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湖湘文人社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2 04:08

  本文关键词:清代湖湘文人社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人结社是明清时期一种普遍的文人生态现象,湖湘厚土也孕育和产生了许多极具地域特色的文人社群。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内涵博厚深广,浸润着湖湘文人的心灵,标识了湖湘文人社群的形象;湖湘地貌连山积翠,烟波浩渺,为湖湘文人社群活动的开展、创作的进行提供可贵的江山之助;湖湘历史代有闻人,才士辈出,为文人社群带来源源不断的构成人员。本文以清代湖湘文人社群为研究对象,整理、考证相关文献资料,考出近二百个湖湘文人社群,分清代为初、中、晚三个时期,选典型个案,考察其地理分布、成员组成、交游概况、社群活动和文学创作;以结社为切入点,明晰清代湖湘文人社群特别是湖湘基层文人社群的文学特色、创作规律、家族传统、地域特色、文化渊源,探讨了湖湘文人结社文学中的各项内容与当时社会文化、地域风气、家族教育等因素之间的联系,并比较分析了诸多社群的群体特点,试图为清代文人结社的版图复原与场域复原作进一步的补充。绪论部分交代了本文的研究缘起,简要介绍了学界结社研究的现状和相关成果,对论文所涉及的“湖湘”、“湖湘文人社群”等概念加以解释,并陈述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论述清代湖湘人文传统和地理环境对湖湘文人社群活动与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列举湖湘文人社群的地理分布特点,考辑清代之前的湖湘文人结社资料并分析了湖湘文人对结社传统的认知与继承。第二章梳理清代湖湘文人结社史料,综合参考各种因素,分清代为初、中、末三个时期,选择有代表性的湖湘文人社群展开纵向意义上的论述,结合时代背景,归纳清代湖湘文人社群的阶段性特征,其中清末湘系集团重要人物的结社为重点探讨对象。第三章从活动过程,社集风格、创作内容,传播效应等方面研究清代湖湘文人社群,辨析湖湘不同文人社群的特点,关注挖掘湖湘文人们丰富的心灵空间,并以邓显鹤、八指头陀为例,探究湖湘文人结社的心态与意义。第四章对湖湘文人异地结社现象的原因背景、地域分布等加以考察和分析,并联系当地文人的活动与创作加以比较研究。湖湘文人异地结社所体现的湖湘情结和所起到的文化交流、推动作用,为着重论述的内容。嘉道名臣陶澍的异地结社为湖湘文人异地结社的重要研究范例。第五章将雅集、绘图、题咏三个动态过程连续起来,揭示清代湖湘文人雅集、图像以及题咏的主题,与地域的联系,相互间的作用,以及三者共同的意义,并以《碧湘老屋八叟图》、《洁园展禊图》两个案为例展开专题论述。余论部分对清代湖湘文人的整体风貌、规模特点、作用意义加以总结,与其他地区横向比较,除京师外,清代湖湘文人结社也远不如江南地区盛行,对此原因从湖湘士民风气、文化心理、文人个性等方面加以论析。
【关键词】:清代文学 湖湘文化 文人社群 异地结社 雅集图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21
  • 一、文人结社研究现状简述11-15
  • 二、湖湘文人社群研究的缘起与意义15-17
  • 三、相关概念的说明17-19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19-21
  • 第一章 清代湖湘文人社群成长的人文传统与涵育空间21-63
  • 第一节 清代湖湘文人结社的历史记忆21-35
  • 一、先唐忠雅文人与清代湖湘文人结社21-24
  • 二、唐宋风雅客子与清代湖湘文人结社24-31
  • 三、明清经世乡贤与清代湖湘文人结社31-35
  • 第二节 清代湖湘文人结社的“江山之助”35-46
  • 一、清代湖湘文学社群的地域分布特点36-39
  • 二、山川沉浸——湖湘文人结社的活动环境39-43
  • 三、湖山发兴——湖湘文人社作里的题咏惯例43-45
  • 四、乡土印痕——湖湘文人社群的地域标志45-46
  • 第三节 结社传统的影响与承袭46-63
  • 一、清代之前的湖湘文人结社46-51
  • 二、湖湘文人对结社的共同认知与情感倾向51-55
  • 三、清代湖湘文人对结社传统的承袭与发展55-63
  • 第二章 清代湖湘文人社群的阶段性特征63-113
  • 第一节 清初湖湘文人结社63-80
  • 一、清初遗民文人结社之湘中社群64-71
  • 二、清初遗民文人结社之古桃花园社71-75
  • 三、湖湘文人结社中的反思与期许75-79
  • 四、清初异地文人流寓湖湘的结社79-80
  • 第二节清代中期的湖湘文人结社80-95
  • 一、文脉流长的湘潭雨湖吟社81-84
  • 二、多省人士聚集的湖山吟社84-91
  • 三、书院复兴背景下的岳麓文会91-95
  • 第三节 清末的湖湘文人结社95-113
  • 一、湘系集团重要人物的结社95-103
  • 二、清末湖湘文人结社中的敷承103-108
  • 三、清末湖湘文人结社中的革变108-113
