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话语参与者的身份建构 ——基于语言学会议的语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2 18:19
  学术会议是学术人员进行言语交流和沟通的一个平台。宏观上,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传递学术思想、展示研究成果,建立和保持学校之间、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最终保障学术界的生命力,促进社会各领域的研究,推动经济、科技、艺术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微观上,学术人员在使用会议话语的同时也实施彼此的身份建构。近年来,话语中的身份及其身份建构已经成为语用学研究的热点议题。但是,作为机构话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术话语,尤其是口头学术话语中的身份建构研究目前还缺乏系统的探讨。学术会议话语,尤其小组讨论互动话语中,学术人员的身份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身份建构,他们展现彼此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作为个体,他们贏得自己的学术声誉;作为圈内人,他们也获得彼此的尊重。本研究以真实、自然的学术会议话语为分析的语料,以目的为导向的身份建构分析模式为理论框架,系统考察会议小组讨论中互动参与者的身份建构。该模式以语用目的原则和身份论为理论基础,提出身份建构是互动参与者进行的一种目的性行为,是建构者追求特定目的的结果。该模式包括目的、身份建构、话语实践和语境四个方面。本研究围绕这四个方面,重点分析身份建构的可选择性、可变性、语境制约...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意义和目标
        1.1.1 研究意义
        1.1.2 研究目标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语料说明
        1.3.1 研究方法
        1.3.2 语料说明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身份研究
        2.1.1 身份及身份建构的理论研究
            2.1.1.1 身份及身份建构的研究视角
            2.1.1.2 身份的定义
            2.1.1.3 身份的分类
            2.1.1.4 身份的建构
        2.1.2 身份及身份建构的应用研究
    2.2 学术话语研究
        2.2.1 书面学术话语研究
        2.2.2 口头学术话语研究
    2.3 学术话语和身份研究
        2.3.1 书面学术话语和身份研究
        2.3.2 口头学术话语和身份研究
    2.4 相关研究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
    2.5 小结
第三章 理论框架
    3.1 理论基础
        3.1.1 目的与目的原则
        3.1.2 语用身份论
    3.2 理论建构
        3.2.1 理论框架的要素
        3.2.2 目的导向身份建构分析模式
    3.3 小结
第四章 身份建构的可选择性
    4.1 身份建构的种类
        4.1.1 成员归类机制
        4.1.2 身份建构种类的判断
    4.2 身份建构的话语实践
        4.2.1 言语行为与身份
            4.2.1.1 言语行为理论
            4.2.1.2 言语行为与身份的关系
        4.2.2 专家身份建构的话语实践
        4.2.3 研究者身份建构的话语实践
            4.2.3.1 话语内容
            4.2.3.2 话语形式
        4.2.4 教师身份建构的话语实践
            4.2.4.1 话语内容
            4.2.4.2 话语形式
    4.3 小结
第五章 身份建构的可变性
    5.1 身份建构在会话整体结构中的变化
        5.1.1 学术会议小组讨论的序列结构
            5.1.1.1 会话启动序列
            5.1.1.2 问题询问和回答序列
            5.1.1.3 问题协商序列
            5.1.1.4 会话结束序列
        5.1.2 学术会议小组讨论的整体结构
        5.1.3 身份建构在会话整体结构中的变化情况
    5.2 身份建构在会话局部结构内的变化
        5.2.1 身份建构在会话启动序列的变化
        5.2.2 身份建构在问题询问和回答序列的变化
        5.2.3 身份建构在问题协商序列的变化
            5.2.3.1 专家身份-参会成员的研究者身份
            5.2.3.2 教师群体成员的身份-研究者群体成员的身份-专家身份
            5.2.3.3 参会成员的研究者身份-教师身份-专家身份
            5.2.3.4 专家身份-教师群体成员的身份-研究者群体成员的身份-教师群体成员的身份
