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视域下的儒道会通 ——以王弼易学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8-31 11:22
  在中国思想史上,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各派思想的互动和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在诸子百家当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儒家和道家思想,二者在批判和交流、冲突和对话过程中不仅为各自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而且还通过相互吸收丰富了自身的学术内涵,因此要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互动和会通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既要注重研究儒道思想的互动,还要注重研究儒道思想的会通。互动和会通在程度上有一定的区别,所谓互动可以是两派之间的思想交流、互相批判,而会通则是在互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这种交流和批判在某方面形成了共识,或者在某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本文所探讨的儒道会通就是在儒道互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寻求二者会通的内涵。而要考察儒道会通,我们不能泛泛而谈,必须寻求一会通的契入点,故本文选取《周易》为研究对象,以王弼易学为中心研究来儒道会通的问题。在绪论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了选取《周易》文本以及王弼易学作为儒道会通之契入点的原因,并回顾了目前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要研究儒道会通,我们首先要研究儒道思想在什么样的问题上实现了会通,或者是二者在什么时代达成了共识,如果单从儒学...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同源而异流的《易》、儒、道
    第一节 源于巫卜的《周易》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巫卜
        二、巫卜文化的核心:卜筮
        三、人文精神的彰显:《周易》
    第二节 《周易》与儒道之关系
        一、同途殊归的《易》、儒、道
        二、《周易》古经与儒道思想
        三、《易传》与儒道思想
    第三节 《易传》中的儒道会通理路
        一、儒道会通的实现模式
        二、儒道会通的诠释内容
        三、儒道会通的诠释方法
第二章 儒道兼治的学术旨趣
    第一节 重建儒道关系的正始玄学
        一、儒道会通的时代背景
        二、经玄互动与儒道会通
        三、儒道会通的学术主题
    第二节 儒道兼综的王弼易学
        一、王弼易学的主要创见
        二、王弼易注中的儒道思想
        三、"以无为本"统合儒道之体
        四、"即用显体"会通儒道之用
第三章 儒道会通的解经方法
    第一节 《周易略例》的产生及内容
    第二节 "执一御众"的解易原则
        一、"执一御众"的缘起
        二、"执一御众"的逻辑理路
        三、"执一御众"与儒道会通
    第三节 明变重时的"时变"思维
        一、"爻以示变"的重变说
        二、"卦以存时"的重时说
        三、"时变"思维与儒道会通
    第四节 "得意忘象"的诠释方法
        一、"得意忘象"的缘起
        二、"得意忘象"的逻辑理路
        三、"得意忘象"与儒道会通
第四章 儒道会通的易学内涵
    第一节 《周易注》中的天道观
        一、自然之天与形上之天
        二、"以无为本"的天道观
        三、儒道会通的形上之天
    第二节 《周易注》当中的性命观
        一、《易传》中的性命观
        二、"不违自然"的性命观
        三、儒道会通的性命之学
    第三节 《周易注》中的人事观
        一、"唯德是与"的修德思想
        二、"各定其分"的名教思想
        三、儒道会通的人事思想
第五章 王弼《周易注》对儒道会通的贡献及评价
    第一节 《周易注》的影响
    第二节 《周易注》对会通儒道的贡献
    第三节 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科研成果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周易略例》的略例——王弼思想再探討[J]. 劉康德.  中华文史论丛. 2016(02)
[2]黄老“因循”哲学与王弼《周易注》[J]. 王晓毅.  周易研究. 2015(06)
[3]扬弃与超越:论王弼《周易》学[J]. 刘运好.  周易研究. 2015(01)
[4]王弼《周易注》与东晋官方易学[J]. 王晓毅.  周易研究. 2013(06)
[5]试论易学象数起源与《周易》文本形成[J]. 林忠军.  哲学研究. 2012(10)
[6]“无”何以成为一种实体性实存?——王弼“以无为本”思想之存在论意义辨析[J]. 赵修成.  东岳论丛. 2012(06)
[7]论王弼《周易注》对“位”、“应”观念的重视和运用——从“贤人在下位而无辅”的标点谈起[J]. 甘祥滿.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12(00)
[8]“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王弼老学诠释中的矛盾及其解决[J]. 暴庆刚.  人文杂志. 2011(06)
[9]王弼玄理辨略[J]. 黄克剑.  哲学研究. 2011(06)
[10]续读帛书《二厽子》[J]. 刘大钧.  周易研究. 2011(02)

博士论文
[1]魏晋易学研究[D]. 王天彤.山东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王弼治易方法研究与反思[D]. 陈彦杰.山东大学 2010
[2]王弼易学哲学思想再探[D]. 郭丽娟.四川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74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374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5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