-1913)[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成新;陇海铁路债务研究(1903~1937)[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雨新;论民国中期关中三大区域经济中心的南移[D];西北大学;2006年

3 王静;陇海铁路与关中城镇发展关系研究(1912~1945)[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艳春;抗战前陇海铁路沿线河南段的经济变迁[D];河南大学;2007年

5 张忠广;陇海铁路中东段的修建和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变迁(1909-1949)[D];安徽大学;2012年

6 王方星;汤寿潜的铁路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7 张玲;铁路与郑州城市地理变迁(1904-1954)[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清末陇海铁路研究(1899-1911),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35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8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