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蕴汉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7 22:07
郑蕴(1569-1641)是朝鲜朝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学者、文人。本文以郑蕴的生平和思想为基础,以研究其文集《桐溪集》中所收录的汉诗作品为主要内容,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挖掘其诗作所蕴含的深层儒生精神,剖析其创作的审美特征,探源其汉诗中的中国元素,力图阐发中朝文化交流中郑蕴的独特位置,为中国诗学在朝鲜朝文化中的深远传播增添又一佐证。本文共将分为五章综合研究郑蕴的汉诗作品。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将中外学界对郑蕴汉诗的研究现状进行资料整理和现状评述;阐述郑蕴汉诗研究的意义价值,确立研究方法。第二章分析郑蕴汉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对郑蕴基本生平进行考评,知人论事,概述其汉诗的基本创作动因。朝鲜朝中期统治阶级分化、党争士祸频发,加之壬辰倭乱和丙子胡乱的爆发,朝鲜朝社会陷入深重的苦难之中,在此时代背景下郑蕴的政治生命也因时局影响而起伏不定,44岁方进入仕途,又因坚持义理,直言进谏先左迁镜城,后流配济州;此外郑蕴师友关系也深刻影响他的命运和文学创作;另外在学问方面,郑蕴继承岭南地区的南冥学派“敬义”学风,发展出以“敬”为中心的修已之学,和以“义”为中心的治人之学;同时郑蕴有别于其他庆尚右道学者,难能可贵地接受了...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郑蕴汉诗创作的历史、文化语境
2.1 汉诗创作的时代、文化背景
2.1.1 动荡的半岛局势
2.1.2 复杂的政局矛盾
2.1.3 繁荣的思想文化
2.2 生平和师友关系
2.2.1 三起三落的人生历程
2.2.2 影响命运的师友关系
2.3 兼收并蓄的思想学问
2.3.1 对南冥学派的继承
2.3.2 对退溪学风的接受
第三章 郑蕴汉诗的情志内涵
3.1 士大夫的忧国忧民
3.1.1 忠君爱国
3.1.2 卫国斥清
3.2 儒生的人格修养
3.2.1 反求诸己
3.2.2 岁寒忍苦
3.3 君子的至情至性
3.3.1 思乡怀亲
3.3.2 遁迹守穷
第四章 郑蕴汉诗的审美特征
4.1 物象入诗、托物言志
4.1.1 植物类物象
4.1.2 动物类物象
4.1.3 自然现象类物象
4.2 悲情之美与温柔敦厚的诗风
4.2.1 悲情之美
4.2.2 温柔敦厚的诗风
4.3 声律和谐、低昂互节之美
4.3.1 声律的迭代之美
4.3.2 格律和韵律的和谐之美
第五章 郑蕴汉诗中的中国元素
5.1 中国元素之人物事典
5.1.1 贤臣豪杰
5.1.2 失意迁客
5.1.3 重情义士
5.1.4 高洁隐者
5.2 中国元素之语典
5.2.1 《诗经》中的语典
5.2.2 名家诗文中的语典
5.2.3 典籍中的语典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朝鲜古代诗学范畴的体系化特征[J]. 蔡美花. 东疆学刊. 2016(04)
[2]孔子《诗》教与“温柔敦厚”关系刍议[J]. 胡静.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3]朝鲜古代《诗经》接受史考论[J]. 李岩. 文学评论. 2015(05)
[4]论朝鲜文人李德懋与中国文人间的文学交流[J]. 徐东日,张雨雪. 东疆学刊. 2015(03)
[5]东亚国别汉诗特征论[J]. 严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3)
[6]关于朝鲜朝“使华录”中中国形象研究的诸论题[J]. 徐东日.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3(02)
[7]温柔敦厚的伦理内涵及其现代意义[J]. 夏秀.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8]试析朝鲜半岛接受江西诗派的文化语境[J]. 马金科.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9]韩国古典美学范畴——“风流”[J]. 蔡美花. 东疆学刊. 2013(01)
[10]论朝鲜朝宗唐诗人群汉诗创作及影响[J]. 杨会敏.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2(01)
博士论文
[1]壬辰倭乱时期战争体验汉诗研究[D]. 盛强.延边大学 2016
[2]李穑汉诗研究[D]. 吴光旭.延边大学 2015
[3]朝鲜朝—后金(清)战争题材汉文学研究[D]. 金美兰.延边大学 2015
[4]朝鲜朝中期“三唐诗人”汉诗文学研究[D]. 朴相福.延边大学 2015
[5]朝鲜朝怀古汉诗研究[D]. 刘清涛.中央民族大学 2015
[6]杜甫对韩国三唐诗人影响研究[D]. 李受映.东北师范大学 2013
