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科幻小说篇章的范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22:00

  本文关键词:俄语科幻小说篇章的范畴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篇章 范畴 时间 空间 事件 参与者 评价


【摘要】:范畴反映和概括了客观事物、现象的共同属性和本质属性,它凝结着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取得的科学认识的成果,又是人们进一步认识的起点。各门具体学科中都有各自特有的范畴。 篇章范畴是一个范畴体系,其内部各范畴分别对应篇章的某种性质,包含了特定的语言表达手段。范畴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服务于篇章整体的交际和语用目的。俄罗斯篇章语言学家根据“反映原则”提出了一系列篇章范畴:时间和空间两大范畴构成了篇章世界的基础;参与者范畴是观察和描述的起点,也是篇章空间必备的组成部分;事件范畴(包括纯事件、过程、事实等)是篇章动态特性的主要体现者;评价范畴则附着于其他范畴之上,使篇章能够圆满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探讨了以上五大范畴的划分理据,并将这些范畴运用到了俄语科幻小说篇章的分析中。 俄语科幻小说篇章的:1)时间并非一直匀速流动,它可能根据情节需要发生扭转、断裂、错位甚至逆流;2)空间有明显的现实和非现实之分,其边界并不牢固,空间穿越时有发生,“镜子”、“镜头”等等都可能成为空间穿越的节点;3)事件范畴主要通过事件述谓、过程谓词和事实谓词来体现;4)参与者(无论是交际活动参与者还是情景参与者)既可能是人,也可能非人;5)感官评价和情感评价在各种评价形式中最为突出。
【关键词】:篇章 范畴 时间 空间 事件 参与者 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5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Contents11-14
  • 绪论14-33
  • 第一章 俄罗斯语言学视域下的篇章33-79
  • 第一节 篇章的定义33-36
  • 第二节 篇章的单位36-38
  • 第三节 篇章的类型38-42
  • 第四节 篇章的基本性质42-43
  • 第五节 篇章的结构组织43-78
  • 一、篇章的切分44-65
  • 二、篇章内部要素的关联65-78
  • 本章小结78-79
  • 第二章 篇章范畴与科幻小说79-108
  • 第一节 哲学和语言学中的范畴79-86
  • 一、哲学中的范畴79-81
  • 二、语言学中的范畴81-86
  • 第二节 篇章范畴的概念86-87
  • 第三节 篇章范畴的分类及其理据87-96
  • 第四节 科幻小说概述96-106
  • 一、科幻小说的概念97-99
  • 二、作为文学篇章的科幻小说99-102
  • 三、俄语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102-106
  • 本章小结106-108
  • 第三章 俄语科幻小说篇章的时间和空间范畴108-162
  • 第一节 哲学和文艺理论中的时间和空间范畴108-114
  • 一、哲学中的时间范畴108-110
  • 二、文艺理论中的时间和空间范畴110-114
  • 第二节 俄语科幻小说篇章的时间范畴114-134
  • 一、时间的“语言维度”114-115
  • 二、作为篇章范畴的时间115-118
  • 三、时间范畴在俄语科幻小说篇章中的表达118-134
  • 第三节 俄语科幻小说篇章的空间范畴134-161
  • 一、空间的“语言维度”134-136
  • 二、作为篇章范畴的空间136-138
  • 三、空间范畴在俄语科幻小说篇章中的表达138-161
  • 本章小结161-162
  • 第四章 俄语科幻小说篇章的事件、参与者和评价范畴162-244
  • 第一节 俄语科幻小说篇章的事件范畴162-182
  • 一、事件范畴的概念162-165
  • 二、事件范畴在俄语科幻小说篇章中的表达165-182
  • 第二节 俄语科幻小说篇章的参与者范畴182-208
  • 一、参与者范畴的概念182-184
  • 二、篇章叙述视角184-186
  • 三、俄语科幻小说篇章的交际活动参与者186-201
  • 四、俄语科幻小说篇章的情景参与者201-208
  • 第三节 俄语科幻小说篇章的评价范畴208-243
  • 一、评价范畴的概念208-211
  • 二、评价的结构和类别211-214
  • 三、评价范畴在俄语科幻小说篇章中的表达214-243
  • 本章小结243-244
  • 结束语244-248
  • 参考文献248-264
  • 致谢264-26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2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广华;康德的范畴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刘复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事实与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F.Dane,

本文编号:925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925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2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