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遗事》所载梦说话研究
本文关键词:《三国遗事》所载梦说话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朝鲜的“说话文学”,一般包括神话、传说、民谭三部分内容,是一比较宽泛的文学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集中体现了朝鲜半岛文化发展及朝鲜民族文学意识演进的历史。朝鲜说话文学包括口传说话文学和文献说话文学两种类型。作为口传文学的“说话”,其本身即是“故事”。朝鲜说话文学不是个人的创作物,而是朝鲜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和拥有的精神财富,是在共同生活中自然发生的、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故事。朝鲜说话文学,有其民族固有的精神烙印,包含了宗教信仰、民族风俗、政治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不管是口传说话还是文献说话,朝鲜说话文学凝聚了其民族的梦想和夙愿。从文学的基本样式来讲,朝鲜说话文学是叙事文学的原初形态,在朝鲜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梦”是一种人类所具有的特殊心理、生理现象。梦反映着人类的想象、欲望、心愿、憧憬等各种复杂的情感和思维,研究人类的精神世界必然要研究梦。文学也要反映人类的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因此,梦又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文学范畴。梦本身具有的神秘感、虚幻感、梦幻感等特点,更使梦成为文学青睐的对象,人们创作了大量以梦为重要题材的文学作品。这种梦的观念逐渐演化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态。在朝鲜古典文学中,有诸多梦题材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在叙事文学中所占比重很大。具体来说,有直接记录梦体验的“梦体验谈”、虚构的“梦说话”以及“梦小说”等多种类型。其中,“梦”本身作为文学作品的主体,占据作品中大部分内容的叙事作品,被称之为“梦所载叙事文学”。以《九云梦》为代表的“梦字类”小说,以及《元生梦游录》为代表的“梦游录”作品,在朝鲜古代小说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以“梦”为题材的叙事文学,特别是对朝鲜说话文学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朝鲜高丽末期僧人一然所编写的《三国遗事》,由五卷九篇一百四十条记事构成。作者在记录古朝鲜以来的朝鲜半岛历史的同时,收集了十四首乡歌以及大量的民间传说、神话、佛教相关的朝鲜说话文学作品,《三国遗事》还是现存的记录朝鲜古典梦说话最多的文献。可以说,《三国遗事》既是一部在朝鲜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史书,更是朝鲜说话文学的宝库。论文援引的研究材料主要出自《三国遗事》,从中可以找到三十九个“梦说话”关联段落,其中具有叙事结构的梦说话共有三十二篇,分别是“纪异”十一篇、“塔像”九篇、“义解”六篇、“感通”三篇、“孝善”二篇、“神Tj”一篇。本文所探讨的梦说话作品,主要集中在记录宗教说话的第三卷之后,一共有二十二篇。这些作品是思想性、启迪性、批判精神以及艺术性兼备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其研究意义深远。从古至今,在历史、哲学、宗教、文学、民俗等诸学科的研究中均不难发现有关梦的记载,它们所描写的梦的形式几乎都以古代原始梦观念为重要基础。就梦说话与朝鲜古代小说作品的结合性研究来看,这方面的专著和论文并不太多,而且研究也不是很深入。在朝鲜古代叙事文学的研究中,梦说话的研究并不活跃,具体到《三国遗事》的梦说话研究,其研究只局限于对“胎梦”之类的人生哲理的探讨,大多是有关梦说话作品的类型研究,对《三国遗事》梦说话的系统研究涉及较少,更多的是在考察梦相关文学作品时,附带提及梦说话作品。