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文化批判

发布时间:2021-09-15 16:56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对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批判与重建是以中国现代化为背景的文化启蒙和文化批判,它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内涵,因此,它对中国的现代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是由传统、习惯、经验和天然情感支配的以礼尚往来、婚丧嫁娶、饮食男女、衣食住行为主要代表的日常交往中的礼仪和习俗,它植根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中。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因其运行机理的重复性、自发性所导致的感性的和经验性的文化模式、固化的和异化的文化精神以及人之自在的、自发的生活方式同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本质是相悖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域下,对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进行文化批判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打破阻滞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非理性的、前现代的、文化模式和精神的有力途径。具体而言,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视域下,以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为指导原则,对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日常交往礼俗进行文化层面的批判,一方面可以揭示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基本图式及其构建的传统礼俗社会的前现代文化模式,剖析其中所包含的阻碍现代人自由发展和现代社会进步的文化因素;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在反思中...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交往的概念定位
        一、交往的内涵
        二、交往的类型
    第二节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视域下的“日常交往”和“日常交往礼俗”
        一、“日常交往”与日常生活的人道化
        二、“日常交往礼俗”的概念建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文化生成
    第一节 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历史源流
        一、中国传统日常交往之“礼”的起源和演进
        二、中国传统日常交往之“俗”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国传统日常交往之“礼”和“俗”的关系
    第二节 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基本类型
        一、个体交往中的礼节形式
        二、社会交往中的礼俗类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文化特征和历史影响
    第一节 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文化特征
        一、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社会性
        二、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等级性
        三、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制约性
        四、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功利性
        五、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时代性
        六、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相对稳定性
    第二节 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对个体存在和非日常生活的制约
        一、传统日常交往礼俗与人的存在
        二、传统日常交往礼俗与社会经济和政治运行
    第三节 日常交往礼俗在中国传统文化建构和变迁中的重要地位
        一、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与文化基因
        二、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与文化心态
        三、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与文化变迁
        四、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与礼俗文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社会转型期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现代境遇
    第一节 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与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流变
        一、中国的社会转型的内容与特点
        二、中国文化现代化历程中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流变
    第二节 中国社会转型期“转型中的日常交往礼俗”的图式特征
        一、“转型期的日常交往礼俗”的活动空间
        二、“转型期的日常交往礼俗”的承担主体
        三、“转型期的日常交往礼俗”的趋动机制
        四、“转型期的日常交往礼俗”的实施中介
    第三节 社会转型期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价值学阐释
        一、社会转型期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嬗变的因由
        二、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价值坐标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批判、传承与创新
    第一节 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文化批判的指导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现代性”思想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现代性转换的路向选择
        一、以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为切入点
        二、以克服“现代性的阻滞力”为着眼点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文化批判[J]. 李涵.  学术交流. 2016(04)
[2]人的本质:马克思对哲学最高问题的回应[J]. 张奎良.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3]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J]. 李楠明.  知与行. 2015(01)
[4]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历史探源[J]. 李涵.  知与行. 2015(01)
[5]马歇尔·萨林斯文化理论研究现状及其意义[J]. 张海成.  知与行. 2015(01)
[6]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全景展示[J]. 张奎良.  天津社会科学. 2014(01)
[7]萨林斯的学术思想及其源流[J]. 曹大明.  世界民族. 2013 (01)
[8]从“理性人”到“文化人”——读马歇尔·萨林斯的几本著作[J]. 翟淑平.  西北民族研究. 2013(01)
[9]论日常生活[J]. 郑震.  社会学研究. 2013 (01)
[10]日常交往与日常思维的生成[J]. 贺苗.  学术交流. 2013(01)

硕士论文
[1]日常生活的回归与面向生存的现代性[D]. 闫冬.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文化理性对历史的重建[D]. 芦洋.黑龙江大学 2012
[3]费尔巴哈和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比较研究[D]. 王焕平.西南大学 2008
[4]日常交往与人的发展研究[D]. 刘小红.延安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96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396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f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