  • 第三章 清代湖湘文人社群的集会、创作与传播113-165
  • 第一节 清代湖湘文人社群的集会与创作113-141
  • 一、放旷悠远——文人社集的现场氛围113-122
  • 二、经世之志——社群写作的深沉走向122-127
  • 三、嘤鸣之情——社群交往的情谊基石127-135
  • 四、骈萼联珠——湖湘闺秀社群的创作135-141
  • 第二节 结社·编辑·传播——以湘学导师邓显鹤为例141-150
  • 一、结社传统的身体力行者142-146
  • 二、从邓显鹤结社、雅集看《沅湘耆旧集》背后的群体推力146-150
  • 第三节 结社·创作·传播——以诗僧八指头陀为例150-165
  • 一、八指头陀的主要结社考151-156
  • 二、八指头陀结社与其诗歌创作、传播156-161
  • 三、八指头陀结社的特点与意义161-165
  • 第四章 清代湖湘文人的异地结社165-211
  • 第一节 湖湘文人异地结社概论165-171
  • 一、异地结社的背景因素165-166
  • 二、异地结社的时空分布特点166-168
  • 三、异地结社的类型168-171
  • 第二节 作为参与者的湖湘文人171-183
  • 一、地方风雅传统的推动因素171-175
  • 二、地方文人社群的重要“名片”175-178
  • 三、地方风土人情的记录者178-180
  • 四、文化精神的共同构建者180-183
  • 第三节 异地社集中作为“他者”的湖湘文人183-198
  • 一、异地社集的地域意识与乡土情结184-191
  • 二、被评价的“他者”191-198
  • 第四节 异地结社的范例与影响198-211
  • 一、宣南诗社中的湖湘情结199-202
  • 二、陶澍与朝鲜梅花诗社202-211
  • 第五章 雅集·图画·文学211-244
  • 第一节 清代湖湘文人雅集图及其题咏概述212-219
  • 一、清代湖湘文人雅集图与地域的联系212-214
  • 二、湖湘文人雅集图的主题内容214-217
  • 三、湖湘文人关于雅集图的题咏217-219
  • 第二节 图史一体、诗画互映——《碧湘老屋图》及其征咏219-227
  • 一、《碧湘老屋图》的本事背景219-222
  • 二、《碧湘老屋八叟图》的征咏过程222-223
  • 三、《碧湘老屋八叟图》的题咏内容223-227
  • 第三节 承前启后,,觞咏日长——洁园展禊及其图绘、题咏227-244
  • 一、洁园展禊的本事228-233
  • 二、互文性视角下的《洁园展禊图》及其题咏233-239
  • 三、洁园展禊及其图绘、题咏的意义与作用239-244
  • 余论244-252
  • 一、清代湖湘文人社群的类型与总体风貌244-246
  • 二、清代湖湘文人结社受制约的因素246-250
  • 三、时空两重视野下的清代湖湘文人结社250-252
  • 参考文献252-264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264-265
  • 后记265-2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丽霞,罗时进;松江宋氏家族与几社之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朱汉民;;湖湘文化探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袁志成;;晚清湘社考论[J];求索;2011年10期

4 李玉栓;;中国古代的社、结社与文人结社[J];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5 罗时进;王文荣;;清代吴地“九老会”文学活动探论[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罗时进;;基层写作:明清地域性文学社团考察[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王文荣;;文人结社图研究——以明清江南地区为考察中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文荣;明清江南文人结社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邱睿;南社诗人群体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祁高飞;清代杭嘉湖地区文学社群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媚媚;清代诗社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清代湖湘文人社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4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414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1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