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楚辞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9 12:32
  近代楚辞学主要以道光至五四前后的楚辞学者、专著、专论为研究对象,属于断代史、专题史研究。本论题以近代著述为纲,以学者、论点为纬,以近代学术思潮的发展演变为背景,采用文本研读和文献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勾勒近代楚辞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成因,分析其总体特色、成就地位与历史局限,考察近代楚辞研究对楚辞学史的推动与影响。为叙述方便,将近代楚辞著述分为七类,每类先概述总貌,后选取代表性学者进行个案研究。名物训诂、史实考证类楚辞著述体现了乾嘉汉学的余绪。此类著述坚守传统朴学的治学宗旨与研究方法,着力于名物训诂、校雠文字与楚辞作品的内部、外部考证。俞樾《读楚辞》《楚辞人名考》用因声求义、通古释今、因形求义等方法训诂并考证楚辞人名。孙诒让《札迻》卷十二《楚辞王逸注》用寻文究义、引证古籍法等训诂字词,分析楚辞异文。王树枏《离骚注》广引书证,训诂楚辞名物、进行字词阐释。审定音韵、考释方言类楚辞著述一方面延续古音理论,另一方面开辟了新的研究方法与视角,主要包括直接注音、分析韵式、考察方言等。朱骏声《离骚赋补注》运用古音理论对《离骚》注音与句式归纳,对双声叠韵等连绵词进行补说。徐昂《楚辞音》研究间隔协韵、声韵隔协...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8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二、研究综述与现状概览
    三、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名物训诂、史实考证——体现朴学特色的楚辞著述(一)
    第一节 名物训诂类楚辞著述概述
    第二节 俞樾楚辞训诂的方法与特色
        一、因声求义
        二、通古义求训诂
        三、因形求义
        四、句法、文法释义
        五、综合考释
        六、实事求是的朴学特色
    第三节 孙诒让楚辞训诂的内容与方法
        一、训诂字词
        二、异文校订
        三、断句之法
    第四节 王树枏《离骚注》的训诂内容与方法
        一、名物训诂
        二、人名考证
        三、地名考证
        四、字词释义
        五、音韵训诂
第二章 审定音韵、考释方言——体现朴学特色的楚辞著述(二)
    第一节 审定音韵类楚辞著述概述
    第二节 朱骏声《离骚赋补注》:补说音韵与文法
        一、音韵补说
        二、从语音角度考订异文
        三、名物史实考证补说
        四、词意句意补说
        五、句法、文法补说
    第三节 徐昂《楚辞音》:三种韵式、以音校文
        一、《楚辞音》概貌
        二、注音方法:新旧交融
        三、三种韵式:间协、隔协、递协
        四、划分层次:以韵为节
        五、异文校勘:声学原理
    第四节 李翘《屈宋方言考》:注释方言、溯源风物
        一、指明《楚辞》中的楚地方言
        二、注释方言兼补充王、洪之注
        三、注释方言兼纠正王、洪之注
        四、注释方言兼异文考订
        五、兼释楚地文化
第三章 分别段落、阐释义理——体现理学特色的楚辞著述
    第一节 阐释义理类楚辞著述概述
    第二节 颜锡名《屈骚求志》:以骚解骚、以意逆志
        一、把握结构:分节释义
        二、字词训诂:关乎文理
        三、前后呼应:注重文章脉络
        四、解骚方法:“以意逆志”
        五、楚辞篇目次第考订:以屈原之志为核心
        六、文学观:“文以载道”
    第三节 傅熊湘《离骚章义》:纲举目张、词旨明豁
        一、纲举目张:划分《离骚》章节
        二、承前启后:分析层次
        三、脉络贯通:对《离骚》结构艺术的认识
        四、词旨明豁:释义特点
    第四节 黄恩彤《离骚分段约说》与毕大琛《离骚九歌释》
        一、黄恩彤《离骚分段约说》:虚实为界、阐释意象
        二、毕大琛《离骚九歌释》:分析主旨、探析结构
第四章 风骚手法、诗教主旨——诗话、词话中的楚辞评论
    第一节 诗话中的楚辞评论概述
    第二节 方东树《昭昧詹言》:庄骚为天地至文
        一、楚辞的产生
        二、庄骚为天地至文
        三、楚辞对后世的影响
        四、学屈须得法
        五、《招魂》《大招》主旨
    第三节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词之本原乃诗骚精神
        一、词之“本原”与楚辞之本
        一、以风骚为标准的评价体系
        三、继承与突破:以“沉郁”之说为核心的理论体系
    第四节 刘熙载《艺概》:楚辞乃志士之赋
        一、辨析文体:楚辞属于赋体
        二、评定人格:楚辞乃志士之赋
        三、分析艺术特征:综合多法
        四、突破传统:肯定楚辞的辩证之美