其实《三国遗事》梦说话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除了通过梦来表达某种人生哲理的表现形式以外,还有更多的蕴涵着以梦说话为根底的朝鲜民族古代原始梦观念或梦的审美意义。为了深入探讨朝鲜梦说话与朝鲜古代小说的相关关系,就必须从古代原始梦说话及其表现形式出发,探讨其叙事结构、从形式到内容上加以分析,这样才能避免前面提及的研究偏向,从而得出对《三国遗事》梦说话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为此,本文将结合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研究方法来探讨梦说话类型、结合结构主义研究方法来探讨朝鲜梦说话叙事结构、结合社会历史研究方法来探讨朝鲜梦说话的传承。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几个研究方向:首先,与朝鲜梦说话的重要性相比,国内外对《三国遗事》梦说话的研究,不论是量还是质,相对比较薄弱,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其次,对《三国遗事》梦说话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梦说话的类型研究上,对梦说话的叙事结构的特征没有予以重视,按梦说话类型考察其叙事结构方面的研究空白有待补充。第三,关于朝鲜古代小说中的梦元素和《三国遗事》的梦说话的关系,需结合具体作品加以分析,以明确《三国遗事》梦说话和古代小说梦元素的继承关系。在这一点上,有必要按照梦元素类型进行考察,但先前研究对此方面的涉及有限,有待补充深化。本文以《三国遗事》中的朝鲜梦说话为切入点,探讨《三国遗事》梦说话的各种类型及叙事结构,进一步研究梦说话对朝鲜古代小说的影响。本文以三十二篇《三国遗事》梦说话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三国遗事》的梦说话作品形式及其内容的系统考察,探讨朝鲜叙事文学发展中梦说话的变化过程及其意义。旨在解决作为朝鲜说话文学重要素材的梦元素,在《三国遗事》中是如何出现的,以及梦说话的原初形态是什么,它与朝鲜古代小说中出现的梦题材小说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本文主要论述内容如下:一、绪论中提出了研究意义及研究目的,整理了与本论文有关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阐述了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二、第一章主要探讨了《三国遗事》和朝鲜说话文学的关系。首先,以绪论中提及的先前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三国遗事》的撰述背景及作家意识的考察,分析了《三国遗事》的文学特征。从《三国遗事》的内容、记述方法来看,佛教性、历史性、神秘性是《三国遗事》的非常显著的特点。其次,在朝鲜说话文学与《三国遗事》的考察中,整理了朝鲜说话的概念及其特征,阐述了其类型及分类依据,从而总结出《三国遗事》的文学价值。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把朝鲜说话定义为,“在民族集团共同意识下,自然形成的具有虚构性的叙事故事”。再次,为便于对说话文学叙事结构的理解,将把说话文学的基本单位,归结为类型(type)s motif、话根(root)、话素(tale element)、插话(e pisode)等五项。探讨这些文艺概念的运用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三国遗事》梦说话叙事结构的深层内涵,它们不仅与梦说话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有机衔接,而且丰富了梦说话的艺术表现形式。朝鲜说话文学根据其内容可细分为神话谈、动物谈、一生谈、人间谈、信仰谈、英雄谈、怪奇谈、笑话、形式谈等九种。《三国遗事》内容本身有很大的“神异性”,而这“神异性”赋予了《三国遗事》更多的梦说话特征。