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魏晋“天论”分析:中西交通大背景下的源流考察
发布时间:2024-01-14 14:45
帆船技术与宇宙结构学说(“天论”,尤其《周髀算经》里的盖天说和张衡的浑天说)在中国的起源,一直以来令人困惑。它们在古代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得相当晚且突然,难以合理地追溯其在本土的前身。相反地,它们在古代西方、尤其古希腊和古代近东的对应技术与理论,则在它们形成之前,已有了更漫长且更可追溯的历史。考虑到从亚历山大大帝到张骞及更晚的时代,中国和西方有前所未有的更多机会可彼此进行人员与物资的交通,则两汉魏晋帆船与天论的起源皆来自西方的直接或间接的刺激的可能性,需要细致地加以考量。在本论文的绪论部分,首先清楚地界定了古代中国与古代西方的范围,从而这两个术语就不只是临时的约定,而有特征鲜明的政治、文化边界。随后阐明了本论文所使用的、历史书写的方法论。关于古代中国推进船舰的风帆技术,前人已有的论述皆默认其为独立起源,但并未对这一假定给出过任何证明。第一章通过考证地中海-南亚商船与两汉时期中国接触的记载,将其与汉末魏初关于风帆的记载作对比,并分析汉代中西人员、物资交流规模,以及域外与汉地造船能力的落差,提出一种新的观点,认为汉末魏初中国帆船的出现极可能是受外来影响的结果——两汉时期的中西交流或远远超出...
【文章页数】:2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0章 绪论
0.1 术语“中国”、“西方”之辨析与界定
0.1.1 古代中国人所认为的中国
0.1.2 古代西方人所认为的西方
0.2 史料文献与史学观念之综述
0.2.1 核心的一手史料
0.2.2 历史事实是“真实”或“客观”的吗?
0.2.3 “默证”问题及倪德卫、李约瑟等珍视的原则
0.3 关于本论文的结构
0.3.1 文献综述的分布
0.3.2 关于本论文结论的性质
第1章 技术背景:风帆航海术东渐与天文航海术之源流
1.1 中国帆的起源问题
1.1.1 研究回顾
1.1.2 对相关史料之重新解读及分析
1.1.3 中国帆船出现年限之判断
1.1.4 简要结论
1.2 西方风帆航海术的第一次东渐浪潮
1.2.1 对风帆起源研究及相关理论的回顾
1.2.2 从“蛮夷贾船”到“外域名船”:第一次东渐浪潮始末
1.2.3 为何第一次传播浪潮对东亚影响有限
1.3 风帆海船革命之影响
1.3.1 古代西方经济史两派争论的焦点与盲点
1.3.2 庇西特拉图与晏婴:不同施政背后的经济变迁
1.3.3 前6 世纪:风帆海船革命与经济转型的可能
1.3.4 对古典盛期西方经济、政治和科学的长远影响
1.3.5 同时期的中国:以《货殖列传》为中心的分析
1.4 天文航海术的相关记载与天文知识之普及
1.4.1 最初的“天文”:中、西两种星象物候历
1.4.2 天文航海术(一):古希腊人与腓尼基人海上定向习惯之演变
1.4.3 天文航海术(二):夜间时间的计算
1.4.4 天文航海术(三):古希腊人或腓尼基人的“过洋牵星术”
1.5 海员所持“天论”及先秦两汉中、西交流之规模
1.5.1 天文航海术与海员所携宇宙图景、天文知识
1.5.2 广州、合浦等地与秦汉海上贸易相关的发现
1.5.3 中国腹地与希腊-罗马文明相关的先秦、秦汉考古发现
第2章 学术背景:希腊化科学之衰落与中国天论之勃兴
2.1 希腊化时代的科学共同体及其衰落
2.1.1 古希腊科学历程及研究回顾
2.1.2 前3 世纪与2 世纪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术环境的变迁
2.1.3 更广泛的对比:罗马时代著作之特色
2.1.4 称呼演变之分析——从论文体到“教训体”;简短总结
2.1.5 研究方法的缺憾与简短结论
2.2 中国宇宙学说之勃兴及本土起源论之疑难
第3章 天学中的北天极认知及来源探疑
3.1 引言:明堂与北辰
3.2 汉魏时期的北极星:分歧与含混之处
3.3 “文献传统”中的北极星与北天极
3.4 对四分历“黄道去极”数据的检验
3.5 天学家的政治考量
3.6 “北极出地三十六度”何所从来
3.7 结论与展望
第4章 从“固定北极出地传统”看浑天说与希腊宇宙论
4.1 古代中国的“固定北极出地”传统
4.2 古代希腊的“固定北极出地”传统
4.3 比较和讨论
4.4 传统的余响与展望
第5章 浑天盖天理论起源与近东早期宇宙学说之关系
5.1 有关《周髀》盖天说与张衡浑天说的中外研究文献
5.2 周髀盖天说与张衡浑天说中未受重视的结构特征
5.3 与西方早期宇宙论之比较
5.4 “浑盖革命”前后史料之重新考察
5.5 结论:三种可能的解释路径
第6章 “盖天式”宇宙之源流
6.1 希腊文献中的“盖天说”
6.2 印度及受印度影响文献中的“盖天说”
6.3 《周髀算经》为代表的中国盖天说与西方“盖天说”之比较
6.4 对汉译佛经与《周髀算经》所含纬度与年代信息之分析
6.5 混杂或竞争——浑、盖起源的地理决定论与若干反思
6.6 与盖天说传播相关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分析及考古学背景
第7章 本论文的总体结论
附录一 本论文所引《工作与时日》段落之原文
附录二 本论文所引《阿尔戈英雄纪》段落之原文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与学术活动
致谢
本文编号:3878428
【文章页数】:2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0章 绪论
0.1 术语“中国”、“西方”之辨析与界定
0.1.1 古代中国人所认为的中国
0.1.2 古代西方人所认为的西方
0.2 史料文献与史学观念之综述
0.2.1 核心的一手史料
0.2.2 历史事实是“真实”或“客观”的吗?
