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法律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由此带来的建筑垃圾逐渐增多。目前我国对于建筑垃圾多采用简单填埋和焚烧的方式,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污染了环境。如何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法律制度角度对于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针对目前我国住宅总量的攀升,建筑垃圾的增多,提出这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方面可以促进跨学科的研究,另一方面对建筑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行为提供法律指引。然后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国外目前对于建筑垃圾资源化法律制度的研究相对成熟,而我国处于起步阶段,要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法律制度。随后论文介绍了此次研究的方法,并指出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接下来论述了城市建筑垃圾的定义,本文采纳2005年《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对于建筑垃圾的定义。城市建筑垃圾有种类多、数量多、成分复杂、危害范围广、影响时间长和垃圾与资源的可转化性的特点,我国法律制度的构建要适应这些特点的需要。城市建筑垃圾存在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和水及空气、影响城市形象提升和市民生活质量改善的危害,所以要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然后介绍了资源化的内涵,资源化作为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活动,是建立在循环经济理论和生产者责任延伸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对城市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意义。城市建筑垃圾是由一系列小制度组成的,这些制度要致力于实现资源化法律制度的总体目标,并坚持全过程管理原则、源头控制原则、政府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原则、预防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法律制度在立法上规定的过于笼统和分散,不利于法律制度的贯彻落实,在立法上要进一步对其进行归纳和整理,加强立法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具体法律制度规定不明确,有的是对于整个固体废弃物的规定,没有突出城市建筑垃圾的具体特征,所以要进一步完善具体的制度,完善管理制度、责任制度、经济激励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在具体制度中要完善环境规划制度、分类收集制度、现场检查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环境卫生责任制度、资源化奖励制度、押金制度等相关制度,使其更切合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实际和特点,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此外,法律制度之间不连贯,缺少统一的脉络和体系,不能贯穿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全程中来,所以要进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各个环节的连贯性,理清法律脉络,形成统一体系。在贯彻实施中由于缺少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完善的监督体系,使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大打折扣,所以要通过多种途径,完善立法,保障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2.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利彩;胡占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J];科技风;2011年06期
2 王迪;柏光山;;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探讨[J];甘肃科技;2013年12期
3 孙爱江;;浅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和再生利用[J];科技信息;2013年19期
4 李树逊;罗攀;庞晓明;张韦倩;刘燕;王寿兵;;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状况及其生命周期评价[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5 叶晓u&;石世英;;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研究[J];建筑经济;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添俊;安关峰;;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处理对策研究[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2 冷发光;何更新;张仁瑜;丁威;周永祥;;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发展趋势[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3 刘添俊;安关峰;;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处理对策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4 冷发光;何更新;张仁瑜;丁威;周永祥;;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发展趋势[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家珑;高振杰;周文娟;李飞;周理安;严新兵;孙丽蕊;;关于对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若干问题的思考[A];第二届机制砂石生产与应用技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权宗刚;;地震后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及其在重建中的应用探讨[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7 李莉;李惠杰;邹南昌;;提高认识,切实做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综合利用[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第三部分 建筑垃圾资源化国外期刊资料摘编[A];建筑固废科研及其产业化进展[C];2010年
9 董燕;;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实践探索——以邯郸市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9绿色能源、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C];2014年
10 马刚平;岳昌盛;梁勇;孟立滨;王荣;李博;孙丽蕊;刘慧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系统集成工艺技术探讨[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丰;政策助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N];中国建材报;2008年
2 袁丁;广州将立法推动“再生建材”使用[N];中国建设报;2009年
3 高月英;昆明将成建筑垃圾资源化试点城市[N];云南政协报;2010年
4 记者 谢靓;民革北京市委呼吁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刘云佳;建筑垃圾资源化曙光初现[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原二军 实习生 范国艳;建筑垃圾资源化症结在哪儿?[N];中国环境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陈韦;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大有可为[N];中华建筑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赵青 韩凤凤;垃圾资源化利用有出路[N];中国建材报;2012年
9 程才实;建筑垃圾资源化的“邯郸实践”[N];中国建设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李叶良;在“腐朽”中演绎神奇[N];中华建筑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月波;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方法与相关法制保障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2 牛佳;建筑垃圾资源化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3 杨卫军;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张琦;西安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5 石世英;重庆市建筑垃圾资源化促进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6 刘秉洁;西安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7 赵东杰;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8 李浩;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模式探究及扶持建议[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9 左亚;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现状研究及建议[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10 马开良;建筑垃圾资源化移动筛分站的设计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84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1284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