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现代汉语时间表达相关的一些问题

发布时间:2017-05-16 05:02

  本文关键词:与现代汉语时间表达相关的一些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的研究属于专题性讨论,而非系统性的讨论。所选的专题都是我们在实际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被遇到的难点。由于我们是非汉语母语者,因此本文所关注的问题和角度与汉语本体研究者有所不同。文中所关注的问题和研究思路都以实用性为主,尽可能地描写和解释兼顾,既考虑理论方面的探索,也考虑应用方面的操作。 本文除绪论、结语和附录,共11章,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理论探索,包括第1至4章,分别讨论四个专题:(1)语言符号、语法形态与时间范畴;(2)汉语时间范畴的三大要素;(3)汉语时间表达的总体特点;(4)现代汉语的体范畴。下编为个案分析,包括第5至11章,分别讨论七个专题:(5)表时结构“从X起”;(6)表时结构“X以前”;(7)表现时主观大量“都NP了”构式;(8)“正1”与“正2”的共时差异与历时演化;(9)“到时”的语义、地位、功能和发展历程;(10)“一会儿”的用法、语义特点及其历史演变;(11)与“曾经”非状用法相关的几个问题。 文后还另附有《“在+VP”的句法、语义、语用——兼谈“在”、“正”的语义差异》、《汉语“已经”与越语“??”的对比分析》与《越语时范畴研究概述》三文,以供相关研究作参考。 本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如下: 第1章主要探讨了语言符号、语法形态和时间范畴三个问题。其观点可以归纳为几点:(1)语言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规约性和系统性;语言符号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形态”有广狭两种理解:狭义的形态是指词内的结构方式,广义的形态包括单词的词形变化和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结合能力,词语的先后次序,重叠、音变、依附成分,等等;(3)汉语具有广义的形态;(4)时间系统是一个纵横交错的语义网络;(5)语法范畴是语法意义的高度概括,它的表现形式是语法形态的所在。 第2章主要讨论事件的外部时间结构与内部时间结构。其观点可以总结为几点:(1)时域是事态与现实发生联系的重要因素;(2)事态的时间结构有外部和内部的区别,两者下位还可以区分几个小类;(3)时点和时段具有密切关心,他们之间的界限是相对的,,在特殊情况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第3章主要分析汉语表达时间意义中的显现程度和表达形式。其观点可以归纳为几点:(1)时间所指的显现程度与时间三大要素(时域、时点和时段)的表达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显现程度高就更容易成为时域、时点或者时段。其中,时间名词、时量词和表时形容词的显现程度最高,属时间强指表达手段;时间副词、助动词和语气词的显现程度弱一些,属时间弱指表达手段;时间连词、时间介词和动态助词的显现程度极弱,属非时间指称表达手段;(2)这些时间成分在表达时域、时点和时段上有不同的表现;(3)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但人类在时间意义的表达上则带有主观的解读方式,主要体现在转示化、级次化和量级化三个方面。 第4章讨论汉语体的定义、属性、类别、表达方式及与体相关的两个问题。本章的观点可以归纳为几点:(1)体是内部成分和事件所处的特定运动阶段的表现,反映说话人对内部成分和事件的“观察结果”,体是一个空间概念而非时间概念;(2)汉语并非时、体混合的语言。汉语的体和时是两个不同的语法范畴,前者属空间范畴,后者属时间范畴,而且两者在表达上也有各自的特点和标记的;(3)体分为事件体和内部体两类。两者的不同在于,事件体着眼于事件作为一个整体,是事件的非细节化表现,内部体则着眼于事件内部结构,是事件的细节化的表现;(4)内部体分动作体、性状体和关系体三类。动作体又可分为起始体、续段体、终结体、完结体、起续体、过程体、重复体七个小类;(5)内部体标记与表量成分搭配上受到内部成分(动作、性状、关系)本身的动作性强弱而有不同的表现;(6)内部体标记的突显范围制约着体标记语序,其原则概括为:突显范围大的能包含突显范围小,语序上就更靠近谓语中心。 