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与北魏交涉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3 08:30

  本文关键词:高句丽与北魏交涉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句丽 北魏 政治交涉 关系


【摘要】:公元4世纪中叶,就在北魏逐渐统一北部中国的同时,彼时雄踞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经过自身几代帝王的开拓进取,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长寿王的迁都,其自身发展重心也旋即移向了南进政策上。尤其是高句丽充分利用了当时中国境内南北分裂的大体局势,灵活运用外交策略积极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借助南朝及北魏周边政权的牵制得以获取了最大限度的生存空间。长久以来,研究北魏与高句丽两者的关系,史家学者多关注于围绕北燕问题双方展开的外交博弈。但是纵观高句丽与北魏接触的历史进程,层面繁多,涉及内容不胜枚举。既有国家政权层面上的政治、军事领域内的接触与纠纷,也不乏民间范围内的交往互动。在梳篦双方关系的同时,可以大致勾勒出魏丽双方并存时期内交涉关系的整体轮廓。 本文主要针对于两国并存时期发生的相关史事,结合文献资料和史实记载进行考察及论证,力求将相关问题加以厘清,将两国间的这段历史尽量完整地呈现出来。文章主要涵盖绪论、正文及结语三大部分内容: 在开篇绪论部分扼要阐述本课题的选题目的、意义和学界的相关研究动态以及本文的创新点。 正文共计五章。第一章着重考察在高句丽与北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之前,双方就已经发生了接触,即大批高句丽人被迁徙入魏。见于史载的有北魏天兴元年(398)大批被北魏迁徙至平城的高句丽人,他们是如何被大批迁徙,又为何迁至平城,对其缘由、路线、人数及去向等来龙去脉的综合考证是理清这些问题的切入点。除此之外,呈零散性陆续入魏的高句丽人在魏的生活状况又是如何,则是本章另一力图要阐述分析的内容。此外还主要围绕北魏两位具有高句丽血统的皇后之身世及其活动,以及高氏王族的背景来作进一步考证,试说明入魏高句丽人在北魏期间的动向。 第二章着重考述在北魏与高句丽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魏燕战争,也正是因这场战争双方最初建立起来的正式双边关系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对峙状态。早在魏燕战争之前,双方就已然开始了接触,并互派使者。然而北魏对北燕的攻伐之举,使得高句丽出于地缘政治角度的考量对此不能坐视不理,进而双方刚刚缔结的外交关系又滑向了战争边缘。此间过程反复,影响其走向的因素很多。最后,北燕为北魏所灭,北燕国君冯弘东遁高句丽不久又为高句丽所杀,促使当时的地缘政治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厘清其前后脉络,归纳高句丽就此事件所采取的措施和结果及影响是本章主要任务。 第三章则专门研究双方和亲问题。北魏质令高句丽献女一事,成为使双方走出对抗迈向和平的一个契机,是魏丽为构建新的外交关系而展开的摸索时期。魏燕战后经过持续一段时期的冷淡,双方开始谋划新的外交联系。北魏其时为献文帝时期,但实为冯太后主政;高句丽则是长寿王为君时期,两者皆有意重启外交大门。北魏因视自身为中华正统地位,而将高句丽视为自身藩属夷狄之臣,求其献女入朝为质。北魏政权缘其自身的民族特质,婚姻制度上具有开放性,加之北魏实际掌权者冯太后本人出身自北燕,出于前朝与高句丽结好的历史情结使得北魏致力于纳高句丽女入魏和亲。而高句丽方面却采取了消极抵制的姿态,前后推诿,刻意延宕,高句丽为何如此,我们可以从高句丽内部以及一些希珍史料中找到端倪。 第四章主要论述两国往来遣使的史事,彼时双方和平友好地互派使节成为这一时期外交关系的主流。北魏对高句丽的册封体现了北魏自视其为华夏正统继承者的地位。本文在对高句丽所受“护东夷校尉”一封号加以考察的时候,可见南北朝之际随着中原王朝的分裂动荡,周边势力政权趁势崛起的时代特征。文章以高句丽遣使来魏朝贡的时间、次数来分析当时双方关系的密切程度,并结合其时高句丽遣使往南朝的双向外交我们可以大致把握高句丽自身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 第五章考述北魏末叶之乱象对高句丽产生的影响。随着北魏一分为二,双边交涉关系也随之步入了终结阶段。在北魏末年动荡不安的局势下,营州一代产生了大量流民,一大部分流民为躲避战祸而流入高句丽境内。这批流民出现的原因、为何进入高句丽境内,高句丽又怎样对待和处置这批流民,这些是北魏末年与高句丽关系的又一重点考察内容。随着北魏的落寞衰败,当时的政治格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对高句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最后为结论部分,综合全文论述及考证结果,作以总结和提升。第一,北魏立国之初虽未正式与高句丽缔结官方层面上的外交关系,但是借助道武帝天兴年间的大批徙民政策,使得双方在实际上还是产生了交往。