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汉籍与中琉文学交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7 00:58
琉球王国自明代被纳入中华封贡体系,与中国维持了近五百年的宗藩外交关系,琉球又是“汉字文化圈”的成员国之一,与朝鲜、越南等国一样有着悠久的汉文学史。本文将以琉球汉籍为主要依据,对琉球汉文学及中琉文学交流活动加以研讨。广义的琉球汉籍包括琉球刊刻的中国传统文献,比如琉球刻本《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千字文》、《六谕衍义》等,还包括琉球人的汉文著述,如《球阳》、《中山世鉴》、《蓑翁片言》、《中山诗文集》等。本文以后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尤其以文学文献为核心,旨在考察琉球汉文学在中琉宗藩外交过程中的发展、流变之轨迹。另有一部分琉球汉文学作品收录于清人所辑书籍之中,也一并加以探讨,以呈现中琉文学交流之全貌。绪论部分对本课题相关的先行研究予以梳理和述评,认为琉球汉文学研究目前在中日两国都比较边缘化,没有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琉球汉文学是沟通中琉宗藩外交的桥梁,是中琉文学交流的重要成果,在琉球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认识与梳理。具体到方法上,中琉文学交流研究应该适当运用跨学科研究,这是本文所努力尝试的方向。另外,近年来域外汉籍研究的蓬勃发展也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多...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史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一章 作为背景的琉球汉文献与汉文化
第一节 琉球汉籍及其文献价值
一、琉球汉籍的分类
二、琉球人汉文诗文集述略
(一) 馆藏概况
(二) 提要
第二节 琉球汉文化的来源与结构
一、儒家文化在琉球的传播和受容
(一) “怀柔远人”与“向慕华风”
(二) 琉球儒学传统的建立与发展
二、中琉“天妃”信仰
(一) 册封使笔下的天妃灵应事迹
(二) 《指南广义》中的天妃祭祀仪轨
(三) 天妃信仰的“由闽入琉”、“由民到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琉球文人的汉文学创作与交流
第一节 琉球王室及首里贵族的汉文学活动
第二节 久米村士族与汉文学
第三节 久米村蔡氏家族及其家族文学
一、蔡氏家族谱系
二、蔡氏各门之文人与文学
(一) 仪间家
(二) 具志家
(三) 志多伯家
(四) 具志头家
(五) 伊计家
第四节 蔡大鼎的在华游历与文学创作
一、《北上杂记》中的晚清印象
(一) “姚氏请佣记”
(二) “庚辰记事”中的晚清医药行业
(三) “不啻风俗之美”——藩国文人的“慕华”心态
二、《北燕游草》与晚清邮驿体系
(一) “皇皇四牡宿庚邮”——清代邮驿的外交职能
(二) 物候差异与邮驿诗中的异域体验
(三) “驿壁和诗”之风与蔡大鼎的驿壁诗创作
三、蔡大鼎的艳诗创作与“士妓艳情”传统
(一) “不醉容兮醉心”——蔡大鼎的“意淫”观
(二) 晚清冶游之风与藩国士人“风流想象”的背离
(三) “相游梦里辻山上”——“岛女”情结与民风民俗
(四) 东亚汉诗中的“士妓艳情”传统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琉外交往来与文学交流
第一节 “诗赋外交”与中琉文学交流
一、中国“诗赋外交”的传统与方法
二、康熙五十八年的中琉“诗赋外交”
(一) 《中山赠送诗文》等文献中的“诗赋外交”细节及其本事
(二) 中琉“诗赋外交”的文学史意义
第二节 官生派遣与文学交流
一、清代国子监琉球官学及其文学教育
(一) 国子监琉球官学的开设
(二) 潘相《琉球入学见闻录》与琉球官学教育
二、琉球官生的汉文学创作及其交流史意义
(一) 琉球官学文学教育的传承
(二) 《琉球诗课》及其选题策略
(三) 琉球教习孙衣言的评点策略
(四) 科举文学在琉球的传播与影响
第三节 作为汉语课本的琉球官话
一、《白姓》及《广应官话》等
二、《条款官话》与晚清琉球外交
(一) 《条款官话》——非同常态的官话读本
(二) 琉球对“中日两属”身份的焦虑
(三) 国际政治生态下的“小国外交”策略
第四节 宗藩邦交背景下的琉球僧侣文学
一、“以寺为塾,以僧为师”——琉球僧侣文化
二、《中山赠送诗文》中的琉球僧诗
(一) 徐葆光与琉僧之间的文学交游与创作
(二) 琉球僧诗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学交流史意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琉球与福建之间的区域文学交流
第一节 琉、闽两地文人的文学交流
一、闽籍册封琉球使与中琉文学交流
二、琉、闽两地文人交游概况
第二节 琉球汉籍中的闽人序跋及其批评史意义
一、“天之生才,不域于地”——文学地理观
二、“惟久米村为尤著”——文学家族观
三、“高明正大,温厚和平”——儒家诗教观