第5章在分析“从X起”结构句法特点的基础上,对该结构的语义制约作了初步的探究,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1)“从X起”的语义是“从”和“起”语义上的双向选择和一致化的结果,“从X起”的语义可以概括为:某动作行为开始于X的时间并延续至说话当前或者某个终点;(2)X在“从X起”结构的影响之下,具有时间起点的性质,X对事态也起有制约的作用;(3)“从X起”的话题功能、焦点功能和连接功能对篇章的连贯性具有制约作用。 第6章分析了表时结构“X以前”的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的特点,其观点可以归纳为:(1)“X以前”中的“以前”是一个时间名词,具有时点、时段双重意义,在X的修饰下有不同的语义突显;(2)当X指时点时,“X以前”表示时段,当X指时段时,“X以前”表示时点;(3)“X以前”作为一个整体,在句中出现在不同的句法位置,可以充任不同的语义角色,如时间背景、主事、系事、时间起点、时间终点;(4)从语用的角度来看,“X以前”的不同分布和所表达的意义实际上反映了说话人的意图和在传递信息上的考虑和编排,主要表现在充当话题、起连接作用和焦点化三个方面。 第7章主要分析“都NP了”的构式特点和成因理据。其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1)NP具有虚量或虚序,表达说话人极高程度的评价,属程度级次的主观大量;(2)“都NP了”的构式义概括为:主观评述的大量级;(3)“都NP了”与上下文构成常规式和追加式,前者表示因果和转折关系,后者表示补充和加解关系;(4)“都NP了”构式是“都(V+NP)了”结构由于V省略、脱落和NP焦点化、陈述化从而凝固而成的结果;(5)“都NP了”构式的产生和语言的简化机制、语义结构语法化和语用密切相关;(6)汉语“都NP了”翻译成越语时,有两种形式:“deu+指人+roi”和“da+数量、时间+roi”,“都”包含了越语的“deu”和“da”,教学上,应多加注意这些特点已获得更好的效果。 第8章在分析“正1”和“正2”句法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两者在表义功能上的不同之处,基本观点归纳为几点:(1)现代汉语中有两个副词“正”:时间副词“正1”和语气副词“正2”;(2)在信息传达中,“正1”是一个重要的时域标记,主要表示事态发生的时间叠交,“正2”则具有焦点化作用,表示肯定语气。此外,我们也探析了“正”的虚化和分化过程及其机制,并认为副词“正”分化成“正1”和“正2”发生自明代。在其分化的过程中,语用上的突显是一个重要的动因,而隐喻则是其分化的主要机制,即副词“正”的分化是时间域向情态域进一步映射的结果。 第9章重点分析和描写时间副词“到时”的语义、语法地位的基础上,从而对该词的衔接和情态功能展开了讨论。本章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1)“到时”作为新兴的时间副词,表示某动作行为或事态从某个时间起点开始发生或出现,时域上属未来时;(2)在衔接功能上,“到时”能突显前后事态的承接、条件、让步和转折关系;(3)历时上,时间副词“到时”是在时间信息的背景化促动之下,“到时”述宾短语的词化、“到(动)+[NP/VP+时]”格式的简化和“到(动)+[NP/VP+时候]”格式的强势替代三重压制下而融合为一体的结果。 第10章在分析“一会儿”用法的基础上,探讨了“一会儿”的词性、表义功能、复用及其语用义,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几点:(1)“一会儿”是一个时间名词;(2)语义上,“一会儿”做状语时,表示未来时,做补语、定语和主语时,表示泛指时段,而且具有时距远近与时长大小的区别;(3)“一会儿”复用时,主要强调事态的变化,构成两种不同的格式S1和S2,前者侧重于事态的惯常与异常,后者侧重于动作的短暂与连贯;(4)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看,“一会儿”自战国至民国,经历了时间强化、时段化、名词化和双音节化等过程,从而产生出当今的用法;“一会儿”做补语时,与宾语的共现和顺序具有一定的历时依据。 第11章在描写和分析“曾经”非状用法的基础上,对其内在的指称强化、焦点化过程进行了讨论,认为:(1)“曾经”应处理为时间名词;(2)“曾经”的非状用法是时间转喻导致意义指称强化的结果;(3)在语言表达形式上,“曾经”的焦点化主要有两种方式:移位和对举。 第12章为结语,主要总结本文的核心观点、创新所在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 曾经 都NP了 一会 到时 从X起 X以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中文摘要5-9
