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与自由—庄子逍遥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18 13:00
在庄子思想中,被规定为人之理想在世形态的逍遥或逍遥游,其内涵往往意味着,在勘破“分-封”的世界图景与“有待-有限”的生命形态,重获“与道为一”的生命体验之际,实现生命的无限(“无待”)。应当看到,尽管庄子是以“与道为一”作为人之在的终极理想,然而,“与道为一”既体现为本然世界中“道不欲杂”的秩序之境,又表现为现实世界中对多样性“理则”的“因其固然”。就本然的秩序之境而言,庄子通过视域转换,即超越“以人观之”,立足“以道观之”,继而改变个体对于其他存在的态度,在精神境界的提升过程当中,重新获得对世界一体性的把握与体验。而就现实世界言,当庄子自觉到“理则”在根本上亦禀赋于道时,分别在“因其固然”和“分而无封”的意义上强调了“与道为一”的重要思想。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理则”意义上对“与道为一”思想内涵的分析说明以及消极应用,庄子更加看重理想精神境界的获得。在他看来,相对于“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乘天地之正”与“循道而趋”则更能彰显某种积极或更高程度的审美体验,即“我悦”。在学界现有研究成果中,相对于逍遥的自由内涵研究,关于“秩序”的探讨则略显不足。而将自由与秩序关联起来,从而讨论逍遥...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未始有封: 逍遥的根据与归趋
第一节 道通为一
一、两重图景的世界
二、道物无际
三、“无所不在”: 道-德-物
第二节 气化流行
一、“开显”: 道-气-形
二、通天下一气
第二章 由分而封: 逍遥可以必要?
第一节 成心: 封之所以可能
一、爱成道亏: 认知介入与焦点投射
二、教条: 成心的形式化
第二节 “(精)神”与“身”
一、“(精)神”与“精神”
二、一“身”兼“心-形”
三、形劳与精亏
第三章 破“封”: 逍遥何以可能?
第一节 视域的转换
一、以人观之
二、以道观之
三、知道-见独
第二节 养气与复道
一、心斋-坐忘
二、养神与养形
第四章 自由与秩序: 逍遥的两重内涵
第一节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一、此岸的逍遥
二、游心与游身
第二节 逍遥中的自由
一、自然真性与无为心性
二、安命与致命
三、自由: 观念转换与审美体验
第三节 因其固然和与道为一
一、秩序: 逍遥或自由的界限
二、循道而趋与自由境界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976967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未始有封: 逍遥的根据与归趋
第一节 道通为一
一、两重图景的世界
二、道物无际
三、“无所不在”: 道-德-物
第二节 气化流行
一、“开显”: 道-气-形
二、通天下一气
第二章 由分而封: 逍遥可以必要?
第一节 成心: 封之所以可能
一、爱成道亏: 认知介入与焦点投射
二、教条: 成心的形式化
第二节 “(精)神”与“身”
一、“(精)神”与“精神”
二、一“身”兼“心-形”
三、形劳与精亏
第三章 破“封”: 逍遥何以可能?
第一节 视域的转换
一、以人观之
二、以道观之
三、知道-见独
第二节 养气与复道
一、心斋-坐忘
二、养神与养形
第四章 自由与秩序: 逍遥的两重内涵
第一节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一、此岸的逍遥
二、游心与游身
第二节 逍遥中的自由
一、自然真性与无为心性
二、安命与致命
三、自由: 观念转换与审美体验
第三节 因其固然和与道为一
一、秩序: 逍遥或自由的界限
二、循道而趋与自由境界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976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976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