0.2.3 “默证”问题及倪德卫、李约瑟等珍视的原则
0.3 关于本论文的结构
0.3.1 文献综述的分布
0.3.2 关于本论文结论的性质
第1章 技术背景:风帆航海术东渐与天文航海术之源流
1.1 中国帆的起源问题
1.1.1 研究回顾
1.1.2 对相关史料之重新解读及分析
1.1.3 中国帆船出现年限之判断
1.1.4 简要结论
1.2 西方风帆航海术的第一次东渐浪潮
1.2.1 对风帆起源研究及相关理论的回顾
1.2.2 从“蛮夷贾船”到“外域名船”:第一次东渐浪潮始末
1.2.3 为何第一次传播浪潮对东亚影响有限
1.3 风帆海船革命之影响
1.3.1 古代西方经济史两派争论的焦点与盲点
1.3.2 庇西特拉图与晏婴:不同施政背后的经济变迁
1.3.3 前6 世纪:风帆海船革命与经济转型的可能
1.3.4 对古典盛期西方经济、政治和科学的长远影响
1.3.5 同时期的中国:以《货殖列传》为中心的分析
1.4 天文航海术的相关记载与天文知识之普及
1.4.1 最初的“天文”:中、西两种星象物候历
1.4.2 天文航海术(一):古希腊人与腓尼基人海上定向习惯之演变
1.4.3 天文航海术(二):夜间时间的计算
1.4.4 天文航海术(三):古希腊人或腓尼基人的“过洋牵星术”
1.5 海员所持“天论”及先秦两汉中、西交流之规模
1.5.1 天文航海术与海员所携宇宙图景、天文知识
1.5.2 广州、合浦等地与秦汉海上贸易相关的发现
1.5.3 中国腹地与希腊-罗马文明相关的先秦、秦汉考古发现
第2章 学术背景:希腊化科学之衰落与中国天论之勃兴
2.1 希腊化时代的科学共同体及其衰落
2.1.1 古希腊科学历程及研究回顾
2.1.2 前3 世纪与2 世纪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术环境的变迁
2.1.3 更广泛的对比:罗马时代著作之特色
2.1.4 称呼演变之分析——从论文体到“教训体”;简短总结
2.1.5 研究方法的缺憾与简短结论
2.2 中国宇宙学说之勃兴及本土起源论之疑难
第3章 天学中的北天极认知及来源探疑
3.1 引言:明堂与北辰
3.2 汉魏时期的北极星:分歧与含混之处
3.3 “文献传统”中的北极星与北天极
3.4 对四分历“黄道去极”数据的检验
3.5 天学家的政治考量
3.6 “北极出地三十六度”何所从来
3.7 结论与展望
第4章 从“固定北极出地传统”看浑天说与希腊宇宙论
4.1 古代中国的“固定北极出地”传统
4.2 古代希腊的“固定北极出地”传统
4.3 比较和讨论
4.4 传统的余响与展望
第5章 浑天盖天理论起源与近东早期宇宙学说之关系
5.1 有关《周髀》盖天说与张衡浑天说的中外研究文献
5.2 周髀盖天说与张衡浑天说中未受重视的结构特征
5.3 与西方早期宇宙论之比较
5.4 “浑盖革命”前后史料之重新考察
5.5 结论:三种可能的解释路径
第6章 “盖天式”宇宙之源流
6.1 希腊文献中的“盖天说”
6.2 印度及受印度影响文献中的“盖天说”
6.3 《周髀算经》为代表的中国盖天说与西方“盖天说”之比较
6.4 对汉译佛经与《周髀算经》所含纬度与年代信息之分析
6.5 混杂或竞争——浑、盖起源的地理决定论与若干反思
6.6 与盖天说传播相关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分析及考古学背景
第7章 本论文的总体结论
附录一 本论文所引《工作与时日》段落之原文
附录二 本论文所引《阿尔戈英雄纪》段落之原文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与学术活动
致谢
本文编号:3878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878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