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思考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原标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思考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这些价值观划分为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这一概括和划分明确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则,涉及到了哲学中有关价值观问题的探讨,对人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有重要作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二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在实践“落地”中从哲学的角度,特别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思考,运用具体的哲学知识去分析与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会切实提高实效性,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日常工作学习过程,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正如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哲学表达,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能够推动国家和社会向前发展,并有助于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为什么要确定“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急需凝聚一种力量,以化解当下大家对于道德精神层面的困惑,进而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成果,,它是在中国现代化的过去、现在的链条上创造出来的,并具有明显的未来指向,代表了中国21世纪发展的新文化、新理念。当前我们应一起坚守价值观自信,认知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固本培元、凝魂聚力的强大力量,更好地践行“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主要做好以下两点:
一要强化公民的道德认知。价值这一准则无疑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但是,从当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看,要真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仅谈“行”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行”背后的“知”,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观念。人们只有充分而深入地了解和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哲学观念,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则融入血液之中,变成自觉的行动。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应该先于“行”。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影像、影视作品的天然传播优势。同时借助微博、微信等网络公众信息平台,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影像、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大众性特点,决定了这种艺术形式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选择。对任何一部电影、电视剧或网络视频来说,它在进行影像叙事的同时,可以充分运用音乐、声响、美术、服装来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借助绘画、摄影、戏剧艺术进行精美的绘画构图和处理场景,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既具有报纸、杂志的视觉效果,又具备听觉功能,还具有报纸、杂志、广播所不曾具备的直观形象性和动感性,使观众无需接受特殊训练,就能观影接受。
二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认识、逐步形成共识的过程,是推进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的前提。充分发挥“模范典型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怎样作出大众化的努力、怎样拉近与他们生活的距离,他们总会感觉到其抽象性和从内心产生的一种疏离和隔膜,而拉近距离和消除隔膜的桥梁和纽带,就是不断从他们身边涌现出来的模范典型人物。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道德力量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工作,对于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出明确要求。2015年10月13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新当选的62名全国道德模范和265名提名奖获得者,正是他们用自己的大爱义举,用自己的善行执着,生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让核心价值观走进普通民众的内心深处,使理论化、抽象的核心价值观变得生动、具体,变得可亲可近可学,使核心价值观走进了民众生活,接上了“地气”。(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6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36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