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哲学视域的GCI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15:35
本文关键词:逻辑哲学视域的GCI理论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题是一般会话隐涵理论(The Theory of General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以下简称GCI理论)。GCI是由话语表达式逻辑形式结构而来的一种假定意义,获得这种意义不依赖于话语发生的具体或特定语境。在反对传统的语义-语用二分法的基础上,GCI理论重审语言哲学中的意义理论研究,着力于话语类型意义研究,不仅为深化相关哲学论题的探讨开辟一条新进路,还可以为在意义理论核心论题视域下推进对话语类型意义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GCI理论研究深受语用学的影响,其理论背景比较复杂,涉及到经典格赖斯“会话隐涵”理论、斯帕波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罗素关于语词意义的摹状解释、意义组合性原则的思想以及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等。本文通过梳理GCI理论的哲学基础,分析格赖斯“会话隐涵”理论及其影响,揭示该理论对GCI生成机制的解释,解读GCI理论对支撑格赖斯“会话隐涵”理论之“合作原则”的改造,从中探讨GCI理论三原则的解释优势。 文章的研究表明,语义学着重从传统的真值条件、指称等视角来说明概念的语义,主张诉诸话语概念内容之间的推理关系解答话语的理解与表达问题;语用学则着眼于人们交际活动的实践性、规范性,探讨概念意义,认为概念拥有一个不可取消的常规语用意义。GCI理论则给出一个中间路径解释GCI,其基本预设是,语义学必须符合语用学,语用学是对语义学的补充。GCI理论受到新格赖斯语用学的高度关注,其原因在于格赖斯“会话隐涵”理论对GCI的解释存在缺憾。在应对“会话隐涵”理论面临的困难之际,GCI表现出会话含义和规约含义的双重特征,这种两面性使得语义-语用连续体的构成成为可能,同时,也为我们从语义-语用交互层面解读GCI理论的特征提供了可能。尤其是,通过回答指称歧义性、索引词指称、指称识别等问题,可以发现GCI理论在回应格赖斯循环问题方面的优势。 文章还分析了GCI理论与关联理论、语义论以及语用论是对意义理论具体内容的丰富和推进。我们认为,诉诸于意义组合性原则、并合表征、主要意义以及次要意义之分等相关意义理论研究的成熟结论,不仅可以论证GCI理论在分析语篇回指现象、诠释隐喻含义的可行性,还可以解决GCI理论遇到的一些认识论问题;从GCI理论关于知识及其可靠性之评价机制的可能解释来看,它在重审意义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一条知识确证的中间路径。而从GCI理论对语言学传统问题的解答来看,该理论不仅可以从语用角度研究语篇回指现象,给回指现象以动态分析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还可以给出对隐喻含义的独到解释,揭示借助语义特性解释话语隐喻含义的局限性;GCI理论借助角度理论(perspectival theory)给出一个语义-语用视角,将话语的隐喻含义视为由视角不一致所诱发的产物。上述论域和问题既自成一体又是GCI理论应用及解释的有机构成要素,与语义学、语用学之维的GCI理论一起构成对语言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另类解读,展现出一幅全新的意义理论图景。 在一定程度上讲,与传统意义理论所依持并以之为主要特征的一些解释性、理论性及策略性的承诺不同,GCI理论对当代语言逻辑、分析哲学和认知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做出了整合,实现了对传统意义理论的超越,并为知识确证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当然,GCI理论也有其不足。本文考查重审GCI理论过程中所关涉的主要纷争,试图发现GCI理论所遇到问题与该理论内在承诺之间的关联,这些努力将揭示进一步研究GCI理论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GCI理论 会话隐涵 语用学 语义学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0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1章 绪论9-2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3
- 1.2 研究现状13-20
- 1.3 论文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20-21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可能的创新之处21-23
- 第2章 GCI理论溯源23-37
- 2.1 “会话隐涵”与信念契合23-27
- 2.2 “会话隐涵”与信念探究27-30
- 2.3 格赖斯“会话隐涵”理论的意向依赖30-31
- 2.4 面向语用认知的新格赖斯“会话隐涵”理论31-35
- 2.5 本章小结35-37
- 第3章 GCI理论对意义理论的语用推理重释37-61
- 3.1 格赖斯GCI思想及其影响37-42
- 3.2 GCI生成机制的逻辑归省42-48
- 3.3 GCI理论对“合作原则”的改造48-59
- 3.3.1 GCI理论对“合作原则”的质疑48-51
- 3.3.2 Q-原则51-53
- 3.3.3 I-原则53-55
- 3.3.4 M-原则55-59
- 3.4 本章小结59-61
- 第4章 语义-语用交互层面的GCI理论61-83
- 4.1 语义-语用层面的GCI61-65
- 4.1.1 GCI关联语义与语用的意义理论属性62-63
- 4.1.2 语用推理的“缺省性”与“可取消性”63-65
- 4.2 格赖斯循环问题与GCI理论的解释优势65-79
- 4.2.1 “所言”、“所寓”与格赖斯循环65-68
- 4.2.2 指称歧义性的剔除68-71
- 4.2.3 索引词指称疑难的消解71-75
- 4.2.4 对指称识别问题的解答75-77
- 4.2.5 小结:GCI理论对格赖斯循环的回应77-79
- 4.3 言语行为理论视域下的GCI理论79-81
- 4.4 本章小结81-83
- 第5章 GCI理论对语篇回指的解释83-103
- 5.1 语篇回指意义的基本内涵83-88
- 5.1.1 与提取信息有关的回指语功能含义84-87
- 5.1.2 与提取信息无关的回指语功能含义87-88
- 5.2 语篇回指意义的语义-语用分析88-94
- 5.3 GCI理论以同指解释语篇回指的路径94-99
- 5.4 语篇回指之GCI理论解释的进一步反思99-101
- 5.5 本章小结101-103
- 第6章 GCI理论对隐喻含义的解释103-121
- 6.1 隐喻含义的基本内涵103-108
- 6.2 语义-语用之维的隐喻含义解释108-111
- 6.2.1 戴维森的因果理论108-110
- 6.2.2 塞尔的语用意向理论110-111
- 6.3 GCI理论之维的隐喻含义111-113
- 6.4 关联理论之维的隐喻含义113-116
- 6.5 GCI理论与关联理论之比较116-118
- 6.6 本章小结118-121
- 第7章 GCI理论的意义及其局限121-135
- 7.1 GCI理论的哲学意蕴121-124
- 7.2 GCI理论的学理价值124-131
- 7.2.1 GCI理论在自然语言研究中的理论优势124-128
- 7.2.2 GCI理论完善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诠释方案128-131
- 7.3 GCI理论的理论局限131-135
- 参考文献135-147
- 后记147-149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1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家法;;照应的一般模式及其语用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陈道德;;周礼全对格赖斯隐涵理论的发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3 胡壮麟;;语用学[J];国外语言学;1980年03期
4 程雨民;;格赖斯的“会话含义”与有关的讨论[J];国外语言学;1983年01期
5 S.C.Levinson;沈家煊;;语用学论题之二:会话含义[J];国外语言学;1986年02期
6 严世清;论关联理论的隐喻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张燕京;从意向到意义——评格赖斯方案及其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8 张绍杰;张延飞;;默认理论与关联理论——解释“一般会话含义”的两种对立方法[J];当代外语研究;2012年07期
9 温金海,蒲婧新;从认知角度解析将会话含义分为一般和特殊的理据[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姜望琪;关联理论质疑[J];外语研究;200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庆荣;布兰顿推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70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870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