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视角下创意人才空间集聚行为与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4 09:27
  当前,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实践正在我国勃然兴盛,并启领我国转向创新与知识驱动发展的新领域。Peck在其“新”新经济(new new economy)概念中指出,当今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已由之前的“技术”和“组织”转向了对“人”,尤其是对“创意人才(Creative Talents)”的关注。对创意企业而言,创意人才亦为关键物种,是企业实现创新突变的生力军,因此,无论作为组织活力的关键性资源,还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能动要素,能否拥有足够创意人才,汇聚创意源,将成为引领组织创新、影响产业和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内核。创意人才与集聚地之间构成复杂适应性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人才空间集聚的过程可被视为人才与集聚地、人才与企业、人才与其他人才间关系形成与深化的过程,也即人地关系、人企关系、人际关系的建立与互动。为此,论文以CAS为研究视角,通过“集聚态势(现状)—集聚演化(过程)—集聚行为(表现)—集聚效应(结果)”的内容与结构安排,对创意人才的空间集聚行为及效应展开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以试图探究创意人才集聚的行为特征与规律,揭示创意人才集... 

【文章来源】:东华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CAS视角下创意人才空间集聚行为与效应研究


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政策演进由图1-1所知,2006年可谓我国创意产业发展之元年,概念一经提出,便引发了政府到民间的高度重视

上海文化,发展报告,中国经济,经济指标


图 1-2 2010 年-2014 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指标据来源: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5)》,中国经济出版社。近年来,伴随“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创意产品和服务逐统制造业,物质产品不断进入全球文化消费市场。2011 年,我国创意居世界领先地位,出口总额十年间增长了 3 倍[9]。作为我国文化强国战重要表现,创意产业正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活力。(3)创意城市构建方兴未艾,推动城市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伴随生产要素与增长方式的转变,城市经济亦开启知识经济的新纪元。时代发展,城市具有创意产业发展所需的环境和条件,其中,遗留于城域的废旧厂房、仓库等成为创意产业发展最主要的“空间”支持[12]。产业在城市区域得以不断集聚,推动城市空间创新,促使“工业城市”向市( Creative City)”积极转变,成为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200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成立创意城市网络(Creative work)的提议,拟设立文学之都、电影之都、音乐之都等 7 种创意城市

就业人数,美国,阶层,人才


大学博士论文 CAS 视角下创意人才空间集聚行为与效3,还独占世界创意从业总数的 20%-30%;在欧洲,有 7 个国家的创意比例超过 25%,其中,荷兰、比利时、芬兰三国均达 30%[15]。创意人才数量庞大,还以惊人的速度保持持续增长,在多数发达国家,包括科技计、文化娱乐等创意行业的劳动力比例从 1980 年的 12%上升至 20 世纪的 30%~40%”[15]。异军突起的创意人才在国民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凸显,以,其创意部门所创造的财富占全美经济价值的 47%[16]。以此为背景,20rida 率先提出了创意阶层(Creative Class)的概念并指出,“创意的异军着一个全新职业阶层的崛起”[15],该阶层被划分为“超级创意核心”和家”两部分1,既包括艺术家、文化企业家,也包括科学家、建筑师、人群,他们在 2007 年—2010 年的就业情况如图 1-3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亚当·斯密与卡尔·马克思:劳动分工学说之比较[J]. 丁忠锋,张正萍.  浙江社会科学. 2016(05)
[2]企业视角下人才流动动因研究——来自珠三角854家企业数据[J]. 汪志红,谌新民,周建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05)
[3]协同创新主体间知识创新演化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 张浩,洪琼.  现代情报. 2016(01)
[4]产业集聚的人才集聚效应分析[J]. 鄢圣文.  现代商业. 2015(36)
[5]科技人才聚集的区域演化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J]. 芮雪琴,李亚男,牛冲槐.  中国科技论坛. 2015(12)
[6]组织激励与组织约束对员工创新的二元影响研究——基于应激交互作用理论[J]. 张婕,樊耘,张旭.  预测. 2015(06)
[7]关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综述[J]. 孙茜.  商场现代化. 2015(29)
[8]地理、信息化与交通便利邻近与省际知识溢出[J]. 徐德英,韩伯棠.  科学学研究. 2015(10)
[9]推—拉理论在我国乡—城劳动力转移中的应用与启示[J]. 刘晋强,景普秋.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5(03)
[10]创新研究系统隐性知识生成转化反馈环特性仿真分析[J]. 祝琴,贾晓菁,周小刚.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5(07)

博士论文
[1]企业创意人才生态系统健康研究[D]. 林剑.华侨大学 2014
[2]创意产业组织价值共创机理及影响要素研究[D]. 张洁瑶.东华大学 2014
[3]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 鲍枫.吉林大学 2013
[4]基于生态学的创意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研究[D]. 付永萍.东华大学 2013
[5]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 华正伟.东北师范大学 2012
[6]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演化研究[D]. 黄斌.北京大学 2012
[7]我国创意城市评价研究[D]. 黄阳.华侨大学 2012
[8]生态约束机制下创意产业聚集的组织演化研究[D]. 段军芳.东华大学 2011
[9]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 刘利成.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1
[10]创意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D]. 郭梅君.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1

硕士论文
[1]中国创意阶层的空间流动[D]. 王荣欣.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2014
[2]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研究[D]. 王俊票.浙江财经大学 2014
[3]创意人才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 陈炎霞.华侨大学 2011
[4]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区域比较[D]. 刘强.东北财经大学 2010
[5]影响创意人才集聚的政策因素分析[D]. 陈治平.上海交通大学 2009
[6]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研究[D]. 田巧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
[7]人力资本空间集聚与产业集群发展互动研究[D]. 徐光平.山东师范大学 2007
[8]创意产业城市集聚探析[D]. 曾光.湘潭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75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75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4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