三、第二章主要考察了《三国遗事》梦说话的类型。首先,整理了朝鲜梦说话的范畴。本文将《三国遗事》的梦说话概念,从其结构上分为A、B、C、D四个类型。其中,A型和B型中的梦元素在说话作品中发挥的作用有限,而C型和D型中的梦元素在梦说话作品中发挥重要作用,引导整个故事的展开,没有梦元素,说话本身无法成立。本文把A型和B型梦说话,称之为非叙事性梦说话,C型和D型则称之为叙事性梦说话,而本文的考察重点则放在了C型和D型上。其次,在了解有关“梦”的先前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梦元素和文学之间的关系,探讨考察梦说话的类型,并提出可以把这一类梦说话进一步细化的分类标准和依据。最后,对朝鲜梦说话进行了类型划分。本文将《三国遗事》中的梦说话分为“兆朕梦”和“启示梦”。“兆朕梦”指的是,以天地人“三才”的异变对人世间的变化所进行的暗示。“兆朕梦”常常因根据解释者的不同,其意义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启示梦”指的是,绝对的神或是神格存在对人世间未知事件所作出的指示。启示梦是对受到绝对的、全知全能神或是人格神庇护的,或是得到肯定或否定的,被选择的一部分人所进行的,对即将发生的某种未知事件、行动所进行的直接或是间接指示。在这一点上,“启示梦”可以说与“兆朕梦”有差异。而且,“兆朕梦”由于具有暗示性,对事件内容的具体把握比较困难,需要一定的判断过程,而“启示梦”则不需要判断。这是因为,全知全能的绝对者对得到选择的人,是以可知道的方法进行引导,所以“得梦者”没有提出疑问的余地,也不能提出疑问。“兆朕梦”根据其内容又可分为“吉兆”和“凶兆”两大类型,而“启示梦”则可分为“直接性启示”和“象征性启示”两大类型。本文探讨的《三国遗事》所属三十二个梦说话中,有十个属“兆朕梦”范畴,其中“吉兆梦”七个,“凶兆梦”三个;而“启示梦”有二十二个,其中“直接性启示”十二个,“象征性启示”十个。在“启示梦”中,共有十八个梦说话是与佛教相关的内容。四、第三章论述了《三国遗事》梦说话的叙事结构及其意义。首先,对《三国遗事》的结构进行了考察。《三国遗事》具有二个基本的叙事基点,即社会现实以及与此相对立的神秘主义,换句话来讲,社会历史体验与神秘体验在《三国遗事》中并行并置,强调神秘体验的艺术手法贯穿于《三国遗事》整个叙事之中。其次,依据第二章所提示的分类结果,对《三国遗事》梦说话的叙事结构进行了系统化分析。在三十二个《三国遗事》梦说话中,共选择了十个具有代表性的梦说话,作为本研究梦说话叙事结构的重点考察对象。其中,兆朕梦和启示梦各有五个梦说话,分别为吉兆梦三个,凶兆梦二个,直接性启示梦二个,象征性启示梦三个。具体包括:灵验印证的“文姬之梦”、诞生预示的“竹旨郎之梦”、解梦灵验的“元圣王之梦”、英雄转生的“楸男之梦”、神灵意志的“阿非知之梦”、王权神圣的“首露王之梦”、夙愿成就的“仙桃圣母之梦”、成佛暗示的“努胎夫得和怛怛朴朴之梦”、人生无常的“调信之梦”、人神交合的“居陀知之梦”。本文认为,在梦说话的基本构造“现实→梦→现实”这一大框架之下,梦说话的叙事结构基本上可以分为“最初状况”、“入梦”、“梦中”、“觉梦”、“最终状况”五个阶段,根据不同的梦说话内容,在具体结构上存在一些差异。最后,在梦说话叙事结构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三国遗事》梦说话所蕴含的意义。从“梦”的特性上来讲,梦具有赋予主体神圣性的叙事装置以及联系神和人间的媒介体功能。《三国遗事》的梦说话具有的多种叙事功能,其源于《三国遗事》基本的神圣显示主题意识。叙事手法上的神异性、神秘性、灵验性是《三国遗事》最鲜明的特征,而这一点是《三国遗事》中记录许多有关梦说话的缘由所在。五、第四章着重探讨了《三国遗事》梦说话对朝鲜古代小说的影响。首先,对《三国遗事》梦说话中的”梦”进行主题研究,从“诞生”、“变身”、“寺院缘起”三个方面进行了考察。《三国遗事》有关历史伟人、奇人的说话作品中,往往会出现“得梦人”在梦中见到象征物(居士、熊、玉、珠)或是象征物进入“得梦人”的怀中,昭示主人公神圣非凡前世,以及预示今生作为的“胎梦”记录。《三国遗事》中的“胎梦”作为连接主人公过去和未来的一条主线,起到了叙事进行中的动因,以及了解叙事主题及其结果的作用。《三国遗事》梦说话中,有十九个与变身相关的内容,其中“遁甲”类十二个、“再生”类四个、“脱身”类三个,“遁甲”类占压倒性多数。