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哈语言性别差异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05:04

  本文关键词:汉—哈语言性别差异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7世纪末,性别的语言学分类成为了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20世纪初,里克里夫·格雷德提出了‘'lady和women的语言格式特点”的研究模式。70年代以后,学者们把性别意义加到语言学研究里,开始以语言性别研究作为研究目标。80年代后,世界各地的语言性别研究越来越热门,而研究领域涉及到了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在哈萨克斯坦国内,(?)研究了哈萨克和吉尔吉斯民族的传说,习俗,宗教中的语言;(?)研究了”(?)区域的哈萨克民族埋葬尸体习俗”;(?)研究哈萨克民族习俗的目的。本研究借助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性别语言学,语言类型学,文化语言学等理论,通过对哈语中性别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进行细致地描述,并与汉语的性别语言进行对比,归纳性别语言的使用方式,分析性别语言存在的民族因素和文化习俗,探究性别语言的演变规律和形成因素。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运用心理学和生理学理论,发现和探讨性别语言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差别,为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研究提供充足有力的语言证据。2、从性别语言角度,细致描写了哈萨克斯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的特点。3、通过性别语言研究以及语言类型的对比分析,探究语言和社会团体的历时演变,以及研究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根据语言学性别研究的理论和哈萨克语言学的特点,重点研究男性和女性之间有用词特点,突出哈语中关于女性习俗方面的用词特点,以及分析女性词汇的社会、文化和生理因素。本研究的内容安排如下:1、哈语语言性别差异在语音学方面的表现,描述男性和女性在音质,语速,音高与音域,发音形式,语音听觉,语调的变化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性别差异现象。重点阐述哈语h音位的发音形式方面存在着性别差异。2、探讨了情感词语使用的性别差异,感叹词,语气词,詈词,粗俗语和诅咒语,色彩词语,委婉语,邀请语,人称代词等。研究发现,在女性言语中感叹词的出现频率较男子高。在哈萨克语言中,带有“父亲”和“爷爷”的谩骂用语使用非常多,而且在运用方面和带有“母亲”的谩骂用语一样普遍。3、通过汉-哈称谓语的对比,认为哈萨克语和汉语的亲戚称呼有很多相同点。不同在于:哈萨克语中,女方和男方的父母使用共同的叫法“(?)”,且哈语中描述女孩子漂亮时,使用性别词语;而称呼女孩或女人时,使用亲戚称呼比性别词语明显。4、详细阐述了汉-哈两种语言在语法上的差异,重点描写了哈语性别语言中句式使用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男士用语句中表达情绪的话语,修辞疑问词都非常罕见。至于女士用语之中的修辞疑问句-由于疑问目的的不同它的种类特别多,交际之中修辞疑问句在女十用语运用比较广泛。而插入语是哈语性别语言的主要标记,“名词+(?)”构成、(?)结尾词和动词而构成的“得了吧!,算了吧! ((?))”、“什么(HeMeHe)”等插入语多用于女性。其主要功能有三个方面,第一:表示别人的注意,第二:表示当时的心情,第三:可以给予评价的特征。而男性言语中的按照语调运用不同的目的,假如命令言语严肃的要求为目的的会用强加的语调,如果商量,恳求,愿望等目的的话用比较低调的语调说出。5、有关话题的选择,话语风格,话语量等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异,男性和女性感兴趣的话题也不同。家庭成为女性最为熟悉,谈论最多的话题。男子则好用政治、科技术语,这与女性话题语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6、从文字学角度,分析和对比了汉-哈两证语言的标示性别的文字。在词汇中,哈语来源于“男人/男,,的同义词和词组很广泛,而在民俗风俗中形容家庭的名誉,团结和谐的词句都跟女人有关,把女人在家庭的地位和作用都看着非常关键和重视,如:忠诚、谦虚、伟大等。7、研究哈汉人名性别差异与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了解中西方文化在男女男女人名传统风俗方面的异同之处,对于增进汉哈两民族的相互了解,加深东西方各民族的融合及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具有积极的意义。不足之处:1、对性别语言中的民族习俗教育研究尚未涉及,对性别语言的心理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分析主观性较强。2、哈萨克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用词特点从古到今的一些禁忌和习俗特点分析不够全面。
