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留守学生之家对留守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9-12-03 23:12
【摘要】: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东南沿海发达城市迁移,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分割的影响,父母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抚养,致使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四川省作为劳务输出的大省,每年有近2300万人外出务工,由此产生的留守儿童数量多达254万余名。面对生活上的无人照料,学习上的无人问津,心理上的孤独苦闷,致使部分留守儿童在道德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留守学生之家作为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服务平台,对留守儿童道德品质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本文通过实地走访四川省153所留守学生之家,综合问卷分析、文献查阅等方法,总结得出四川省留守学生之家对留守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旨在为今后构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提供参考路径。本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对文章的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进行了简明的阐述,并对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进行总结分析,明确论文研究目的。第二章是论文的概念界定部分。本章节详细阐述了留守学生之家、留守儿童以及道德品质的概念和内涵,是论文的重要概念阐述部分。第三章是问卷分析部分。主要通过问卷分析,了解四川省留守学生之家的运营情况以及总结问卷调查的结果。第四章是综合分析与问题挖掘部分。通过挖掘发现留守学生之家的主要功能情况,并从多方面、多角度发现留守学生之家的功能对帮助留守儿童道德品质健康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留守学生之家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五章是问题的解决部分。针对留守学生之家存在的现实问题,找到关键的解决路径,进而促进留守儿童道德品质健康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6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荷芳;;农村留守学生问题及对策——以池州市贵池区解放乡为例[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2 冉隆映;;恩施州留守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J];民族大家庭;2008年05期

3 刘明刚;;抓好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J];学习月刊;2010年24期

4 罗莉琴;;关爱留守学生 创建和谐校园[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4年Z2期

5 ;关注“留守学生”[J];新语文学习.小学中高年级;2006年12期

6 李先培;;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J];晚霞;2010年17期

7 周建云;;浅析农村“留守学生”的现状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11期

8 雷靖;;为留守的孩子们撑起一片天——桂林市平乐县榕津中学强化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纪实[J];广西教育;2011年29期

9 杨垒;;浅论我国西部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现状及其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03期

10 ;留守学生(儿童)关爱行动工作方案[J];中国妇运;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艳丽;;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杨长艳;;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关爱留守学生的协调及对策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3 陈妙东;孔正茂;孔卓平;;浅谈学校应怎么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4 陈妙东;孔正茂;孔卓平;;浅谈学校应怎么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5 陆瞵;;留守学生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张革英;罗毅;;为“留守学生”撑起一片“爱”的蓝天[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7 邓端清;张学英;;留守学生自我保护措施及方法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8 黄艳丽;;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龚读纶;;关爱“留守学生"促进社会和谐[A];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材料汇编[C];2006年

10 刘太兵;;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学校教育的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永伦(作者系苍溪县政协副主席);对农村“留守学生”问题的思考[N];四川政协报;2005年

2 记者  林迁忠;同心协力 关爱留守学生[N];阿坝日报;2006年

3 陈康;汶川关爱农村“留守学生”[N];阿坝日报;2007年

4 张威邋王继刚;黑水有了“留守学生之家”[N];阿坝日报;2007年

5 王通邋记者 毛莎;若尔盖群团组织情牵“留守学生”[N];阿坝日报;2007年

6 王芳;固镇建立“爱心驿站”关爱“留守学生”[N];蚌埠日报;2006年

7 李益众;让中职留守学生走向幸福人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杨超 王坤芳;关注“留守学生”身心健康[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益众;“留守学生”敏感的心要多加呵护[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关注“留守学生”我们能做什么[N];中国教师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邱德亮;论社会角色责任与角色道德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郑信军;道德敏感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易珉;企业管理中的道德风险及其规避[D];中南大学;2008年

5 高亚杰;战后日本道德教学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红静;大学生宽恕心理及其教育的实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阳红光;公安执法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研;留守学生之家对留守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2 顾颜;吉林省留守学生健康素质、心理韧性及前瞻性适应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3 皮玲萍;用音乐滋润留守学生心田[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程鹏;城市留守高中生分类教育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盛根;青白江区人和学校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文言文学习方法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静;农村初中班级“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管理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7 胡克姗;留守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运动干预实验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8 张佳;河南省滑县初中留守学生音乐偏好问题的调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魏有鑫;初中留守学生厌学行为及矫正策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10 赵康宇;万州区城市留守学生初中英语学习:问题与对策[D];重庆三峡学院;2017年



本文编号:2569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569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9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