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树图像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5 08:48
本文关键词:中国神树图像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对中国古代设计艺术中的神树图像的设计方法与艺术特点、图像形式和文化内涵的演变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分为上下编。第一章至第四章为上编,分别按照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与隋唐、宋元明清等阶段划分为四章,着重整体梳理和把握中国神树图像的发展源流。第五章至第七章为下编,选择了在中国长盛不衰的王母仙桃、月宫仙桂,以及由域外传入而最终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葡萄、石榴共四种神树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考察这些特定神树的发展和演变。 先秦时期的神树图像是原始信仰遗存的产物,神树常常配套出现,成为较严密的一个象征体系。三星堆祭祀坑神树是通过形式的统一与差异,来加强这种体系性的统一和等级差异。东周时期还存在“四木”组合模式,但此时期“四木”组合已不再强调等级差异了。 汉代的神仙信仰与瑞祥思想极为兴盛。在此思潮影响下,汉代所见的神树以仙境仙树、瑞祥之树两大类为主,这两类有时也会融为一体,其他类型神树亦有少量存在。其中,仙境仙树与西王母的昆仑仙境有密切联系。在西汉较多使用长青树形式,至东汉则被连理木形式逐渐取代,且连理方式趋于复杂,视觉效果华美,它们都在画像石、画像砖中最为常见。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外文化广泛交流,域外风格圣树大量涌现。这些圣树的文化渊源十分复杂、形式也有多种变化,在以金银器、纺织品为主的设计艺术中,呈现出多种风格的并存和交融。 宋元明清是中国古代世俗文化的繁荣时期,中国神树也进入民间艺术的吉祥图案之中。出于对财富、长寿、多子等“福”的追求,摇钱树、桃、葡萄、石榴等等在设计艺术中成为重要题材。而桂树除了继续作为月宫的象征,人们更多是借用其谐音“贵”以及“功名”的象征意义。就设计艺术的表现形式而言,神树的果实或局部枝条成为其存在的主要形式,并出现了很多折枝纹,完整的全株树木则很少见,这与宋代以前设计艺术中神树多以完整树体出现有着鲜明的区别。吉祥瑞树也与神仙、动物、植物等等形成了许多具有特定吉祥寓意的固定组合,这些组合模式常出现在不同材质之中,,成为某一类材质的民间艺术的固有纹饰。 总之,中国古代设计艺术中的神树图像的内涵与外在形式始终都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而改变,即使是那些曾经无比神圣的神树,或是在某一时期曾风靡一时的形式,本土的神树中,能长久流传下来,并不断推陈出新、衍变出新形式的图像,只有王母仙桃和月宫仙桂。中外文化的大碰撞也曾为神树图像注入许多新鲜血液。域外圣树传入中国后,有的被吸收、改造、发展,在本土化过程中逐渐成为中国古代设计艺术中的重要纹饰,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有的则昙花一现,终至湮没。只有那些与中国文化特质接近、迎合人们世俗心理需求的域外圣树得以广泛流传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神树 图像 桂 桃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509.2
【目录】:
- 中文提要4-6
- Abstract6-12
- 绪论12-24
- 一、 研究意义12-13
- 二、 研究成果评述13-22
- 三、 研究对象22-23
- 四、 研究方法23-24
- 第一章 先秦神树24-67
- 第一节 文献中的先秦神树24-40
- 一、 《山海经》所载神树24-33
- 二、 其他文献所载的先秦神树33-40
- 第二节 古蜀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40-62
- 一、 青铜神树及其残件图像40-51
- 二、 青铜神树的文化内涵探析51-60
- 三、 三星堆祭祀坑神树的设计艺术特点60-62
- 第三节 战国时期四木模式62-66
- 一、 战国时期所见的四木模式图像62-63
- 二、 四木模式的文化内涵63-66
- 小结66-67
- 第二章 汉代神树67-118
- 第一节 西汉时期神树67-87
- 一、 太阳神树的文化内涵与设计艺术67-74
- 二、 仙境仙树的文化内涵与设计艺术74-83
- 三、 引导升仙的神树的文化内涵与设计艺术83-87
- 第二节 东汉时期神树87-106
- 一、 昆仑神话系统仙树的文化内涵与设计艺术87-97
- 二、 瑞树的文化内涵与设计艺术97-103
- 三、 方位神树的内涵与设计艺术103
- 四、 社树的文化内涵与设计艺术103-106
- 第三节 两汉神树的主要模式及其设计艺术分析106-116
- 一、 长青树106-111
- 二、 连理木111-116
- 小结116-118
-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域外风格圣树118-139
- 第一节 域外风格圣树及其文化渊源118-128
- 一、 关于圣树118-120
- 二、 关于域外120
- 三、 丝绸之路主要文化核心区概述以纺织品为例120-122
- 四、 域外风格圣树的文化渊源122-128
