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视域中的朗费罗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15:32

  本文关键词:世界文学视域中的朗费罗诗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世界文学 朗费罗 诗歌 影响研究 融新


【摘要】:朗费罗,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最重要的集大成者之一,戏剧家、翻译家、旅行作家,新英格兰文学的翘楚,是“世界文学”与彼时新兴的美国本土文学联结的枢纽。朗费罗的诗尚道崇德,辞畅意达、韵律优美,乐湛民心,因缘际会成为中国现代“新文学”界所传习的首批西方资源之一。本文在世界文学的视域中审视探究朗费罗诗歌的踪迹及其(在美国)境内外的影响流布,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效用。论文由八部分组成。绪论回顾了本选题中西研究现状的同时,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意义等。第一章阐述了朗费罗诗歌理论与他的民族文学观、世界文学观。朗费罗“以诗论诗”,遍历诗歌创作论的各个侧面,为美国诗学建构贡献自己个性化的尝试。朗费罗的方法与目标形成了文体回环的意趣,既秉承了欧洲文化诗学的传统也具有中国诗论的言路。其次,笔者讨论朗费罗的诗歌艺术,它涵盖了朗费罗诗歌的文体、意象、风格、技巧等;再次,本章还讨论了朗费罗诗歌理论中的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观,他提出“文学民族化,但是世界化更好”的观点超越其时代与文化语境,具有前瞻性。第二章聚焦于朗费罗诗歌创作与欧洲文学的渊源。欧洲文学是朗费罗诗歌理论与创作成熟的宏阔背景。笔者主要讨论了古罗马的贺拉斯、意大利的但丁、德国的歌德以及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对朗费罗诗歌创作的影响。第三章阐释朗费罗诗歌经典化及其在美国的影响。美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美国文学史家对朗费罗的完美书写积极推动朗费罗的声誉在美国的流布。在世界文学视野下研究朗费罗,朗费罗是欧洲文学传统的集大成者,其后又成为美国后继文学发展的源泉之一:狄金森、惠特曼、弗罗斯特、海明威、福克纳、薇拉·凯瑟等人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朗费罗诗歌传统的熏染。第四章研究朗费罗诗歌在中国的影响,主要研究郭沫若、赵萝蕤、胡适、穆旦等对朗费罗诗歌的译介。论文认为中国现代文学有很强大的外源性,世界文学共同体中不同的“他者”为中国文学提供了必要的镜像,中国文学也以自己的审美先行结构主动选择、撷取世界文学的因子,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繁荣发展。第五章探讨朗费罗与中国文学的双向形塑。笔者讨论了朗费罗诗歌创作中的中国题材以及他对中国的乌托邦想象。朗费罗的形象建构是通过中国文学史家、作家、翻译家共同合作完成的,他的“君子”形象契合中国儒家思想的内涵。论文以吴宓对朗费罗《伊凡吉琳》作品中形象的改编为个案研究探讨中国文学如何完成对朗费罗诗歌的形象塑造。第六章研究朗费罗诗歌在新世纪世界文学接受史中的地位涨落与未来的展望。论文从世界文学的视野探析了“矮化朗费罗之战”去经典化因由,寻找不同时期朗费罗接受效果变迁的源流。当下的世界诗坛依然需要借鉴朗费罗诗歌传统,构建多元而可持续的文学图景,从而引导当代诗歌在创新的焦虑与守成的持重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论文结语指出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后续研究设想。本论文的主要结论有:1.朗费罗汲取欧洲文学、亚洲文学的精髓,体现一种新理性精神:尊重他者、兼容并包、开放实践、确立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在世界文学背景下,探究朗费罗的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共生与互动关系,有助于为中国文学从边缘文学走进主流文学提供一个新的参照系。2.从世界文学新建构的学术史背景出发,论文发现正是朗费罗文学世界性因素使他走出美国,走向世界。他的双向建构既包含对世界性因素互文性吸收,也包含了朗费罗对外部现实世界的反馈。朗费罗是世界文学时间轴上的重要节点,既是先前世界的结果,又是随后世界的原因。3.从中国文化的视角审视朗费罗,这位美国作家的形象必然产生“同情”的效果:既是一位友好的美国绅士也兼具中国文化品质的君子。4.当下的世界诗坛需要朗费罗诗歌传统来校验诗歌的创新的方向。写作在根本上是为世界守成。世界文学敬奉普遍的人性,只有超越个体生命的意义的作品才能获得世界文学的声誉。朗费罗诗学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和形式在21世纪测绘与构建新的世界文学图景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特征点”之一。
【关键词】:世界文学 朗费罗 诗歌 影响研究 融新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29
  • 第一章 朗费罗诗学中的世界文学观29-54
  • 第一节“以诗论诗”的诗歌批评特色29-36
  • 第二节 秉承欧美传统的诗歌艺术通论36-46
  • 第三节 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思想概览46-53
  • 结语53-54
  • 第二章 欧洲文学对朗费罗诗歌影响54-76
  • 第一节 欧洲文学与朗费罗诗歌整体创作简论54-58
  • 第二节 德国歌德世界文学观与翻译观的浸淫58-62
  • 第三节 古罗马贺拉斯、意大利但丁思想的陶铸62-70
  • 第四节 英国莎士比亚、狄更斯的潜移默化70-74
  • 结语74-76
  • 第三章 美国文学对朗费罗诗歌的传承76-113
  • 第一节 美国文学史中朗费罗的形象建构76-87
  • 第二节 惠特曼诗歌的内蕴与朗费罗的精神向度87-94
  • 第三节 狄金森、弗罗斯特与朗费罗诗歌的接受94-101
  • 第四节 海明威、福克纳与朗费罗诗歌的文本关联101-111
  • 结语111-113
  • 第四章 朗费罗在现当代中国的译介113-144
  • 第一节 《朗费罗诗选》在中国的翻译114-119
  • 第二节 赵萝蕤与《哈伊瓦撒之歌》的流布119-126
  • 第三节 胡适、郭沫若与朗费罗诗歌的秉承126-137
  • 第四节 穆旦:朗费罗是不该“忘记的文学遗产”137-141
  • 结语141-144
  • 第五章 中国文学与朗费罗的双向形塑144-163
  • 第一节 朗费罗诗歌创作中的中国题材144-146
  • 第二节 中国文学中朗费罗形象的建构146-154
  • 第三节 伊凡吉琳的形象在中国的嬗变154-161
  • 结语161-163
  • 第六章 朗费罗与新世纪的世界文学163-187
  • 第一节“矮化朗费罗之战”的新阐释163-171
  • 第二节 朗费罗批评之批评171-179
  • 第三节 朗费罗与21世纪世界诗坛的畅想179-185
  • 结语185-187
  • 结语187-191
  • 参考文献191-203
  • 读博期间主持项目、发表论文与学术活动203-206
  • 后记206-2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民;;后经典叙事中的黄梅戏:莎士比亚喜剧《无事生非》[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宋炳辉;新中国的穆旦[J];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02期

3 谢丹,朱徽;加美中一段文史因缘[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曾庆富;;浅谈朗费罗的《海华沙之歌》[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0期

5 叶嘉莹;中西文论视域中的“赋、比、兴”[J];河北学刊;2004年03期

6 柳士军;;朗费罗诗歌的禅境佛理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王晓俊;;朗费罗对刘半农的间接影响探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黄文湘;赛珍珠的文学世界[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9 乐黛云;;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谢冕;一颗星亮在天边——纪念穆旦[J];名作欣赏;199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清;朗费罗诗歌通感隐喻的概念整合分析[D];南昌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04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604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5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