四、“诗之为体,体制非一”——诗格诗法论
五、“相见恨晚,遂成莫逆”——文人交游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琉球汉文学的学术史意义
第一节 汉文学在琉球文学史上的特殊意义
一、“都为皇华膺使命”——宗藩外交意义
二、“无价文章动海滨”——文学传播意义
三、“一卷冰雪清我心”——文学批评意义
四、“异地芝兰笑语通”——文化共通意义
第二节 琉球汉文学史的反思、还原与重构
一、汉文学在琉球文学史研究中的被忽视与被遮蔽
二、琉球汉文学史的还原与重构
本章小结
附录 琉球汉籍《球阳》与《遗老说传》关系考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及学术活动
后记
本文编号:3440817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史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一章 作为背景的琉球汉文献与汉文化
第一节 琉球汉籍及其文献价值
一、琉球汉籍的分类
二、琉球人汉文诗文集述略
(一) 馆藏概况
(二) 提要
第二节 琉球汉文化的来源与结构
一、儒家文化在琉球的传播和受容
(一) “怀柔远人”与“向慕华风”
(二) 琉球儒学传统的建立与发展
二、中琉“天妃”信仰
(一) 册封使笔下的天妃灵应事迹
(二) 《指南广义》中的天妃祭祀仪轨
(三) 天妃信仰的“由闽入琉”、“由民到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琉球文人的汉文学创作与交流
第一节 琉球王室及首里贵族的汉文学活动
第二节 久米村士族与汉文学
第三节 久米村蔡氏家族及其家族文学
一、蔡氏家族谱系
二、蔡氏各门之文人与文学
(一) 仪间家
(二) 具志家
(三) 志多伯家
(四) 具志头家
(五) 伊计家
第四节 蔡大鼎的在华游历与文学创作
一、《北上杂记》中的晚清印象
(一) “姚氏请佣记”
(二) “庚辰记事”中的晚清医药行业
(三) “不啻风俗之美”——藩国文人的“慕华”心态
二、《北燕游草》与晚清邮驿体系
(一) “皇皇四牡宿庚邮”——清代邮驿的外交职能
(二) 物候差异与邮驿诗中的异域体验
(三) “驿壁和诗”之风与蔡大鼎的驿壁诗创作
三、蔡大鼎的艳诗创作与“士妓艳情”传统
(一) “不醉容兮醉心”——蔡大鼎的“意淫”观
(二) 晚清冶游之风与藩国士人“风流想象”的背离
(三) “相游梦里辻山上”——“岛女”情结与民风民俗
(四) 东亚汉诗中的“士妓艳情”传统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琉外交往来与文学交流
第一节 “诗赋外交”与中琉文学交流
一、中国“诗赋外交”的传统与方法
二、康熙五十八年的中琉“诗赋外交”
(一) 《中山赠送诗文》等文献中的“诗赋外交”细节及其本事
(二) 中琉“诗赋外交”的文学史意义
第二节 官生派遣与文学交流
一、清代国子监琉球官学及其文学教育
(一) 国子监琉球官学的开设
(二) 潘相《琉球入学见闻录》与琉球官学教育
二、琉球官生的汉文学创作及其交流史意义
(一) 琉球官学文学教育的传承
(二) 《琉球诗课》及其选题策略
(三) 琉球教习孙衣言的评点策略
(四) 科举文学在琉球的传播与影响
第三节 作为汉语课本的琉球官话
一、《白姓》及《广应官话》等
二、《条款官话》与晚清琉球外交
(一) 《条款官话》——非同常态的官话读本
(二) 琉球对“中日两属”身份的焦虑
(三) 国际政治生态下的“小国外交”策略
第四节 宗藩邦交背景下的琉球僧侣文学
一、“以寺为塾,以僧为师”——琉球僧侣文化
二、《中山赠送诗文》中的琉球僧诗
(一) 徐葆光与琉僧之间的文学交游与创作
(二) 琉球僧诗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学交流史意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琉球与福建之间的区域文学交流
第一节 琉、闽两地文人的文学交流
一、闽籍册封琉球使与中琉文学交流
二、琉、闽两地文人交游概况
第二节 琉球汉籍中的闽人序跋及其批评史意义
一、“天之生才,不域于地”——文学地理观
二、“惟久米村为尤著”——文学家族观
三、“高明正大,温厚和平”——儒家诗教观
四、“诗之为体,体制非一”——诗格诗法论
五、“相见恨晚,遂成莫逆”——文人交游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琉球汉文学的学术史意义
第一节 汉文学在琉球文学史上的特殊意义
一、“都为皇华膺使命”——宗藩外交意义
二、“无价文章动海滨”——文学传播意义
三、“一卷冰雪清我心”——文学批评意义
四、“异地芝兰笑语通”——文化共通意义
第二节 琉球汉文学史的反思、还原与重构
一、汉文学在琉球文学史研究中的被忽视与被遮蔽
二、琉球汉文学史的还原与重构
本章小结
附录 琉球汉籍《球阳》与《遗老说传》关系考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及学术活动
后记
本文编号:3440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40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