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人文精神范式下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跨文化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17 15:05
  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最重要的前沿阵地之一,从2004年成立至今,受到了各方学者的广泛关注,对孔子学院的研究多集中于组织层面,主要是对孔院文化传播能力以及汉语推广能力的研究。但是中方院长个人层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却寥寥无几,中方院长是孔子学院的负责人,中方院长的跨文化能力直接决定了孔院是否发挥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舍弃中方院长的主体因素而仅仅从组织层面来讨论孔子学院,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研究与实际情况的脱节,缺乏对深层次因素的探讨,最终流失于问题的表象。随着跨文化交际这一学科在我国逐渐趋于成熟,学者们也开始致力于建构适用于我国的本土化理论,同时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也呼吁各个地区的学者提出根植于自身文化价值观特性的理论以补充和丰富目前的跨文化理论形式。因此孔子学院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中方院长研究极度缺乏的理论现状、跨文化研究自身本土化的学术转向这三方面原因构成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为满足现实需求和理论发展的需要,本文开展了儒家人文精神范式下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跨文化能力研究。本研究以《论语》、《大学》两部儒家经典以及相关阐释为研究的思想背景,建构了以“仁”为核心的...

【文章页数】:27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2:“仁”的概念框架

图2:“仁”的概念框架

2:“仁”的概念框架”就是“心”,更准确地说是人的“本心”。“本,一方面它存在于形而上的本体层面,被称为“本们即凡成圣的潜能,也就是一种人人都具备的潜在逐渐失去了“本心”,如果人能找到他的“本心”,成仁的过程,就是人求其本心的过程。另一方面,还是实践层面的“作用心”,是齐家、治国....


图3:宏观未发“仁”的意义与“成仁”的过程

图3:宏观未发“仁”的意义与“成仁”的过程

图3:宏观未发“仁”的意义与“成仁”的过程,“仁”是“已发作用的心”,是人在适应与改造情境的实践活动中“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履行了自己社会和政治的责任。就心灵内部获得自我身份的认同和提升,就外部功效而说,人创造性地改变了其所使其趋于和谐。我们将实践层面的“由人到仁”的过程....


图4:宏观已发的“仁”与“成义”的过程

图4:宏观已发的“仁”与“成义”的过程

者提到的“义”的第二、三个维度,这两个维度对应着宏观”,它的实现是在“牺牲”中获得的。最后,我们可以总结道:“作用的仁”等同于“成义”,表示的人格得以形成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外化于并等同于个体履行自身、治国、平天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通过立人立己(行忠,使情境趋于和谐。立人,帮....


图5:微观内部的“仁”与“诚意”的过程

图5:微观内部的“仁”与“诚意”的过程

本能(对自身私利的争取)和习惯。由于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失去了“敬”的情感,而只有本心才能够生发出诚意,所以普通人的意意”。为了实现“诚意”,人们要先获得“格物致知”的理念,进和遭遇到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留心自己”,才能诚其意。“格物向内求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事件本末关系的认识,与个体....



本文编号:4028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4028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7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