            5.2.3.5 专家身份-参会成员的研究者身份
            5.2.3.6 专家身份-教师身份
            5.2.3.7 专家身份-教师身份/专家身份-研究者身份
        5.2.4 身份建构在会话结束序列的变化
    5.3 小结
第六章 身份建构的语境制约性
    6.1 身份建构的交际语境
        6.1.1 语言顺应的交际语境
        6.1.2 关系管理模式
        6.1.3 身份建构的交际语境要素
    6.2 身份建构受心智世界的制约
        6.2.1 受情感成分的制约
        6.2.2 受面子因素的制约
            6.2.2.1 受素质面子的制约
            6.2.2.2 受身份面子的制约
    6.3 身份建构受社交世界的制约
        6.3.1 受权势关系的制约
        6.3.2 受平等关系的制约
        6.3.3 受亲疏程度的制约
        6.3.4 受交际规范的制约
        6.3.5 受人际和谐的制约
    6.4 身份建构受物理世界的制约
        6.4.1 受物理世界中的发话人与释话人的制约
        6.4.2 受言语的“物质”条件的制约
    6.5 身份建构受不同交际语境要素的制约
        6.5.1 受交际规范、面子因素和人际和谐的制约
        6.5.2 受交际规范、亲疏程度、面子因素和人际和谐的制约
    6.6 小结
第七章 身份建构的目的性
    7.1 身份建构和目的
        7.1.1 语用身份建构和交际目的的关系
        7.1.2 以目的为导向的学术话语参与者的身份建构
    7.2 以目的为导向的身份建构
        7.2.1 以目的为导向的专家身份建构
            7.2.1.1 建立“学术领地”
            7.2.1.2 优化知识体系
            7.2.1.3 消除学术交流的障碍
        7.2.2 以目的为导向的研究者身份建构
            7.2.2.1 劝说他人接纳学术观点
            7.2.2.2 融入学术共同体
        7.2.3 以目的为导向的教师身份建构
            7.2.3.1 营造学术讨论的氛围
            7.2.3.2 提供学术研究的便利
        7.2.4 以目的为导向的多重身份建构
    7.3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8.2 本研究的贡献
        8.2.1 理论层面
        8.2.2 实践层面
        8.2.3 方法论层面
    8.3 本研究的局限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语用学研究:学术创新与文本呈现[J]. 陈新仁.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2]2001-2015年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使用趋势[J]. 文秋芳,林琳.  现代外语. 2016(06)
[3]学术论文引言中的修辞劝说模式[J]. 马静,祁亚伟.  外语教学. 2016(06)
[4]基于汉语语料中言语行为的会话分析研究论纲[J]. 于国栋,吴亚欣.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5]身份的界定:问题与建议[J]. 袁周敏.  外语教学. 2016(04)
[6]学术语境下的身份冲突及话语策略——基于学术会议主持人话语的分析[J]. 陈新仁,李梦欣.  外语研究. 2016(02)
[7]学术话语中女性学者的身份建构研究[J]. 郭亚东.  外语研究. 2016(02)
[8]学术会话中人称代词身份建构功能研究[J]. 任育新.  外语研究. 2016(02)
[9]语用身份视角下的博士论文致谢语研究[J]. 李娟.  外语研究. 2016(02)
[10]修辞结构理论视角下英汉学术论文摘要的修辞关系对比研究[J]. 穆从军.  现代外语. 2016(01)

博士论文
[1]英语学术讲座话语的评价及其语类结构[D]. 徐来娟.西南大学 2013
[2]商务谈判话语互动研究[D]. 谢群.华中师范大学 2013
[3]法庭互动中的立场研究[D]. 罗桂花.华中师范大学 2013
[4]英汉学术论文中的作者身份构建[D]. 唐建萍.山东大学 2012
[5]庭审话语中的法官身份构建[D]. 江玲.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6]中国法庭调解话语博弈研究[D]. 柯贤兵.华中师范大学 2012
[7]法律文书情绪语言的认知研究[D]. 姚霖霜.华中师范大学 2012
[8]警察讯问话语批评分析[D]. 曾范敬.中国政法大学 2011
[9]法官庭审话语的实证研究[D]. 张清.中国政法大学 2009
[10]法庭话语、权力与策略研究[D]. 赵洪芳.中国政法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72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72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e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