在“遁甲”类中“变身”本体大多数为佛教相关的人物,其中有关菩萨的六个、有关弥勒的一个。与佛教内容无关的,具体表现为龙、龙女、老狐狸、山灵等形式。与“变身”前本体的相对单一性,变身后的存在有神人、僧侣、老人、娘子、居士等多种形式,属“非生命体”的还有石弥勒、石佛等形式,显得更加多样化。其中,“再生类”与佛教的轮回思想有密切关系,浮石寺的牛变身为人(郁面)的故事即是典型的例子。除了“郁面”事例之外,“再生”类变身中,变身前和变身后的主体都是人,而这可以说是《三国遗事》梦说话中“再生”类变身的显著特征。“脱身”类中,其变身都是由人到神(弥勒、弥陀、真身)的变身过程,是佛家成佛悟道最终目标实现的变身。《三国遗事》梦说话中的“遁甲”、“再生”、“脱身”变身中,能够看到非常显著的佛教主题,这一点与《三国遗事》的佛教性质不无关系。虽然佛教本身与“变身”有一定的距离,但在朝鲜说话文学里,二者在“神异”这一共同要素下得到结合,展示了更加多彩的佛家世界。《三国遗事》梦说话中一共有八个“寺院缘起”内容,分别为“塔像篇”四个、“纪异”、“神Tj”、“感通篇”各一个。其中“塔像篇”的“寺院缘起”内容,均属梦中人物对“得梦人”以启示的方法,引导其创立寺院或是致力于寺院经营,这一点与“孝善篇”中“金大成创建长寿寺”的缘由形成鲜明对比。其次,对“胎梦”与古代小说“诞生”故事、“居陀知说话”与古代小说“变身”主题、“调信说话”与“梦游录”及“梦字类”小说的考察,进一步探讨了朝鲜古代小说吸收“梦”主题的过程。朝鲜古代小说多以“入怀”、“怀入”象征受胎。而《三国遗事》梦说话中,则有“入于房”、“得”、“坠入怀”、“入怀”、“吞”等象征主人公投入母体的环节,与古代小说相比,《三国遗事》中的“胎梦”记录显得更加多样。这一现象是古代小说在吸收“胎梦”说话过程中,起因于宗教思想的神圣性赋予与虚构创作在增加并具体化的同时,象征“受胎”的行为本身却发生了退化或是说更加趋向于抽象化的缘故。《三国遗事》梦说话中的“居陀知说话”,变身主体有龙(西海若)、老狐狸、龙女等,变身后的实体有老人、沙弥、花等,是非常典型的”遁甲”型变身例子。朝鲜古代小说中的“遁甲”型变身与“居陀知说话”中的“遁甲”型变身相比,能够发现二者的类似性。如,神格存在的变身、狐狸遁甲、动植物变身等。此外,在“居陀知说话”中,居陀士降妖除魔后,解救出西海若家族这一叙事情节,与朝鲜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主人公降狐主题同出一辙,是典型的英雄情节。而居陀士在降妖除魔之后与西海若之女结缘这一段,则是在朝鲜古代英雄小说结尾部分能够经常看到的场景。“居陀士说话”中西海若之女变为一枝花情节,则是对后来的《沈清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梦”具有能够超越时空,满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欲望,或是解决对现实社会不满的特性,因此借助梦中世界,创作者能够发挥无限想象力,实现无拘无束表现手法,而其作品也具有构造上的便利性。《三国遗事》梦说话中的“调信说话”属非常典型的例子。古代小说中有许多与“调信说话”类似的“梦游录”小说,“梦字类”小说等文学作品。其中,《金鳌新话》中的“万福寺樗蒲记”具有与“调信说话”非常类似的结构,而“梦字类”小说的代表作《九云梦》则无论是在构成还是作品思想内容方面,与“调信说话”同出一辙,其根源背景有“调信说话”浓厚的影子。最后,从朝鲜说话的小说化过程以及梦说话的古代小说素材化过程两个方面,对《三国遗事》梦说话与古代小说的传承进行了深入考察。在朝鲜古典文学史上,说话文学与小说文学有着密切传承关系。从神话时代的“檀君神话”开始,到高句丽“东明王神话”、新罗“朴赫居世”、“昔脱解”、“金阏智”神话,已形成了相当规格化的叙事体。到了高丽国祖神话,神话的神圣美感逐渐消失,开始向民间传承乃至民谭的方向逐渐发生变化。进入朝鲜朝时代,说话文学的小说化现象越来越显著,特别是从《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中找寻根源说话的情况越来越多。从“金庾信说话”中可以找到《壅固执传》的根源,从“居陀知说话”中可以发现《沈清传》的母胎,《殊异传》中的“首插石楠”、“双女坟”等也成为了朝鲜古代小说的“根源说话”。朝鲜朝初期佛教小说的出现,也可从佛教说话中能找到其源头。