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承运人拒载的法律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航空承运人拒载的法律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航空承运人 拒载 强制缔约 潜在威胁 精神损害赔偿
【摘要】:航空运输产业的大众化发展,虽使得公民旅行成本降低,但服务质量也在下降。拥挤的客舱环境以及降低的服务质量导致航班上不轨旅客事件不断增加。航空承运人出于自身经营以及航行安全的考虑,拒绝运输有不轨行为的旅客,这就是所谓的航空承运人拒载。公共运输企业负有强制缔约义务,其缔结合同的自由以及选择相对人的自由受到我国《合同法》的限制。关于航空承运人是否为公共运输承运人的讨论一直存在,不管是基于航空承运人接受社会不特定多数人订票承担运输义务的性质考虑,还是我国《民用航空法》以及《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航空承运人的公共运输承运人地位毋庸置疑。因此航空承运人须承担《合同法》规定的强制缔约义务,航空承运人不得拒绝旅客提出的“通常、合理”的要约请求。但另一方面,当承运人拥有正当事由时又可以豁免该强制义务,此时拒载便发生了。承运人之所以享有这种拒载权利,一方面是基于保护航空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与公民出行权,人格权,及消费者选择权冲突下的合理选择。因为航空运输的特殊性,航空运输对于安全的有着更高的要求。理由是机上不轨旅客的行为对机组人员、其他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或飞行安全造成威胁时,机舱的狭小环境不能提供给受侵害者足够的躲避空间,而机上人员也难以得到外界力量的支援,飞机一旦失控付出的就是机毁人亡的惨痛代价。故而航空运输对安全的特殊要求一直是航空承运人行使拒载权的一个有力支撑。但是安全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实践中这种权利极易被航空承运人滥用。在各种滥用现象的背后,反映出承运人拒载问题缺乏直接的授权性规范,同时民航总局发布的规则效力较低,不利于实际纠纷的解决。此外,“潜在威胁”标准模糊,也给承运人行使拒载权制造了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对于航空承运人违反强制缔约随意拒载旅客的民事责任,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主张在司法实践中较难胜诉,对承运人不当拒载行为是否应该设定行政处罚来进行规制也是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法律效力的等级直接影响着法律实际问题解决的效果,这个道理我们不言而明,但是航空领域在承运关系上一直都主要有部委规章规制,这就导致了实际纠纷发生时其对法院的约束是相当有限的,法官在有选择的前提下并不会直接援引审判,只是参照进行,因而提高立法位阶显得尤其重要。民用航空立法需要对承运人拒载权的行使主体,原则,条件及程序进行系统的规定,特别是要尽可能的限定潜在威胁人员的边界,完善该类人员的评估程序,给承运人设定相应的附随义务,以保证承运人是在有充分证据且旅客已经用尽所有方式救济权利的基础上慎重的做出拒绝订约的决定。当然,当承运人不当拒载给旅客造成损害时的责任性质也应明确,笔者认为侵权责任更符合实际。也应允许旅客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这也是一种对旅客个人权益及航空企业利益的平衡。比起欧美对对航空不当拒载行为的行政处罚重视程度,我国与之大有差距,对此可以进行一定的借鉴。此外,建立一个能动的,有序的而又十分扎实的社会应急救助机制体系对于减少因不当拒载引起的纠纷是极为有利的,航空承运人基于自身优势应承担更多的社会义务。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12.2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廷中;海上旅客运输合同与承运人责任[J];世界海运;2000年04期
2 朱斌;承运人责任加大 货主利益得保护──评美国1999年海运法[J];中国律师;2000年08期
3 赵斌;承运人的安全运输义务不应无限扩大化[J];运输经理世界;2005年05期
4 胡绪雨;胡绪峰;;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基础立法中目的理性[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陈海峰;;评析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的责任制度[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6 张爱丽;;浅议海上旅客运输合同中承运人的责任问题[J];南方论刊;2007年11期
7 李壮;;对排除承运人装卸责任的探讨[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胡绪雨;;国际海上货物承运人责任基础立法中的目的论[J];法学评论;2009年05期
9 周现国;;国际海运中承运人如何规避风险[J];现代商业;2011年02期
10 王秋雯;;船东可反驳的推定责任:《鹿特丹规则》承运人识别推定制度之考察——兼论中国海商法承运人识别制度的发展[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武智;向薇;;《鹿特丹规则》承运人责任制度的简要评价以及其对我国的影响[A];第四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蒋五四;包晓波;;关于承运人组织在中国港口统一定价强行收取THC的法律分析报告[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3 何丽新;;承运人对无单放货的抗辩事由分析——从165份生效判决书说起[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5年卷第一期A部分[C];2005年
4 吴锋;;刍议海运火灾免责的举证制度[A];第四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柴智超;;国际危险货物运输法律责任[A];2009年中国航海学会危险货物运输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沈志韬;航空托运行李损失时承运人的法律责任[N];上海法治报;2013年
2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罗懿 徐飞;未保价快递发生货损承运人赔偿责任探析[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特邀点评:最高法院法研所 杨洪逵;乘客因自身原因死亡承运人应否负责[N];人民法院报;2001年
4 上海海事法院 王蕾;海上货物运输中如何识别有关承运人?[N];国际商报;2008年
5 上海海事法院 钟明;对非集装箱装运的货物责任期间的法律分析[N];国际商报;2006年
6 居依-勒费弗尔 焦杰;法律迷宫[N];国际商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刘晓燕;承运人的责任义务与收货人的诉讼权利[N];人民法院报;2009年
8 北京昌明律师事务所 蒋五四;提单下承运人责任限制[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9 北京大学法学院 房德权 李天一;承运人无单放货 代理人承担责任[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承运人未尽管货义务的法律风险[N];现代物流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派;国际航空旅客运输承运人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2 李章军;国际海运承运人责任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韩冰;国际航空旅客运输承运人责任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程一航;国际海运承运人责任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5 郑志军;国际海运承运人之履行辅助人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王威;《鹿特丹规则》下海运履约方法律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陈敬根;国际海运承运人在多因致损下的赔偿责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沈志韬;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师怡;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王X 苓;从《鹿特丹规则》之新立法评析台湾《海商法》未来修法之方向[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杰;航空承运人拒载的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2 朱志娟;国际海运承运人责任制度沿革[D];山东大学;2012年
3 聂萌;国际空难中承运人对旅客的赔偿责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孟崭;第三人致旅客伤害案铁路承运人的责任承担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5 俞娣;国际航空运输承运人对空难事故的法律责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6 卢璐;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制度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7 李雯琪;海运承运人责任的强制性规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8 梁峗;论国际海运承运人责任制度下适航义务的地位[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9 贺燕燕;国际海运贸易提货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10 刘青;国际航空客运承运人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理论及司法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70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1270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