【关键词】:性别语言差异 概况 原因 问题 汉哈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236;H1
【目录】:
  • 内容摘要5-7
  • Abstract7-14
  • 第一章 绪论14-36
  • 1.1. 研究现状15-21
  • 1.1.1 语言性别研究综述15-17
  • 1.1.2 汉语的语言性别研究概况17-21
  • 1.2. 哈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总述21-27
  • 1.2.1 哈语言性别研究分期及其内容22-25
  • 1.2.2 哈语言性别学的民族角度25-27
  • 1.3 语言性别差异现象的研究意义27-30
  • 1.3.1 发现和探讨性别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差别27-28
  • 1.3.2 细致描写语言的特点28-29
  • 1.3.3 探究语言和社会团体的历时演变29-30
  • 1.3.4 研究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30
  • 1.4 研究目的30-31
  • 1.5 研究思路31-36
  • 1.5.1 生理差异32
  • 1.5.2 心理差异32-33
  • 1.5.3 社会因素33-36
  • 第二章 汉哈语言语音上的性别差异36-46
  • 2.1 汉语言语音上的性别差异36-39
  • 2.1.1 语言性别差异的语音特点36
  • 2.1.2 男女两性音质的性别差异36-37
  • 2.1.3 发音速度的性别差异37-38
  • 2.1.4 音高及音域的性别差异38-39
  • 2.1.5 发音形式的性别差异39
  • 2.1.6 语音听觉能力的性别差异39
  • 2.2 哈语言语音上的性别差异39-44
  • 2.2.1 语调变化方式的性别差异39-40
  • 2.2.2 h音位的性别特征40-41
  • 2.2.3 女性特有无声的非语言表达41-44
  • 2.3 小结44-46
  • 第三章 汉哈语言词汇上的性别差异46-82
  • 3.1 汉语言词汇上的性别差异46-52
  • 3.1.1 情感词语使用的性别差异46
  • 3.1.2 感叹词使用的性别差异46-47
  • 3.1.3 语气词使用的性别差异47-50
  • 3.1.4 言语行为上的性别差异50
  • 3.1.5 称呼的性别差异50-51
  • 3.1.6 邀请语的性别差异51-52
  • 3.1.7 人称代词的选择的性别差异52
  • 3.2 哈语言词汇上的性别差异52-63
  • 3.2.1 情感词语使用的性别差异52-58
  • 3.2.2 感叹词使用的性别差异58-61
  • 3.2.3 语气词使用的性别差异61-63
  • 3.3 汉哈语言亲属关系称谓语的性别差异63-71
  • 3.3.1 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性别差异64-68
  • 3.3.2 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来源及其演变68-71
  • 3.4 哈语亲属称谓语的性别差异71-74
  • 3.5 哈汉亲属称谓语比较74-76
  • 3.6 汉哈语人名的来源及其特点76-79
  • 3.6.1 汉哈语人名的结构差别及文化原因77
  • 3.6.2 汉语人名的来源和特点77-78
  • 3.6.3 姓和氏的发展演变78-79
  • 3.7 哈语人名的来源和特点79-80
  • 3.7.1 哈语人名的来源79
  • 3.7.2 哈语人名的特点79-80
  • 3.8 哈萨克人给孩子起名的渊源80-81
  • 3.9 小结81-82
  • 第四章 汉哈语言语义上的性别差异82-114
  • 4.1 汉语言语义上的性别差异82-88
  • 4.1.1 汉字中表现的性别语义82-85
  • 4.1.2 汉字中女性的性别语义85-87
  • 4.1.3 从文字结构看女旁字中的性别语义87-88
  • 4.2 汉字中表示女性外貌美的语义88-92
  • 4.2.1 形容女性外貌的常用褒义词88-91
  • 4.2.2 形容女性德行美的常用褒义词91-92
  • 4.3 “男”和“女”反映的语义92-95
  • 4.3.1 “男”和“女”语义的使用状况92
  • 4.3.2 “男”和“女”的造字分析92-93
  • 4.3.3 “男”和“女”的语义演变93-94
  • 4.3.4 关于雌雄语义场94-95