  • Abstract9-20
  • 绪论20-29
  • 0.1 选题的意义20
  • 0.2 汉语时间范畴的研究简述20-24
  • 0.2.1 已有的成果20-23
  • 0.2.2 存在的问题23-24
  • 0.3 理论基础24-29
  • 0.3.1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24-25
  • 0.3.2 认知语言观25-29
  • 第1章 语言符号、语法形态与时间范畴29-41
  • 1.0 引言29
  • 1.1 语言符号29-32
  • 1.2 语法形态32-34
  • 1.2.1 关于“形态”32
  • 1.2.2 汉语的形态32-34
  • 1.3 时间范畴34-40
  • 1.3.1 范畴与语法范畴34-36
  • 1.3.2 汉语的语法范畴36-38
  • 1.3.3 语言中的时间范畴38-40
  • 1.4 本章小结40-41
  • 第2章 汉语时间范畴的三个要素41-50
  • 2.0 引言41
  • 2.1 时域41-44
  • 2.1.1 时域的性质41-42
  • 2.1.2 时域的参照基准42-44
  • 2.2 时点和时段44-48
  • 2.2.1 时点的性质与类别44-45
  • 2.2.2 时段的性质与类别45-46
  • 2.2.3 时点与时段的联系与区别46-48
  • 2.3 时域和时点、时段的关系48-49
  • 2.3.1 时域与时点48-49
  • 2.3.2 时域与时段49
  • 2.4 本章小结49-50
  • 第3章 汉语时间表达的总体特点50-67
  • 3.0 引言50
  • 3.1 时间指称的显现程度50-52
  • 3.2 时间指称的表达特点52-59
  • 3.2.1 时间强指53-56
  • 3.2.2 时间弱指56-59
  • 3.3 非时间指称的表达形式59-62
  • 3.3.1 时间连词59-60
  • 3.3.2 时间介词60-61
  • 3.3.3 动态助词61-62
  • 3.4 时间表达中的主观因素62-66
  • 3.4.1 语言的“主观性”与“主观化”62-63
  • 3.4.2 时间表达中的主观化模式63-66
  • 3.5 本章小结66-67
  • 第4章 关于体范畴及与体相关的两个问题67-86
  • 4.0 引言67
  • 4.1 事件与内部成分67-69
  • 4.2 体的定义、属性、类别与表达方式69-79
  • 4.2.1 体的定义69-70
  • 4.2.2 体的空间属性70
  • 4.2.3 体的类别与表达方式70-79
  • 4.3 与体相关的两个问题79-84
  • 4.3.1 体标记和表量成分的搭配79-82
  • 4.3.2 体标记的共现与排列82-84
  • 4.4 本章小结84-86
  • 第5章 表时结构“从X起”86-100
  • 5.0 引言86
  • 5.1 “从 X 起”的句法特点86-89
  • 5.2 “从 X 起”的语义特点89-96
  • 5.2.1 “从”与“起”的双向选择及其结构义89-91
  • 5.2.2 “X”的语义特点91-96
  • 5.3 “从 X 起”的篇章功能96-99
  • 5.3.1 “从 X 起”的话题功能96-97
  • 5.3.2 “从 X 起”的焦点功能97-98
  • 5.3.3 “从 X 起”的连接功能98-99
  • 5.4 本章小结99-100
  • 第6章 表时结构“X以前”100-114
  • 6.1 “X 以前”的句法分析100-103
  • 6.1.1 “X 以前”的构件特点100-102
  • 6.1.2 “X 以前”的句法分布102-103
  • 6.2 “X 以前”的语义分析103-109
  • 6.2.1 “X 以前”的语义互动103-107
  • 6.2.2 “X 以前”的语义角色107-109
  • 6.3 “X 以前”的语用分析109-113
  • 6.3.1 “X 以前”的话题功能109-111
  • 6.3.2 “X 以前”的连接功能111-112
  • 6.3.3 “X 以前”的焦点功能112-113
  • 6.4 本章小结113-114
  • 第7章 表主观大量“都NP了”构式114-125
  • 7.0 引言114
  • 7.1 “都 NP 了”构式及其构式义的解析114-117
  • 7.1.1 NP 的语义性质114-116
  • 7.1.2 “都”与“了”的框式化116-117
  • 7.1.3 “都 NP 了”的构式义117
  • 7.2 “都 NP 了”的话语功能117-120
  • 7.2.1 常规式:因果与转折118-119
  • 7.2.2 追加式:补充与加解119-120
  • 7.3 “都 NP 了”的形成机制与动因120-123