第五章 革故鼎新、力求新说——“公羊”学派影响下的楚辞著述
    第一节 力求新说类楚辞著述概述
    第二节 曹耀湘《读骚论世》:知人论世与楚辞研究
        一、屈原生平
        二、《楚辞》编次考订
        三、《天问疏证》
    第三节 王闿运《楚辞释》:经世思潮与楚辞研究
        一、政治化的阐释特点
        二、“兴楚返王”的主体内容
        三、毁誉参半的影响
    第四节 廖平《楚辞新解》《楚辞讲义》:疑古思潮与楚辞研究
        一、继承传统字词训诂
        二、体现时代特色
        三、附会“六变”思想
        四、提出“屈原否定论”的猜测
        五、“只论不证”的推理
第六章 融通汉宋、综合多家——体现综合融通特色的楚辞著述
    第一节 综合融通类楚辞著述概述
    第二节 郭焯莹《读骚大例》:读骚六例,融通汉宋
        一、以朴学解骚
        二、依经评骚
        三、以史解骚
    第三节 马其昶《屈赋微》:博采众长、经世致用
        一、屈赋微的注释内容
        二、屈赋微的注释特点
        三、比附史实:经世致用的影响
        四、突出死国精神:寄寓救国之慨
    第四节 郑知同《楚辞考辨》:只论不辨、阐析艺术
        一、《楚辞考辨》体例
        二、考证屈原篇目次第
        三、《离骚》作年
        四、《九歌》篇数
        五、《九歌》各篇所祭之神
        六、《九章》篇次
        七、对楚辞艺术性的分析
第七章 援引西学、变革传统——“新学”背景下的楚辞著述
    第一节 中西融合类楚辞著述概述
    第二节 梁启超楚辞研究的特点与贡献
        一、屈原作品考订
        二、突出楚辞的文学性
        三、屈原思想渊源与主要行历
        四、屈原“独立不迁”的个性
    第三节 王国维楚辞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一、楚辞对南北文学的继承与突破
        二、屈原的“欧穆亚”精神
        三、二重证据法
    第四节 刘师培对传统楚辞研究的继承与突破
        一、援引西学:推动楚辞“文学地理论”研究
        二、打破传统:确立“宗骚”的文学研究视角
        三、植根小学:校勘楚辞异文
第八章 近代楚辞学的演变轨迹、学术史地位与转型特征
    第一节 近代楚辞学的演变轨迹
        (一)近代前期:继承传统、考辨周翔
        (二)近代中期:突破传统、求新求变
        (三)近代后期:综合融通、别开瑰境
    第二节 近代楚辞学的学术史地位
        (一)对传统楚辞学的总结
        (二)对现当代楚辞学的全新开启
    第三节 近代楚辞学的转型特征
        (一)近代楚辞学的内在矛盾
        (二)近代楚辞学的局限与转型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刘师培对传统楚辞研究的继承与突破[J]. 吴慧鋆.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2]晚清楚辞学新变与王国维文学观念[J]. 彭玉平.  文学评论. 2015(01)
[3]唐圭璋与晚清民国词学的源流和谱系[J]. 彭玉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4]《离骚》的分段研究综述[J]. 施仲贞,周建忠.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0(04)
[5]读《屈赋微》[J]. 谢模楷.  云梦学刊. 2009(06)
[6]阐释的张力——王国维“欧穆亚”说的三重视界[J]. 杜安.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7]论马其昶《屈赋微》阐明微言的注评特色[J]. 黄建荣.  云梦学刊. 2006(02)
[8]论马其昶《屈赋微》“博采众说”的注评特色[J]. 黄建荣.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9]论王闿运《楚辞释》的注释特色[J]. 黄建荣.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1)
[10]《离骚》层次结构探索[J]. 周建忠.  江苏社会科学. 2005(01)

博士论文
[1]王闿运政治思想研究[D]. 刘四平.湖南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清诗话中的《楚辞》评论研究[D]. 仲斐.扬州大学 2017
[2]王闿运《楚辞释》研究[D]. 肖友芳.湖南科技大学 2015
[3]论梁启超的楚辞研究[D]. 孙琦.西北师范大学 2015
[4]清代楚辞韵读研究论考[D]. 牟歆.四川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96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596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4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