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应对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1 08:05

  本文关键词: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应对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师范大学》 2014年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应对策略研究

严培  

【摘要】: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性大国,一个是地区性的大国,两者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作用都举足轻重。一个是正在崛起中的大国,一个是守成的大国,当前的情形是美国经济持续走低、内忧外患,而中国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一枝独秀。面对世界政治和经济重心向亚太的转移以及亚太地区新兴国家的崛起,在2012年6月3日闭幕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希望借助中国东海危机、南海危机、朝鲜半岛危机等一系列亚太的危机事件逐步将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国内经济困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平衡美国在全球的实力部署。“亚太再平衡”战略提出之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举动来提升它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政治上,美国加大了对亚太各国外交的投入;在经济上,美国通过TPP力求掌握亚太经济主导权;在军事上加大了军事人员和装备的部署。通过其整个“再平衡”过程不难看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只不过是霸权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延续而已,它追求在亚太地区以大国制衡为着力点,在手段上软硬兼施,希望在亚太地区获得更多战略利益。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既给中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从机遇方面来说,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既凸显了中国的重要性,也是扩大中国经济优势的好时机,同时也为中国“西进”提供机遇期。从挑战方面来说,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使中国周边军事压力加大,周边安全环境变得复杂,在亚太的影响力也受到影响。 针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所带来的不利局面,中国要进行必要的反制。首先中国要利用亚太经济和安全“二元依赖”的格局逐步“有所作为”,要提升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另一方面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国还要坚定不移地推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和周边国家搞好关系,营造和谐安定的周边环境。 总体来说,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要和睦相处,共取利益所需,就必须牢记:“和则两利,斗则两败”。中美积极探索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这才是符合中美两国和世界的共同利益的明智举动,那样也将成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871.2;D822.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郁廷;;奥巴马政府的巧实力战略与中美关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5期

2 罗会钧;;美国重返东南亚的中国因素与中国的战略应对[J];东南亚研究;2011年05期

3 顾静;;美国多边主义东亚新政策剖析[J];东南亚研究;2011年06期

4 杨洁勉;;美国实力变化和国际体系重组[J];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02期

5 储召锋;;亚太战略视域下的美国—东盟关系考察[J];国际展望;2012年01期

6 周方银;;中国崛起、东亚格局变迁与东亚秩序的发展方向[J];当代亚太;2012年05期

7 吴心伯;;论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J];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02期

8 马振岗;;中美关系的现在与未来[J];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04期

9 倪世雄;彭萍萍;;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全球秩序下中美关系的对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04期

10 陈健;;试论新型大国关系[J];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得刚;;国际关系三大主流学派的权力观及其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李才华;;唯物辩证法对西方科学合理性理论的超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王存奎;略论中国近代外交思想中的均势观[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4 刘艳房;;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的调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余婷婷;;美国文化的永恒主线——浅谈美国对外扩张的基本特点及表现形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6 姜丽丽 ,周士新;浅析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根源[J];阿拉伯世界;2004年06期

7 常笑;;从《君主论》看现实主义[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桑雷;;全球化视角下霸权思想的理性思维[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侯发兵;王安平;;国际冲突的蛛网模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邹函奇;评析进攻性现实主义权力理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宝;;评析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文化因素[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2 付洪;;试论知识结构与理想人格的塑造[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3 刘志云;;中国国际法学的繁荣之路:一种引入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路径[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李杰豪;;国际和谐与国际法的“系统平衡论”——权力、利益与道德的范畴[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朱萌博;马睿;;老子思想在当代国际政治领域中的影响力[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向丽华;;对问题导向研究倾向的评估——以对外援助研究为例[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7 张雪鹏;;利益、权力、机制和认同:国际反恐合作的多维分析[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8 王新龙;;国际安全合作:一种安全哲学视角的解读[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9 赵广成;;国际体系的中产阶级化与没有收益的非对称冲突[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10 周厚虎;;人、国家与理论——探寻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视角[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熊文;新地缘政治经济框架的建模与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维余;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法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娟娟;合作与纷争:艾森豪威尔时期美英核关系考察[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银萍;民族主义与韩国反美主义[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9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策;分析折中主义与后冷战时代东亚安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厚;伊斯兰民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何静;对话外交与冷战后中美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常笑;中日邦交正常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立;影响以色列和土耳其关系的因素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高昆;对我国周边国家海洋执法实践的研究及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银婧;笛卡尔心身因果性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生;;中韩在第二次朝核危机中的共同立场和相互协调分析[J];当代韩国;2008年01期

