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20:03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在线交流能力 线下交流能力 发展任务 控制感 依恋
【摘要】:随着各种互联网在线交流平台的不断发展,以电脑或手机为媒介的在线交流成为人们有效的交流途径。以往研究对个体在线下交流情境中的人际能力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然而对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在线交流能力的研究则是最近十年才刚刚兴起。本论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分别考察了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动机因素和发展任务对在线交流能力的影响,以及在线交流能力与依恋和情绪适应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述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青少年的在线交流能力由在线交流知识、在线交流技能、在线交流适当性和在线交流效果构成。在线交流知识包含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线交流技能包括注意技能、协调技能、表达技能、沉着应对技能和媒介操作技能,这五种技能可看做一般在线交流技能;在线交流适当性包括在线交流的恰当性、有效性和清晰度;在线交流效果体现在交流满意度、用户魅力和交流效率三个方面。进一步分析表明,青少年具有在线情绪支持、在线关系发动、在线冲突管理、在线自我暴露、在线直言不满、在线寻求谅解、在线打破僵局和在线情绪觉察等八种特殊的在线交流技能。 (2)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四个维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在线交流知识、在线交流技能和在线交流适当性均正向预测在线交流效果,在线交流技能还通过在线交流适当性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在线交流效果。就在线交流能力和特殊在线交流技能之间的关系来看,在线交流能力是特殊在线交流技能的基础,其四个维度对不同在线交流技能的预测效应不同,一般在线交流技能是在线交流能力的核心维度,是青少年各种在线交流技能的基础,其次是在线交流适当性。 (3)青少年的线下交流能力正向预测其在线交流时的社会临场感、在线交流动机和在线交流控制感,而它们进一步正向预测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社会临场感、在线交流动机和在线交流控制感在线下交流能力和在线交流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其中控制感的中介效应最强。 (4)青少年对在线交流的控制感、有用知觉、愉悦感和态度是其在线交流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们不仅直接正向预测其在线交流能力,而且通过在线交流经验间接正向预测其在线交流能力。通过比较不同动机因素对在线交流能力的预测效力后发现,有用知觉和控制感对在线交流能力的预测效力最强,其次是愉悦感和在线交流态度,然后是易用知觉,沉浸感和主观规范预测作用不显著。相比之下,沉浸感反而成为问题性网络使用的重要影响因素,易用知觉和交流态度的作用次之,有用知觉和愉悦感的影响较小,主观规范对PIU的预测仍不显著。 (5)消极分离个体化主要影响青少年同一性扩散,对同一性延缓的作用较小。同一性扩散只对PIU有显著预测作用,同一性延缓对在线交流能力和PIU都有预测,但对前者预测更强。消极分离个体化主要通过同一性扩散影响青少年PIU,对在线交流能力的影响较弱。 公众自我意识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内在自我意识对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和问题性网络使用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但对在线交流能力的影响更强。总体而言,自我意识的提高有利于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发展。 个人神话对在线交流能力和问题性网络使用均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但对后者的预测效力更强。假想观众显著正向预测在线交流能力,负向预测问题性网络使用,而且对个人神话和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的关系起强化作用。总体而言,假想观众促进在线交流能力并抑制PIU产生,个人神话对PIU影响较大。 (6)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均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而在线交流能力正向预测青少年自尊水平,负向预测其孤独感水平。 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直接正向预测自尊,但在线交流能力在两种依恋与自尊之间中介效应均不显著。亲子依恋与同伴依恋不仅直接负向预测孤独感,而且通过在线交流能力的中介作用间接负向预测孤独感。
【关键词】:在线交流能力 线下交流能力 发展任务 控制感 依恋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引言13-15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5-42
- 1 在线交流能力的概念15-16
- 1.1 人际交流能力的涵义15-16
- 1.2 在线交流能力的界定16
- 2 在线交流能力的相关理论16-26
- 2.1 人际交流能力的结构16-17
- 2.2 人际交流能力的基本属性17-19
- 2.3 人际交流能力的情境依赖性19
- 2.4 在线交流的基本特点19-20
- 2.5 在线交流的基本理论20-26
- 3 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影响因素26-39
- 3.1 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结构分析26-28
- 3.2 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动机因素28-31
- 3.3 发展任务与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关系31-34
- 3.4 青少年人际依恋与在线交流能力的关系34
- 3.5 青少年线下交流能力与在线交流能力的关系34-36
- 3.6 在线交流能力与青少年情绪适应36-37
- 3.7 在线交流与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37-39
- 4 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测量39-42
- 4.1 在线交流能力的测量39-41
- 4.2 在线交流技能的细化与测量41-42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及研究框架42-50
- 1 研究现状分析42-43
- 1.1 国外研究现状42-43
- 1.2 国内研究现状43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想43-48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48-49
- 4 研究设计流程49-50
- 第三部分 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实证研究50-106
- 研究一: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测量工具的信效度分析50-59
- 1 研究目的和方法50-52
- 1.1 研究目的50
- 1.2 研究假设50
- 1.3 研究方法50-52
- 2 研究结果52-57
- 2.1 在线交流能力的结构效度分析52-53
- 2.2 特殊在线交流技能问卷的结构效度分析53-54
- 2.3 在线交流能力问卷与特殊在线交流技能问卷的信度和关联效度54-57
- 3 分析与讨论57-58
- 4 小结58-59
- 研究二:在线交流能力的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59-65
- 1 研究目的和方法59
- 1.1 研究目的59