  • 4.4 哈语言语义上的性别差异95-103
  • 4.4.1 “女人”的概念和语义分析95-97
  • 4.4.2 表示女性外貌美的语义97
  • 4.4.3 表示女性德行美的语义97-98
  • 4.4.4 在语义中反映的女孩形象的角色转变98-100
  • 4.4.5 关于女性语义的演变100-103
  • 4.5 “男人”的概念和语义分析103-109
  • 4.5.1 “男人”在哈语中的涵义104-106
  • 4.5.2 关于男性语义的演变106-109
  • 4.6 汉哈语人名的性别语义标示109-110
  • 4.6.1 汉语中男性取名的性别语义标示109
  • 4.6.2 汉语中女性取名的性别语义标示109-110
  • 4.7 哈语人名的性别语义标示110-112
  • 4.7.1 哈语中男性取名的性别语义标示110-111
  • 4.7.2 哈语中女性取名性别语义标示111
  • 4.7.3 哈语中“外号”特征111-112
  • 4.8 小结112-114
  • 第五章 汉哈语言语法上的性别差异114-128
  • 5.1 汉语言语法上的性别差异114-115
  • 5.1.1 疑问句使用中的性别差异114-115
  • 5.1.2 祈使句使用中的性别差异115
  • 5.2 哈语言语法上的性别差异115-122
  • 5.2.1 疑问句使用中的性别差异115-118
  • 5.2.2 祈使句使用中的性别差异118-122
  • 5.3 哈语女性运用语中的插入语122-127
  • 5.4 小结127-128
  • 第六章 汉哈语言话题上的性别差异128-144
  • 6.1 汉语言话题上的性别差异128-131
  • 6.1.1 话题的选择128-129
  • 6.1.2 话题风格差异129-131
  • 6.2 男女两性的说话风格在汉语中的具体表现131-133
  • 6.2.1 女性话题131-132
  • 6.2.2. 男性话题132-133
  • 6.3. 汉语两性在交谈中的话题范围和话语量133-134
  • 6.3.1 汉语—两性在交谈中的话题范围133-134
  • 6.3.2 话语量的不同134
  • 6.4 哈语言话题上的性别差异134-142
  • 6.4.1 话题的选择134-135
  • 6.4.2 男女两性的说话风格在哈语中的具体表现135-138
  • 6.4.3 哈语两性在交谈中的话题范围和话语量138-142
  • 6.5 小结142-144
  • 第七章 汉哈语言修辞上的性别差异144-162
  • 7.1 汉语詈词使用的性别差异144-151
  • 7.1.1 目的的差异144-146
  • 7.1.2 内容的差异146-149
  • 7.1.3 骂詈语的性别歧视149
  • 7.1.4 粗俗语和诅咒语的两性差异149-151
  • 7.2 色彩词语的两性差异151-152
  • 7.3 委婉语的使用差异152-154
  • 7.4 哈语詈词使用的性别差异154-160
  • 7.4.1 目的的差异154-155
  • 7.4.2 内容的差异155-159
  • 7.4.3 粗俗语和诅咒语的两性差异159-160
  • 7.5 小结160-162
  • 第八章 结论162-168
  • 参考文献168-1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庆山;汉语詈语致詈方式的文化心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彭阳;;女书中的集体无意识表达[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3 田成泉;郭坤;;语言也分“男尊女卑”——浅谈性别差异在英语中的表现[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史中维;;女性主义视角下对语法性属的认识[J];考试周刊;2011年08期

5 郭展;寒亭称呼语规则试说[J];民俗研究;1996年03期

6 罗电;;浅析两性语言文字应用的差异[J];今日科苑;2009年12期

7 李经纬;语言性别差异及其原因解释[J];山东外语教学;1998年03期

8 黄盈盈;;反思Gender在中国的知识再生产[J];社会学评论;2013年05期

9 武慧玲;;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综述[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杨永林;女子英语音韵语调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汉—哈语言性别差异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9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69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1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