比如,善与恶的人物冲突、因果报应的事件展开、虚无主义的主题动机等。在朝鲜朝初期,佛教排斥氛围下,强调儒教德行的说话文学作品也在小说创作中得以广泛导入。如“人身供养”、“孝行”等说话作品,也在《沈清传》中得到体现。而以同样的说话文学作品为母胎,《李海龙传》、《李泰景传》、《芙蓉传》、《清华谈》等小说也相继出现。在朝鲜古代小说当中,梦元素可以说是处处可见,是最一般化的文学作品素材。梦元素在古代小说中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以“插话”形态在作品中部分体现的形式;二是以及梦元素本身作为作品主体占据作品大部分内容的叙事形态形式。前者在朝鲜古代小说中,大部分是涉及作品主人公诞生情况时以“胎梦”的形式出现。此外,‘在古代小说中,作品中作为正面人物的主人公,处于危机一发之极度逆境,或是进退维谷,遇到以其一己之力无法克服的事件时,“神的化身”会以老人等形式出现于主人公的梦境中,对主人公给予启示,告之以未来所发生之事,助其克服危机。这种“插话”形式的梦元素,在古代小说中也时有出现。关于后者,在“梦游录”小说和“梦字类”小说,常以寓意的手段出现。这些作品都是“梦→现实→梦”结构,故事情节的大部分都是在梦中展开,梦元素与作品的主题意识密切相关。古代小说中事件素材的大部分,都是在包括梦说话在内的说话文学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朝鲜说话文学是朝鲜古代小说的母胎也是其根基。朝鲜说话文学的古代小说素材化,可以说是朝鲜古代小说整个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六、结论部分总结归纳上述各章节内容的要旨,并指出了本论文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1)从内容和记述方法来看,佛教性、历史性、说话文学性是《三国遗事》非常显著的特点。《三国遗事》内容本身有很大的神异性,而这一“神异性”赋予了《三国遗事》更多的说话文学的特性,可以说《三国遗事》是朝鲜古典叙事文学中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说话集。2)《三国遗事》具有两个基本的叙事基点,即社会现实的特点以及与此相对立的神秘主义构成,社会历史体验与神秘体验在《三国遗事》中并行并置,强调神秘体验的艺术手法贯穿于《三国遗事》整个叙事之中。3)《三国遗事》梦说话可分为“兆朕梦”和“启示梦”。“兆朕梦”根据其内容又可分为吉兆和凶兆两大类,而“启示梦”则可分为直接性启示和象征性启示两大类。4)在梦说话的基本构造—“现实→梦→现实”这一大框架之下,《三国遗事》所载梦说话的叙事结构,基本上可以分为“最初状况”、“入梦”、“梦中”、“觉梦”、“最终状况”等五个阶段。5)《三国遗事》中的“胎梦”作为连接主人公的过去和未来的一个主线,起到了叙事进行过程中的动因以及了解叙事主题及其结果的作用。《三国遗事》梦说话中的遁甲、再生、脱身的“变身”主题里,具有浓郁的佛教色彩。《三国遗事》梦说话中“寺院缘起”主题的大部分,是梦中人物对“得梦人”以启示的方法,引导其创立寺院或是致力于寺院经营。6)与朝鲜古代小说相比,《三国遗事》的“胎梦”记录显得更加多样化,这是古代小说在吸收“胎梦说话”过程中,“象征受胎”的行为本身趋向于抽象化的缘故。朝鲜古代小说中的“遁甲型变身”与“居陀知说话”中的“遁甲型变身”相比,在神格存在的变身、狐狸遁甲、动植物变身等方面非常相似。7)“万福寺樗蒲记”与“调信说话”有着非常类似的构造,而“梦字类”小说的代表作《九云梦》则无论是在构成还是作品思想内容方面,与“调信说话”同出一辙,其根源背景有浓厚的“调信说话”身影。8)梦元素在古代小说中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以“插话”形态在文学作品中的部分体现的形式,二是以及梦元素本身作为作品主体占据作品大部分内容的叙事形态形式。前者在朝鲜古代小说中,大部分是涉及作品主人公诞生情况时以“胎梦”的形式出现。9)朝鲜说话文学与梦小说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在朝鲜朝时代,说话文学的小说化现象变得愈发显著,它是朝鲜梦文学传统原形的发展。