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化遗产是记录人类长期活动和历史足迹的“活化石”,是社会发展各个时期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能够客观、真实地展现和维系民族文化传承,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然而,文化遗产是具有非市场性、稀缺性、公共性、不可再生性、外部性以及垄断性等特点的特殊的旅游资源,如何对其进行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一直是学术界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挑战。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方面的理论研究,无法为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从而也制约了其保护与利用,这种状态亟待得到改善。 尽管近年来国际上逐渐开始重视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的评估研究,也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至少还存在以下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作为准公共物品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其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对总价值贡献率的研究结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体现不一,如果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价值区分认识不足,这将导致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制定相应的决策时会产生判断性失误。其次,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一些有价值的遗址遗迹的修复会对地方文化传承及经济发展有益,但是地方政府对遗址遗迹的修复价值缺乏理性认识,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极少,因此,需要尽快对这一领域开展研究并从定量研究的角度确定遗址遗迹的修复价值。最后,对具有修复价值的文业遗产遗址遗迹来说,其修复费用、维护费用、旅游开发费用等相关的投资以及未来的收益研究较少,导致遗址遗迹修复的盲目性。基于此,本文以旅顺太阳沟和大连凌水寺为研究主体,分别研究现存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对总价值的实际贡献、已经损失的遗址遗迹的修复价值以及文化遗产遗址遗迹修复的可行性。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价值评价在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而且有助于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文化遗产制定相关保护与修复政策。 本研究主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如下: (1)通过运用旅行成本法和条件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现存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对总价值的实际贡献率。结果显示,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大于资源的使用价值,二者的比例大约在3:1-3:2之间。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使用价值来自旅游的参与者,而资源的非使用价值既来自旅游非参与者也来自旅游参与者。结果表明,由于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大于使用价值,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恢复重建和管理费用应该主要来自政府的税收和其他途径的公共筹资,门票收入不应作为景区恢复重建投资回收的主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景区资源的有效利用。任何盲目地采取提高门票价格的景区管理办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公平的。 (2)通过采用条件评价法研究了已经损毁的遗址遗迹是否具有修复价值。研究结果显示,人们的支付意愿受其自身对遗址遗迹的了解程度、居住时间和游憩意愿的影响最大,而居民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对遗址遗迹的修复意愿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人们对遗址遗迹的感情和文化消费是支持古迹修复的主要原因,而相对于距离修复遗址较远的受访者由于对文化遗址缺乏情感,导致他们对文化遗址的修复意愿降低。 (3)通过引入成本效益分析法,从技术经济和工程经济的角度出发,对凌水寺这一文化遗址修复项目投资效益进行了修复成本效益评估。通过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文化遗产修复项目的社会生存力主要决定因素。研究表明,该项目具有天生的生存能力,在合理(10%)的折现率下、合理的实施周期内,项目的NPV为8.2亿,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43.65%,说明IRR是足够高的。在模型的敏感性分析中,除了极端情况下即游客人数和消费者剩余最低时,项目收益始终大于支出。
【关键词】:文化遗产 旅行成本法 非市场评价 非使用价值 条件评价法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122;F592.7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目录10-13
- TABLE OF CONTENTS13-15
- 图表目录15-17
- 主要符号表17-18
- 1 绪论18-45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8-22
- 1.1.1 研究背景18-20
- 1.1.2 研究意义20-22
-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22-40
- 1.2.1 文化遗产旅游22-26
- 1.2.2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26-28
- 1.2.3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28-35
- 1.2.4 非市场旅游资源价值评价35-39
- 1.2.5 研究评述39-40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40-45
- 1.3.1 研究内容40-41
- 1.3.2 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41-43
- 1.3.3 研究思路43-45
- 2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45-77
- 2.1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理论分析45-58
- 2.1.1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资源属性45-46
- 2.1.2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福利经济学原理46-51
- 2.1.3 影响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水平的因素分析51-58
- 2.2 价值评价方法58-63
- 2.2.1 旅行成本法58-59
- 2.2.2 条件评价法59-61
- 2.2.3 CVM与TCM的差异分析61-62
- 2.2.4 非市场资源价值评价的可靠性62-63
- 2.3 研究对象的确定及样本选取63-67
- 2.3.1 研究目标的选择64-65
- 2.3.2 调查方式与抽样方法65-66
- 2.3.3 设定样本数66-67
- 2.3.4 问卷内容和设计67
- 2.4 理论模型的构建67-77
- 2.4.1 旅行成本法(TCM)模型构建67-70
- 2.4.2 条件评价法(CVM)模型构建70-77
- 3 太阳沟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77-94
- 3.1 太阳沟概况77-80
- 3.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80-87
- 3.3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结果分析87-93
- 3.3.1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使用价值评估结果和分析87-89
- 3.3.2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结果和分析89-93
- 3.4 本章小结93-94
- 4 凌水寺文化遗址修复价值评价研究94-105
- 4.1 凌水寺文化遗址概况94-96
- 4.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96-100
- 4.3 遗址遗迹修复价值评价实证分析结果100-104
- 4.3.1 二元选择模型估计结果分析100-102
- 4.3.2 意愿支付的影响因素分析102-104
- 4.4 本章小结104-105
- 5 凌水寺文化遗址修复的可行性研究105-117
- 5.1 文化遗产修复的成本效益分析106-107
- 5.2 文化遗址修复成本与收益的识别和量化107-111
- 5.2.1 遗址修复成本识别和量化107-111
- 5.2.2 遗址修复收益识别和量化111
- 5.3 社会生存力分析和敏感性分析111-116
- 5.3.1 社会生存力分析111-114
- 5.3.2 敏感性分析114-116
- 5.4 本章小结116-117
- 6 结论与展望117-123
- 6.1 研究结论117-119
- 6.2 研究创新点119-120
- 6.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120-123
- 6.3.1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性120-121
- 6.3.2 下一步研究展望121-122
- 6.3.3 政策建议122-123
- 参考文献123-131
- 附录A 凌水寺古迹修复问卷调查131-133
- 附录B 旅顺太阳沟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问卷调查133-13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135-136
- 致谢136-137
- 作者简介137-1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祖群;;大遗址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分异探讨——汉长安城案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依绍华;历史文化名城、工业能源基地与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山西大同为例[J];城乡建设;2002年01期
3 郭剑英;;乐山大佛旅游资源的国内旅游价值评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6期
4 曾军;许静波;徐工作;;中国社区型文化遗产地旅游研究综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5 龙丽民,梁荣玲;古城正定旅游环境质量的数学评价模式[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孟华,秦耀辰;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外部性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李德明;程久苗;;古村落西递旅游环境质量评估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徐东文;王颖凌;叶护平;贺美利;;基于CVM的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以历史文化名城阆中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杨省贵;消费者剩余与旅游产品定价研究[J];价格月刊;2004年05期
10 许抄军,刘沛林,王良健,陈友龙;历史文化古城的非利用价值评估研究——以凤凰古城为例[J];经济地理;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亚萍;生态旅游区游憩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李作志;滨海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9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69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