- 1.2 研究假设59
- 1.3 研究方法59
- 2 研究结果59-63
- 2.1 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基本状况59-61
- 2.2 在线交流能力不同成分的关系模型检验61-62
- 2.3 在线交流能力与不同在线交流技能的关系分析62-63
- 3 分析与讨论63-64
- 3.1 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基本情况63
- 3.2 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63-64
- 3.3 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与特殊在线交流技能之间的关系分析64
- 4 小结64-65
- 研究三: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与线下交流能力的关系研究65-72
- 1 研究目的和方法65-66
- 1.1 研究目的65
- 1.2 研究假设65
- 1.3 研究方法65-66
- 2 研究结果66-69
- 2.1 青少年线下交流能力的基本状况66-67
- 2.2 线下交流能力与在线交流能力关系的多重中介模型检验67-69
- 3 分析与讨论69-71
- 4 小结71-72
- 研究四: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动机因素分析72-88
- 1 研究目的和方法72-75
- 1.1 研究目的72
- 1.2 研究假设72-73
- 1.3 研究方法73-75
- 2 研究结果75-83
- 2.1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模型检验75-76
- 2.2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模型检验76-77
- 2.3 基于Flow理论的模型检验77-78
- 2.4 基于理论整合的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动机模型78-79
- 2.5 在线交流能力的其它动机因素分析79-80
- 2.6 在线交流能力的动机因素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影响80-83
- 3 分析与讨论83-87
- 3.1 在线交流态度、主观规范和在线交流控制感与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关系83-84
- 3.2 易用知觉和有用知觉与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关系84
- 3.3 愉悦感、沉浸感和控制感与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关系84-85
- 3.4 基于理论整合的分析85
- 3.5 在线交流能力的其它动机影响因素85-86
- 3.6 在线交流能力的动机因素对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影响86-87
- 3.7 研究意义87
- 4 小结87-88
- 研究五:发展任务对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影响研究88-97
- 1 研究目的和方法88-90
- 1.1 研究目的88
- 1.2 研究假设88
- 1.3 研究方法88-90
- 2 研究结果90-93
- 2.1 分离-个体化和同一性状态与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关系90-91
- 2.2 自我意识和自我中心对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作用分析91-93
- 3 分析与讨论93-95
- 3.1 分离-个体化和同一性状态对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和PIU的影响93-94
- 3.2 自我意识对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和PIU的影响94-95
- 3.3 自我中心对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和PIU的影响95
- 4 小结95-97
- 研究六:在线交流能力与青少年情绪适应的关系研究97-102
- 1 研究目的和方法97-98
- 1.1 研究目的97
- 1.2 研究假设97
- 1.3 研究方法97-98
- 2 研究结果98-100
- 2.1 本研究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98
- 2.2 在线交流能力在依恋与情绪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98-99
- 2.3 在线交流能力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幸福感的影响99-100
- 3 分析与讨论100-101
- 4 小结101-102
- 研究七:在线交流能力与实时在线交流行为的关系:采用QQ登录频次的客观检验102-106
- 1 研究目的和方法102
- 1.1 研究目的102
- 1.2 研究假设102
- 1.3 研究方法102
- 2 研究结果102-104
- 2.1 本研究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102-103
- 2.2 在线交流动机、QQ使用经验和在线交流能力的关系103-104
- 3 分析与讨论104-105
- 4 小结105-106
- 第四部分 总体讨论106-112
- 1 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结构106-107
- 2 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与线下交流能力的关系107-108
- 3 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动机影响因素108-109
- 4 发展任务与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关系分析109-110
- 5 在线交流能力与青少年依恋和情绪适应的关系分析110-112
- 第五部分 总体结论112-114
- 参考文献114-128
- 附录128-138
- 博士在读期间研究成果138-140
- 后记140-1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清,吴远;网络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励骅;;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行为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4年18期
3 王晓霞;“虚拟社会”的人际交往及其调适[J];南开学报;2002年04期
4 于世刚;;确定感、安全感、控制感——人的安全需要的三个层次[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2期
5 程乐华,曾细花;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1期
6 方杰;张敏强;邱皓政;;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和效果量测量:回顾与展望[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1期
7 张兴贵,何立国,郑雪;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8 周宗奎,;孙晓军,赵冬梅,Hsueh Yeh;童年中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中介变量检验[J];心理学报;2005年06期
9 雷雳;杨洋;;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的编制与验证[J];心理学报;2007年04期
10 聂衍刚;林崇德;彭以松;丁莉;甘秀英;;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J];心理学报;2008年09期
,本文编号:780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780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