说话文学的古代小说素材化,是朝鲜古代小说整个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本论文把朝鲜梦说话的研究,限定在《三国遗事》的范畴内,因此对梦说话的整体把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有待在更广范围内对朝鲜梦说话进行全面探讨。《三国遗事》梦说话内容中,佛教相关的内容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因此对本研究课题的考察来讲,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接近,应是一种有益的研究方法,这一点将留作今后的研究课题。在本文的研究中,对梦关联文学作品分析的研究深度仍显得不足,今后将通过对梦关联文学作品的系统化的分析,对梦文学的发展变迁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实证性研究。
【关键词】:三国遗事 梦 朝鲜说话 叙事结构 朝鲜古代小说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312.06
【目录】:
- 摘要3-16
- ABSTRACT16-20
- 中文目录20-23
- 目录23-26
- 正文26-217
- 参考文献217-226
- 附录226-24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24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霞;付嫱;;《春香传》和《杜十娘》的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2 李晓萍;;朝鲜诗人丁若镛“三吏”与杜甫“三吏”之比较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吴莲姬;明清时期中韩文化交流概况[J];当代韩国;2002年03期
4 孙伟;新罗乡歌诗性的研究[J];当代韩国;2003年03期
5 于春海;精心刻镂 自铸新词——许筠《思旧赋》意旨探微[J];东疆学刊;2005年03期
6 全红;朝鲜实学派文学家朴趾源理想国思想矛盾探析[J];东疆学刊;2005年04期
7 张天来,刘建军;新罗文学家崔致远的汉文诗[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8 车海兰;;朝鲜诗歌《公无渡河》之名称和作者再考[J];大众文艺;2010年22期
9 李宝龙;;韩国高丽朝汉文学词不如诗的文学原因初探[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孙惠欣;付晶;;从辐射视角看中国文学对朝鲜文学的影响——以《游仙窟》《仙女红袋》为中心[J];长春大学学报;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邦维;;文章感动中华国 别出心裁制新篇——从崔致远撰《法藏传》看古代中外文化的交流[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杨万娟;;檀君神话之我见[A];韩国研究(第十辑)[C];2010年
3 杨万娟;;中韩汉江文化渊源探究[A];韩国研究(第八辑)[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英姬;中韩家族小说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范庆超;抗战时期东北作家研究(1931-1945)[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杨会敏;朝鲜朝前半期汉诗风演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师存勋;李奎报咏史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聂W
本文编号:391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91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