而且凭借这批高句丽徙民的力量,对北魏初年的发展建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第二,北燕问题是对双方外交关系发展进程中极具影响的历史事件,连同随后的北魏要求高句丽献女入魏事件,围绕这些问题的前前后后,高句丽展现出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力保均势外交是高句丽保持与北魏平等共处的原则。第三,高句丽长寿王时代致力于同北魏和平友好,北魏方面孝文帝时期也将重心至于发展国内汉化政策上,进而和平友好还是成为了双方交涉关系上的主线。第四,面对北魏末年的动乱,因之而产生的流民迁移进入高句丽,高句丽此时的外交策略还是恪守与北魏的对等原则,积极保有入魏流民正是高句丽面对与彼时北魏交涉而添加的外交砝码。第五,总结北魏时期高句丽面对与中原王朝交涉时所采取的外交策略,高句丽利用了当时大的周边互制的时局总是可以获得最大限度上的利益。
【关键词】:高句丽 北魏 政治交涉 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312.31;K239.2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4
  • 绪论14-22
  • 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4-15
  • 2. 研究动态15-19
  • 3. 论文选题的主要依据及可行性19-20
  • 4. 研究方法与创新20-22
  • 第一章 高句丽民归入北魏问题22-39
  • 1.1 公元398年高句丽的入魏移民22-28
  • 1.1.1 高句丽民入魏原因22-26
  • 1.1.2 高句丽民入魏后流向26-28
  • 1.2 零散归魏的“高句丽民”28-39
  • 1.2.1 归魏的原由28-33
  • 1.2.2 “文昭皇后高氏”的族源33-39
  • 第二章 围绕北燕问题高句丽与北魏的交涉39-65
  • 2.1 魏燕战前的高句丽与北魏39-44
  • 2.2 战后双方的外交折冲44-58
  • 2.2.1 冯弘事件始末45-53
  • 2.2.2 处在十字路口的魏丽关系53-58
  • 2.3 北燕灭国后高句丽与北魏58-65
  • 第三章 北魏联姻高句丽问题65-80
  • 3.1 北魏谋求联姻的背景65-70
  • 3.1.1 联姻背后的政治意图66-68
  • 3.1.2 北魏文明太后的出身68-70
  • 3.2 由联姻问题看彼时的高句丽70-80
  • 3.2.1 对北燕亡国的余悸70-74
  • 3.2.2 《与高句丽王云诏》反应的周边时局74-77
  • 3.2.3 高句丽的“强盛不受制”及王权不举77-80
  • 第四章 册封体制下的高句丽与北魏80-107
  • 4.1 北魏对高句丽的册封80-90
  • 4.1.1 北魏的正统观念80-83
  • 4.1.2 高句丽“护东夷校尉”之封号83-86
  • 4.1.3 北魏宣武朝对高句丽认识的变化86-90
  • 4.2 由高句丽遣使北魏看彼此关系90-107
  • 4.2.1 高句丽向北魏派遣使节90-97
  • 4.2.2 影响高句丽遣使北魏之变量——南朝97-103
  • 4.2.3 由高句丽王位更迭看遣使北魏103-107
  • 第五章 由魏末“流民”看步入终结阶段的双边关系107-123
  • 5.1 魏末流民108-118
  • 5.1.1 流民出现原因108-111
  • 5.1.2 流民进入高句丽111-114
  • 5.1.3 高句丽对入境流民的安置114-118
  • 5.2 北魏动乱对高句丽带来的影响118-123
  • 结论123-126
  • 附图126-127
  • 参考文献127-134
  • 致谢1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芳川;“华夷秩序”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2 朱子方 ,孙国平;隋《韩暨墓志》跋[J];北方文物;1986年01期

3 李彦平,邵春华;高句丽婚姻的开放性[J];北方文物;1999年02期

4 程尼娜;护东夷校尉考[J];北方文物;2004年04期

5 马一虹;;从唐墓志看入唐高句丽遗民归属意识的变化——以高句丽末代王孙高震一族及权势贵族为中心[J];北方文物;2006年01期

6 刘子敏;;高句丽琉璃王研究[J];博物馆研究;2008年02期

7 郭敬宇;;中国远古感生神话探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钱龙;;北魏安置六镇“饥民”失误浅论[J];沧桑;2007年01期

9 韩f;;论魏晋南北朝对高句丽的册封[J];东北史地;2008年06期

10 薛海波;郭艳平;;试论4世纪前期慕容燕政权统治下的胡汉流民群体[J];东北史地;2008年06期



本文编号:964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964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e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