-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域外风格圣树128-138
- 一、 圣树对兽(禽)组合模式128-134
- 二、 其他域外风格圣树纹饰134-138
- 小结138-139
- 第四章 宋元明清以来的神树139-157
- 第一节 摇钱树139-150
- 一、 清代以来的厌胜钱树140
- 二、 明清以来的摇钱树140-150
- 第二节 生命树150-157
- 一、 民间剪纸艺术中的生命树150-153
- 二、 民间纺织品中的生命树153-157
- 第五章 王母仙桃157-195
- 第一节 桃的文化意义157-164
- 一、 辟邪神木157-159
- 二、 仙境仙树159-160
- 三、 长寿神树160-161
- 四、 食之成仙的神树161-164
- 第二节 历代王母仙桃纹饰164-173
- 一、 汉代的辟邪桃梗及桃人164
- 二、 宋金元时期的桃纹饰164-167
- 三、 明代的桃纹饰167-169
- 四、 清代的桃纹饰169-173
- 第三节 王母仙桃纹饰的装饰应用173-185
- 一、 瓷器中的桃纹饰173-178
- 二、 纺织品中的桃纹饰178-181
- 三、 年画中的桃纹饰181-182
- 四、 桃的仿生造型182-185
- 第四节 桃纹饰的演变及典型组合185-194
- 一、 历代典型的桃纹饰185-187
- 二、 桃的组合纹饰187-194
- 小结194-195
- 第六章 月宫仙桂195-236
- 第一节 桂的文化意义195-198
- 一、 寓意不死的桂树195-196
- 二、 寓意功名的桂树196
- 三、 谐音贵的桂树196-198
- 第二节 月宫的语境及其主要构图模式198-206
- 一、 天象图198-201
- 二、 月神羽人201
- 三、 外来宗教神yG的法物201-202
- 四、 皇帝冕服十二章纹的月宫202-203
- 五、 神仙簇拥月宫203-204
- 六、 独立的月宫204
- 七、 桂枝204-206
- 第三节 历代的月宫仙桂纹饰206-228
- 一、 汉代月宫仙桂纹饰206-208
- 二、 魏晋南北朝月宫仙桂纹饰208-210
- 三、 唐代月宫仙桂纹饰210-216
- 四、 五代与宋元月宫仙桂纹饰216-222
- 五、 明清月宫仙桂纹饰222-228
- 第四节 月宫仙桂纹饰的演变与文化内涵变迁228-235
- 一、 月宫仙桂纹饰的造型演变与分析228-232
- 二、 由月宫仙桂看多种文化的融合232-235
- 小结235-236
- 第七章 域外圣树236-289
- 第一节 葡萄与石榴的来源及其名称236-241
- 一、 石榴的来源与名称辨析236-238
- 二、 葡萄的来源与别名探讨238-241
- 第二节 汉代至隋唐域外风情浓郁的圣树纹饰241-256
- 一、 汉代域外圣树初露倪端241-243
- 二、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域外风格圣树大量涌现243-256
- 第三节 宋元明清本土化的域外圣树纹饰256-276
- 一、 宋金辽元葡萄与石榴的纹饰特点及其应用256-260
- 二、 明代葡萄与石榴纹饰的特点及其应用260-266
- 三、 清代葡萄与石榴纹饰的特点及其应用266-276
- 第四节 域外圣树纹饰的演变与文化内涵276-288
- 一、 葡萄纹饰的演变276-283
- 二、 石榴纹饰的演变283-288
- 小结288-289
- 结论289-293
- 参考文献293-313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完成的科研项目313-314
- 致谢314-31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国;;论西南汉魏摇钱树的格套与商品化及其背景——兼谈巴蜀秦汉经商崇富传统[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刘道军;;从三星堆青铜神树到金沙太阳神鸟[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许新国;都兰吐蕃墓出土含绶鸟织锦研究[J];中国藏学;1996年01期
4 鲜明;论早期道教遗物摇钱树[J];中国道教;1995年04期
5 何志国;安县与城固摇钱树佛像的比较研究[J];敦煌研究;2004年04期
6 张潮;马山楚墓丝织品图案综释[J];东南文化;1993年02期
7 夏保国;;颛顼“绝地天通”与凌家滩“龟卜”[J];东南文化;2012年03期
8 强音;刘晓刚;;生命之木—丝织品中树纹的设计美[J];大众文艺;2011年07期
9 胡厚宣;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J];复旦学报(人文科学版);1956年01期
10 贺西林;东汉钱树的图像及意义——兼论秦汉神仙思想的发展、流变[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婵;上古三代秦汉玉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崔圭顺;中国历代帝王冕服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3 刘雨茂;汉画像石棺及其神仙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97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797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