  • 7.4 “都 NP 了”的越语对应表达及其教学问题123-124
  • 7.5 本章小结124-125
  • 第8章 “正_1”与“正_2”的共时差异与历时演化125-141
  • 8.0 引言125-126
  • 8.1 “正_1”与“正_2”的句法差异126-129
  • 8.1.1 组合能力不同126-128
  • 8.1.2 句法分布不同128-129
  • 8.2 “正_1”与“正_2”的语义差异129-137
  • 8.2.1 “正_1”的客观性:无界化与时间叠交129-135
  • 8.2.2 “正_2”的主观性:焦点化与肯定语气135-137
  • 8.3 “正_1”和“正_2”的分化及其机制137-140
  • 8.4 本章小结140-141
  • 第9章 “到时”的语义、地位、功能和发展历程141-156
  • 9.0 引言141
  • 9.1 “到时”的语法意义及语法地位141-144
  • 9.1.1 “到时”的语法意义141-143
  • 9.1.2 “到时”的语法地位143-144
  • 9.2 “到时”的衔接功能144-149
  • 9.2.1 紧承关系144-145
  • 9.2.2 条件关系145-147
  • 9.2.3 让步关系147-148
  • 9.2.4 转折关系148-149
  • 9.3 “到时”的情态功能149-150
  • 9.3.1 强调事态的发展149-150
  • 9.3.2 强调话题的结束150
  • 9.4 “到时”的发展历程、动因和机制150-155
  • 9.4.1 “到时”词汇化的大致脉络151-154
  • 9.4.2 “到时”词汇化的动因与机制154-155
  • 9.5 本章小结155-156
  • 第10章 “一会儿”的句法、语义特点及其历史演变156-171
  • 10.0 引言156
  • 10.1 “一会儿”的句法特点156-160
  • 10.1.1 “一会儿”的句法分布与组合能力156-159
  • 10.1.2 “一会儿”的语法性质159-160
  • 10.2 “一会儿”的表义功能160-164
  • 10.2.1 客观义:未来时与泛指时段160-162
  • 10.2.2 主观义:时距远近与时长大小162-164
  • 10.3 “一会儿”的复用及其语用义164-166
  • 10.4 “一会儿”的历时发展166-170
  • 10.5 本章小结170-171
  • 第11章 与“曾经”非状用法相关的几个问题171-182
  • 11.0 引言171
  • 11.1 “曾经”的非状用法171-172
  • 11.2 “曾经”的指称强化及其机制172-175
  • 11.3 “曾经”的焦点化及其表现175-179
  • 11.3.1 移位176-178
  • 11.3.2 对举178-179
  • 11.4 “曾经”的词性及相关问题179-181
  • 11.5 本章小结181-182
  • 结语182-186
  • 附录一 “在+VP”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兼谈“在”、“正”的语义差异186-196
  • 附录二 汉语“已经”与越语“ ”的对比分析196-205
  • 附录三 越语时范畴研究概述205-213
  • 参考文献213-223
  • 后记22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任海波;“一直”与“从来”的比较分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王红;副词“都”的语法意义试析[J];汉语学习;1999年06期

3 张言军;;时间副词“曾经”的句法语义分析[J];语文知识;2012年01期

4 陆丙甫;“已经”同“曾经”的区别究竟在哪里[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01期

5 戴耀晶!200433;试论现代汉语的否定范畴[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6 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与现代汉语时间表达相关的一些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9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69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8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