2 谭笑;;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冷战后中韩关系[J];当代韩国;2009年02期

3 唐世平;;国际政治的社会进化:从米尔斯海默到杰维斯[J];当代亚太;2009年05期

4 孙学峰;黄宇兴;;中国崛起与东亚地区秩序演变[J];当代亚太;2011年01期

5 刘丰;;安全预期、经济收益与东亚安全秩序[J];当代亚太;2011年03期

6 李巍;;东亚经济地区主义的终结?——制度过剩与经济整合的困境[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7 徐进;;东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问题与构想[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8 周方银;;韬光养晦与两面下注——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美战略互动[J];当代亚太;2011年05期

9 王凌;;安全化的路径分析——以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案为例[J];当代亚太;2011年05期

10 杨原;;大国无战争时代霸权国与崛起国权力竞争的主要机制[J];当代亚太;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维江;;全球再平衡:共同但有区别的行动[J];世界知识;2010年19期

2 郑联盛;;2011:新常态、再平衡与国际博弈[J];世界知识;2011年01期

3 刘煜辉;;弱美元再平衡下的中国抉择[J];南风窗;2010年04期

4 昱华;;中国怎样在全球经济再平衡中全身而退[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0年09期

5 孙治宇;赵曙东;;美国从“经济再平衡”中实现世界套利[J];理论参考;2011年02期

6 王荣军;;中美贸易“再平衡”:路径与前景[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刘建军;张贯修;;论我国刑事诉讼构造的再平衡[J];山东审判;2008年06期

8 刘煜辉;;中美经济再平衡之难[J];南风窗;2009年01期

9 李;;“十二五”是从非均衡向均衡发展转变的历史新起点[J];当代社科视野;2011年01期

10 张明;徐铭蔚;;世界经济再平衡 国际政策协调是关键[J];领导之友;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洪才;;第三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三大路径比较[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2 徐洪才;;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A];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会刊[C];2011年

3 陈向明;;全球经济失衡与区域再平衡:中国出口导向型产业的空间集聚转移是否重要?(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4 郑新立;;全球经济再平衡的三个相关问题[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5 徐洪才;;总论 探索中国经济再平衡之路[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6 裴长洪;;保持出口增长的认识与政策[A];《国际贸易》‘新形势下对外贸易发展的作用、意义及促进之策’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徐伟;;第六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第三大对冲措施:加快劳动密集型模式转型[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8 杨子健;张焕波;徐长春;;第八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第五大对冲措施:要素价格市场化[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9 景春梅;;第四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第一大对冲措施:加快自主创新步伐[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10 綦鲁明;;第七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第四大对冲措施:加快资源密集型模式转型[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郑永年;[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2 张婧;[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3 李辉;[N];民营经济报;2011年

4 王慧卿;[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5 记者 袁蓉君;[N];金融时报;2011年

6 银河期货 付鹏;[N];期货日报;2011年

7 张伟;[N];期货日报;2011年

8 社科院金融所所长 王国刚;[N];中国证券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方方 张婧 本报见习记者 张晓哲;[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10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 曲凤杰;[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连玉霖;流动性过剩、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D];南开大学;2012年

2 张嫄;论美元本位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特征及可持续性[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体伟;国际收支失衡与权力转移[D];外交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拓瑞;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评析[D];外交学院;2013年

2 严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应对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魏雪青;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D];内蒙古大学;2014年

4 游丽江;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D];厦门大学;2014年

5 钱惠;次贷危机后我国主权财富基金动态再平衡投资策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6 林广;离岸平衡与美国的亚太战略再平衡分析[D];外交学院;2013年

7 胡倩;价值管理与健康管理的失衡与再平衡[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邢荷生;从对外净资产的视角看中国和美国外部经济再平衡的风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9 董巍;“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的美中关系[D];外交学院;2013年

10 叶威;东亚商品贸易结构: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演变及趋势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应对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17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217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e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