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对象对4-6岁幼儿在合作和竞争情境中分配行为的影响 ——抑制控制的调节效应
发布时间:2021-06-16 01:45
为了研究分配对象对4-6岁儿童在合作和竞争情境中分配行为的影响,并探究抑制控制在分配对象对4-6岁儿童分配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从长沙市H园与C园选取223名4-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4-5岁儿童为111人,5-6岁儿童为112人,通过创设合作情境与竞争情境,考察4-6岁儿童在合作和竞争情境中面向不同分配对象的分配行为特点,并探讨抑制控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一通过创设合作情境,探究4-6岁儿童面向不同分配对象的分配行为特点,并探讨抑制控制在其中的作用。研究二通过创设竞争情境,探究4-6岁儿童面向不同分配对象的分配行为特点,并探讨抑制控制在其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合作情境中,5-6岁儿童平均分配物品的数量显著高于4-5岁儿童。4-6岁儿童平均分配给好朋友的物品数量显著高于分配给陌生人的物品数量。与4-5岁儿童相比,5-6岁儿童分配行为更容易受到分配对象的影响。(2)在竞争情境中,5-6岁儿童平均分配物品的数量与4-5岁儿童平均分配物品的数量无显著差异。4-6岁儿童平均分配给好朋友的物品数量显著高于分配给陌生人的物品数量。(3)在竞争情境中,抑制控制在...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各个年龄组儿童面向不同对象的分配数量平均值
分配对象对4-6岁幼儿在合作和竞争情境中分配行为的影响:抑制控制的调节效应25η2=0.03]。年龄和分配对象具有交互效应,因此需要简单效应分析。首先,固定年龄条件考察各年龄组儿童面向不同对象分配物品数量的差异,4-5岁儿童分配给好朋友的物品数量显著高于分配给陌生人的物品数量[F(1,109)=6.86,P<0.05];5-6岁儿童分配给好朋友的物品数量显著高于分配给陌生人的物品数量[F(1,109)=28.97,P<0.001]。其次,固定分配对象类别考察面向不同分配对象儿童分配物品数量的年龄差异。在面向好朋友分配时,5-6岁儿童分配物品的数量显著高于4-5岁儿童分配物品的数量[F(1,109)=9.94,P<0.01];在面向陌生人分配时,4-5岁儿童与5-6岁儿童分配物品的数量不具有显著差异[F(1,109)=0.06,P>0.05]。结合图4-2可以得出,相比4-5岁儿童,5-6岁儿童分配给好朋友和陌生人的物品数量差距更大,即与4-5岁儿童相比,5-6岁儿童更容易受到分配对象的影响。图4-2年龄和分配对象交互作用图4.1.3.5合作情境中,抑制控制在分配对象对4-6岁儿童分配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采用多层次逐步回归分析探究抑制控制在分配对象对4-6岁儿童分配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首先,第一步进入年龄、分配对象、抑制控制,总回归方程显著,其中年龄、分配对象可显著预测儿童的分配行为。第二步进入分配对象与抑制控制的乘积项,总回归方程显著。年龄、分配对象能够显著预测儿童的分配行
硕士学位论文34由表4-3可知,在竞争情境中面向好朋友分配时,4-5岁儿童和5-6岁儿童分配给他人2个物品数量人数比例所占最多,超过一半的儿童分配物品表现为利己分配。为探究4-6岁儿童面向好朋友分配时的行为特点,将各个年龄段儿童分配给他人3个物品数量的人数(即公平分配)与低于3个物品数量的人数(即利己分配)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发现,在面向好朋友分配时,4-5岁儿童利己分配人数显著高于公平分配人数(χ2=5.25,df=1,P<0.05)。5-6岁儿童利己分配人数显著高于公平分配人数(χ2=5.07,df=1,P<0.05)。这说明在竞争情境中面向好朋友分配时,儿童选择利己分配的人数高于公平分配的人数。在竞争情境中面向陌生人分配时,4-5岁儿童和5-6岁儿童分配给他人2个物品数量人数比例最多。为探究4-6岁儿童面向陌生人分配时的分配行为特点,将各个年龄段儿童分配给他人3个物品数量(即公平分配)的人数与低于3个物品数量(即利己分配)的人数进行卡方检验。在面向陌生人分配时,4-5岁组儿童利己分配人数显著高于公平分配人数(χ2=19.8,df=1,P<0.001)。5-6岁组儿童利己分配人数显著高于公平分配人数(χ2=32.43,df=1,P<0.001)。这说明,在竞争情境中面向陌生人分配时,儿童选择利己分配的人数高于选择公平分配的人数。4.2.3.2竞争情境中,4-6岁儿童分配行为的年龄特点图4-3各个年龄组儿童面向不同对象的分配数量平均值由图4-3可以发现,5-6岁儿童分配给他人的物品数量多于4-5岁儿童分配给他人的物品数量。为进一步探究竞争情境中5-6岁儿童与4-5岁儿童分配物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儿童在不同卷入情境下基于资源价值的分配行为特点:内群体偏爱的作用[J]. 刘璐,肖雪,刘丽莎,徐良苑,张旭然,李燕芳. 心理学报. 2019(05)
[2]正念训练提升3~4岁幼儿注意力和执行功能[J]. 李泉,宋亚男,廉彬,冯廷勇. 心理学报. 2019(03)
[3]学龄前儿童分配模式的传递效应:心理理论和共情的作用[J]. 谢东杰,路浩,苏彦捷. 心理学报. 2018(09)
[4]4~8岁儿童公平认知与行为差距:社会比较的作用[J]. 刘文,张雪,张玉,俞睿玮. 心理学报. 2017(12)