[7]从和杜、集杜创作看韩国文人对杜诗的接受及解释[D]. 崔皙元.南京大学 2012
[8]高峰汉诗研究[D]. 权美花.延边大学 2011
[9]朝鲜朝前半期汉诗风演变研究[D]. 杨会敏.中央民族大学 2011
[10]车天辂汉诗研究[D]. 王国彪.中央民族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唐前贬谪文学研究[D]. 龚思.陕西师范大学 2013
[2]江淹贬谪文学研究[D]. 魏雪冰.河南大学 2012
[3]刘禹锡对贬谪文学传统的超越[D]. 姚雪红.东北师范大学 2005
[4]晚唐贬谪诗人和贬谪文学[D]. 邹运月.武汉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10697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郑蕴汉诗创作的历史、文化语境
2.1 汉诗创作的时代、文化背景
2.1.1 动荡的半岛局势
2.1.2 复杂的政局矛盾
2.1.3 繁荣的思想文化
2.2 生平和师友关系
2.2.1 三起三落的人生历程
2.2.2 影响命运的师友关系
2.3 兼收并蓄的思想学问
2.3.1 对南冥学派的继承
2.3.2 对退溪学风的接受
第三章 郑蕴汉诗的情志内涵
3.1 士大夫的忧国忧民
3.1.1 忠君爱国
3.1.2 卫国斥清
3.2 儒生的人格修养
3.2.1 反求诸己
3.2.2 岁寒忍苦
3.3 君子的至情至性
3.3.1 思乡怀亲
3.3.2 遁迹守穷
第四章 郑蕴汉诗的审美特征
4.1 物象入诗、托物言志
4.1.1 植物类物象
4.1.2 动物类物象
4.1.3 自然现象类物象
4.2 悲情之美与温柔敦厚的诗风
4.2.1 悲情之美
4.2.2 温柔敦厚的诗风
4.3 声律和谐、低昂互节之美
4.3.1 声律的迭代之美
4.3.2 格律和韵律的和谐之美
第五章 郑蕴汉诗中的中国元素
5.1 中国元素之人物事典
5.1.1 贤臣豪杰
5.1.2 失意迁客
5.1.3 重情义士
5.1.4 高洁隐者
5.2 中国元素之语典
5.2.1 《诗经》中的语典
5.2.2 名家诗文中的语典
5.2.3 典籍中的语典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朝鲜古代诗学范畴的体系化特征[J]. 蔡美花. 东疆学刊. 2016(04)
[2]孔子《诗》教与“温柔敦厚”关系刍议[J]. 胡静.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3]朝鲜古代《诗经》接受史考论[J]. 李岩. 文学评论. 2015(05)
[4]论朝鲜文人李德懋与中国文人间的文学交流[J]. 徐东日,张雨雪. 东疆学刊. 2015(03)
[5]东亚国别汉诗特征论[J]. 严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3)
[6]关于朝鲜朝“使华录”中中国形象研究的诸论题[J]. 徐东日.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3(02)
[7]温柔敦厚的伦理内涵及其现代意义[J]. 夏秀.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8]试析朝鲜半岛接受江西诗派的文化语境[J]. 马金科.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9]韩国古典美学范畴——“风流”[J]. 蔡美花. 东疆学刊. 2013(01)
[10]论朝鲜朝宗唐诗人群汉诗创作及影响[J]. 杨会敏.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2(01)
博士论文
[1]壬辰倭乱时期战争体验汉诗研究[D]. 盛强.延边大学 2016
[2]李穑汉诗研究[D]. 吴光旭.延边大学 2015
[3]朝鲜朝—后金(清)战争题材汉文学研究[D]. 金美兰.延边大学 2015
[4]朝鲜朝中期“三唐诗人”汉诗文学研究[D]. 朴相福.延边大学 2015
[5]朝鲜朝怀古汉诗研究[D]. 刘清涛.中央民族大学 2015
[6]杜甫对韩国三唐诗人影响研究[D]. 李受映.东北师范大学 2013
[7]从和杜、集杜创作看韩国文人对杜诗的接受及解释[D]. 崔皙元.南京大学 2012
[8]高峰汉诗研究[D]. 权美花.延边大学 2011
[9]朝鲜朝前半期汉诗风演变研究[D]. 杨会敏.中央民族大学 2011
[10]车天辂汉诗研究[D]. 王国彪.中央民族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唐前贬谪文学研究[D]. 龚思.陕西师范大学 2013
[2]江淹贬谪文学研究[D]. 魏雪冰.河南大学 2012
[3]刘禹锡对贬谪文学传统的超越[D]. 姚雪红.东北师范大学 2005
[4]晚唐贬谪诗人和贬谪文学[D]. 邹运月.武汉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10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10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