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毅道德人格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03:11
本文关键词:唐君毅道德人格思想研究
【摘要】:本文在中西交汇尤其是在对近代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反思的比较视野中,努力呈现唐君毅的道德人格思想,考察他在对传统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继承、发展和现代性新生转进中的努力。 唐君毅围绕着“为什么应该成为有道德的人”和“如何成为有道德的人”两个核心问题,从人之好善恶恶的性情出发,探讨道德人格及其实现的人性根据,并由此建构“感通”这一主客融一的新型认知方式,为道德人格的实现探寻可能的现实路径。具体来说,即是首先通过“己己感通”,在生活中进行内在的反省、体验,建立道德自我,重申人的主体性;其次,通过“人己感通”,与他人同情共感,因时、因地制宜,在承认、关爱他人中,实现“自我”精神境界的扩大;最后,通过“天人感通”,尽性立命,在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和国家政治责任的勇敢担当中,逐步实现个体特殊价值与社会普遍价值的统一,达至人格最高之天人合一的自由境界。同时,由于个体心灵秩序的重塑与社会客观秩序的建构具有重合性,道德人格的实现与社会伦理的构建不可分割,因而,在道德人格实现的真实性与现实性的意义上,唐君毅谋划了和谐的人文世界,阐发了体现仁道精神的正义原则。 心灵感通的历程是仁心本体呈露、自我超越、知行合一的过程,同时也是唐君毅道德理论构建内在逻辑推演的理路呈现。唐君毅突出道德的实践性本质,强调人们正是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伦理生活世界的实践中成就道德人格的,道德人格的实现即是一个改变、创造社会生活世界的实践过程。在感通中成就的道德人格即是洋溢着现代公共精神气质的公民人格。唐君毅以道德人格为中心构建伦理思想体系,为今日实现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新生转进提供了虽不完美但却可敬亦可供借鉴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唐君毅 道德人格 感通 知行合一 自由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27
- 一、唐君毅伦理思想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展望7-17
- 二、唐君毅对民族生存境遇之忧和对时代问题之思17-24
- 三、本文研究框架24-27
- 第一章 性情、感通与道德人格27-51
- 第一节 性情:道德理性的人性根基27-36
- 第二节 感通:主客融一的认知模式36-42
- 一、心灵、性情与感通36-37
- 二、感通的内涵37-40
- 三、感通与境界40-42
- 第三节 道德人格:知行合一的自由存在者42-51
- 一、生命存在的真实与虚妄43-45
- 二、道德生活与道德人格45-51
- 第二章 己己感通:道德自我之建立51-73
- 第一节 自我与道德自我51-60
- 一、“自我”的觉醒:“经验的我”与“超越的我”51-54
- 二、“道德自我”的自觉:“道德自我”与“现实自我”54-60
- 第二节 道德自我的确证60-65
- 一、道德自我的根源:心之本体的自证60-63
- 二、现实世界的肯定63-65
- 第三节 道德自我的建立:精神实在的实现65-73
- 一、“人的一切活动,都可说是精神活动”66-68
- 二、一念之“陷溺”与一念之“超越”68-73
- 第三章 人我感通:走出自我,迎纳他人73-102
- 第一节 良心的呈现与隐退73-78
- 一、自然德性与自觉德性73-75
- 二、良心的自我裁决75-77
- 三、自限而封闭的自我意识与良心的隐退77-78
- 第二节 他人:超越自我有限性的现实之路78-86
- 一、从肯定客观的实在世界到肯定他人之心灵79-82
- 二、肯定他人之心灵的客观实在性82-84
- 三、个人主义的症结84-86
- 第三节 同情共感:人我互助交往关系的建构86-102
- 一、德行德性的生成与分类86-89
- 二、推己及人:同情共感之道89-94
- 三、道德人格世界的呈现94-96
- 四、道德的情境性及问题境96-102
- 第四章 天人感通:尽性立命,天人合一102-126
- 第一节 人性与天道的合一102-106
- 一、生命自性之善102-105
- 二、天道创生万物105-106
- 第二节 “尽性立命”的内涵:天人合一之道106-109
- 一、性命与天命合一106-107
- 二、义命合一107-109
- 三、静以成学成己,动以应务成物109
- 第三节 当下生活的理性化:“尽性立命”的实现109-126
- 一、孝亲:道德责任的始点110-114
- 二、社会意识的养成:经济生活的理性化114-119
- 三、公共责任的担当:政治生活的理性化119-126
- 第五章 人文世界:道德人格世界构建的现实性126-145
- 第一节 道德价值的自足性与脆弱性126-131
- 一、道德价值的自足性127-129
- 二、道德活动的“脆弱性”129-131
- 第二节 人格世界与人文世界131-136
- 一、太极-人极-皇极131-132
- 二、和谐:人文世界的本质规定132-136
- 第三节 走向体现仁道的正义:新型的民主政治136-145
- 一、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反思136-140
- 二、新型民主政治:德治与法治的融一140-145
- 结语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新生145-152
- 参考文献152-161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161-162
- 后记162-1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先伍;理性与情感: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伦理思想的差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刘时工;;休谟论道德的基础[J];道德与文明;2005年06期
3 万俊人;;关于美德伦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道德与文明;2008年03期
4 朱贻庭;;论儒道对世俗功利的超越精神[J];道德与文明;2011年01期
5 孙海霞;;自由存在者:黑格尔人格思想探究[J];道德与文明;2011年02期
6 何应敏;;完善自我修养观——新儒学家唐君毅伦理道德观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荣丽;文化理念的构建与落实[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68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968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