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排斥对认知控制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发布时间:2021-10-29 08:13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具有基本的归属需求,即渴望归属于某个社会团体、被这个团体所接纳,并和他人形成积极、稳定、持久的社会关系,个体的身心健康以及正常的社会生活都依赖于这一基本需求的满足。然而,这一基本需求的满足常常会遭到社会排斥的威胁。鉴于社会排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考察社会排斥对个体的影响一直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现有的大量研究主要关注社会排斥如何影响个体的社会功能,而从认知控制的角度出发考察社会排斥影响个体社会功能背后的认知机制的研究仍比较缺乏。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三个脑电研究初步考察社会排斥对认知控制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总体上来说,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首先,社会排斥如何影响认知控制,是促进、阻碍或者没有影响?其次,社会排斥影响认知控制的心理机制是什么,例如,社会排斥阻碍认知控制的原因是什么,是由于经历社会排斥后个体的认知能力不足还是动机缺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统一采用Cyberball范式来操作社会排斥,之后让被试完成认知控制任务并同时记录脑电活动。在研究一和研究二中,我们首先分别考察了社会排斥对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社会排斥对认知控制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社会排斥的操作范式分类(来自Wirth,2016)

框架图,框架图,社会排斥


2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232014;Medalia&Choi,2009),并且Baumeister和Vohs(2018)最近提出的自我调节中能力和动机并重的观点也强调两者之间的互补关系,我们假设,社会排斥阻碍认知控制的原因可能既有能力不足,也有动机缺乏。2.2研究方案为了考察社会排斥对认知控制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我们设计了三个研究六个实验(图2-1)。在研究一和研究二中,我们首先分别考察了社会排斥对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排斥对两者有着复杂的影响。虽然总体上社会排斥会阻碍个体的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能力,但在某些认知加工上社会排斥并不会阻碍,甚至有时会促进认知加工。我们认为,导致这些结果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我们将认知控制作为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最近提出的双重认知控制理论认为,认知控制可以分为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因此,在研究三中,我们尝试在双重认知控制理论的框架下,通过考察社会排斥对认知控制权衡的影响来调和研究一和研究二中的不一致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社会排斥影响认知控制权衡的心理机制。具体研究方案如下:图2-1研究框架图。研究一采用ERP的方法考察社会排斥对抑制控制的影响。本研究由两个实验构成。在实验1中,考察社会排斥对反应抑制的影响。在前人的基础上,我们采用掩蔽版的Go/No-Go任务,同时考察社会排斥对阈上及阈下反应抑制的影响。行为上,以正确率和反应时作为因变量,脑电上,以N2(表示冲突探测能力)和P3(表示反应抑制能力)成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在实验2中,考察社会排斥对干扰抑制的影响。在前人的基础上,我们采用简化版的额外奇异刺激范式,要求被试在有分心物的视觉搜索任务中搜索并判断目标刺激里的线条朝向,考察社会排斥如何影响个体对目标刺激的加工以及对分心物刺

示意图,流程,示意图,圆环


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30go或no-go启动刺激(视角为0.47°×0.47°,被试距离电脑屏幕60cm),最后是一个呈现17ms的偏对比掩蔽圆环(视角为0.8°)。而在强掩蔽条件下,每个试次首先出现一个随机呈现300–700ms的注视点,然后是一个呈现17ms的go或no-go启动刺激,最后是一个呈现233ms的偏对比掩蔽圆环。与vanGaal等(2010)一样,我们采用圆环作为偏对比掩蔽刺激的原因是它可以有效地降低刺激的可见性(Breitmeyer,Hoar,Randall,&Conte,1984)。试次间隔为1500ms。图3-1掩蔽版Go/No-Go任务的流程示意图。在实验中,要求被试对白色圆环(强掩蔽条件下的反应信号)又快又准地用右手食指按“M”键,但是当白色圆环之前出现一个白色正方形(no-go信号)时,停止按键反应;而当白色圆环之前出现一个白色菱形(go信号)时,要求被试又快又准地对菱形用右手食指按“M”键。正式实验一共包括3个block,每个block中包含108个试次,所以一共有324个试次。每种条件(弱掩蔽go试次,弱掩蔽no-go试次,强掩蔽go试次,强掩蔽no-go试次)各有81个试次。四种条件在每个block中随机呈现。正方形和菱形作为go和no-go信号的设置在被试间随机平衡。在正式实验之前,为保证被试理解实验要求,让被试完成一个包含40个试次的练习部分。掩蔽有效性检验:掩蔽版Go/No-Go任务的一个先决条件是掩蔽操作的有效性。因此,为了考察被试是否真的意识不到强掩蔽条件下的启动刺激,在正式实验之后,我们让被试完成一个包含80个强掩蔽试次的二选一的迫选任务(Xuetal.,2016a)。实验设置与正式实验中的强掩蔽条件一致,但此时告知被试在圆环之前会闪过一个正方形或者菱形,要求被试根据圆环之前的形状(正方形或菱形)按“F”或“J”键。实验前告知被试,该测验不强调反应速度,要求尽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疼痛的神经机制[J]. 王一乐,邹来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8(07)
[2]双选择Oddball范式在行为抑制控制研究中的应用[J]. 袁加锦,徐萌萌,杨洁敏,李红.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7(10)
[3]感同身受的社会痛苦:来自神经影像学的证据[J]. 史燕伟,徐富明,王伟,李燕,刘程浩.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9)
[4]职场排斥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自我验证理论的视角[J]. 刘小禹,刘军,许浚,吴蓉蓉.  心理学报. 2015(06)
[5]社会排斥增强对模糊笑脸的辨认优势[J]. 徐梦思,Cody Ding,李志爱,杨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6]阈下奖励调节认知控制的权衡[J]. 徐雷,王丽君,赵远方,谭金凤,陈安涛.  心理学报. 2014(04)
[7]认知控制的模块化组织[J]. 刘勋,南威治,王凯,李琦.  心理科学进展. 2013(12)
[8]主动性和反应性认知控制的权衡机制及影响因素[J]. 徐雷,唐丹丹,陈安涛.  心理科学进展. 2012(07)
[9]社会排斥的研究范式与理论模型[J]. 程苏,刘璐,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6)
[10]负性情绪干扰行为抑制控制: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 辛勇,李红,袁加锦.  心理学报. 2010(03)

硕士论文
[1]社会排斥对工作记忆的影响[D]. 刘文雯.西南大学 2014
[2]社会排斥对工作记忆的影响[D]. 王玉环.辽宁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64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64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6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