[5]社会认同视阈下的儿童群体社会排斥研究[J]. 张野,张珊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10)
[6]4~6岁幼儿经济博弈中的信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 李婷玉,刘黎,朱莉琪. 心理学报. 2017(01)
[7]团体间竞争对儿童社会行为的影响[J]. 许鑫,朱毅,肖春曲,李岩松. 应用心理学. 2016(02)
[8]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心理时间旅行[J]. 刘岩,廖平平,李华. 中国特殊教育. 2016(04)
[9]Lawrence’s Advocacy of Returning to Nature——The Analysis of Lady Chatterley’s Lover[J]. 单晓蓉. 科技视界. 2012(23)
[10]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改善儿童执行功能的磁共振成像研究[J]. 陈爱国,殷恒婵,王君,李鑫楠,宋争. 体育科学. 2011(10)
博士论文
[1]学前儿童抑制控制的发展、作用及促进研究[D]. 焦小燕.东北师范大学 2017
[2]对5-6岁数学学习困难儿童教育干预的研究[D]. 康丹.华东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3-6岁儿童在群体间资源不相等情境下的分配行为[D]. 张瑞.东北师范大学 2018
[2]群际情境下儿童分配公平认知及公平行为的发展[D]. 张婷婷.天津师范大学 2018
[3]大班幼儿器械操控能力与执行功能的相关及干预研究[D]. 张晨晨.华东师范大学 2018
[4]道德情绪在4~6岁幼儿分配行为中的作用[D]. 孙媛媛.南京师范大学 2017
[5]学前儿童竞争性测量问卷(PCQ)的修订及国内应用研究[D]. 谷玥姣.辽宁师范大学 2015
[6]分配对象和情境类型及移情能力对幼儿公平分配行为的影响[D]. 朱思颖.江西师范大学 2012
[7]5-6岁幼儿公平分配行为研究[D]. 张亮.华中师范大学 2012
[8]4~7岁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及其与相关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D]. 李媛媛.辽宁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32117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各个年龄组儿童面向不同对象的分配数量平均值
分配对象对4-6岁幼儿在合作和竞争情境中分配行为的影响:抑制控制的调节效应25η2=0.03]。年龄和分配对象具有交互效应,因此需要简单效应分析。首先,固定年龄条件考察各年龄组儿童面向不同对象分配物品数量的差异,4-5岁儿童分配给好朋友的物品数量显著高于分配给陌生人的物品数量[F(1,109)=6.86,P<0.05];5-6岁儿童分配给好朋友的物品数量显著高于分配给陌生人的物品数量[F(1,109)=28.97,P<0.001]。其次,固定分配对象类别考察面向不同分配对象儿童分配物品数量的年龄差异。在面向好朋友分配时,5-6岁儿童分配物品的数量显著高于4-5岁儿童分配物品的数量[F(1,109)=9.94,P<0.01];在面向陌生人分配时,4-5岁儿童与5-6岁儿童分配物品的数量不具有显著差异[F(1,109)=0.06,P>0.05]。结合图4-2可以得出,相比4-5岁儿童,5-6岁儿童分配给好朋友和陌生人的物品数量差距更大,即与4-5岁儿童相比,5-6岁儿童更容易受到分配对象的影响。图4-2年龄和分配对象交互作用图4.1.3.5合作情境中,抑制控制在分配对象对4-6岁儿童分配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采用多层次逐步回归分析探究抑制控制在分配对象对4-6岁儿童分配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首先,第一步进入年龄、分配对象、抑制控制,总回归方程显著,其中年龄、分配对象可显著预测儿童的分配行为。第二步进入分配对象与抑制控制的乘积项,总回归方程显著。年龄、分配对象能够显著预测儿童的分配行
硕士学位论文34由表4-3可知,在竞争情境中面向好朋友分配时,4-5岁儿童和5-6岁儿童分配给他人2个物品数量人数比例所占最多,超过一半的儿童分配物品表现为利己分配。为探究4-6岁儿童面向好朋友分配时的行为特点,将各个年龄段儿童分配给他人3个物品数量的人数(即公平分配)与低于3个物品数量的人数(即利己分配)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发现,在面向好朋友分配时,4-5岁儿童利己分配人数显著高于公平分配人数(χ2=5.25,df=1,P<0.05)。5-6岁儿童利己分配人数显著高于公平分配人数(χ2=5.07,df=1,P<0.05)。这说明在竞争情境中面向好朋友分配时,儿童选择利己分配的人数高于公平分配的人数。在竞争情境中面向陌生人分配时,4-5岁儿童和5-6岁儿童分配给他人2个物品数量人数比例最多。为探究4-6岁儿童面向陌生人分配时的分配行为特点,将各个年龄段儿童分配给他人3个物品数量(即公平分配)的人数与低于3个物品数量(即利己分配)的人数进行卡方检验。在面向陌生人分配时,4-5岁组儿童利己分配人数显著高于公平分配人数(χ2=19.8,df=1,P<0.001)。5-6岁组儿童利己分配人数显著高于公平分配人数(χ2=32.43,df=1,P<0.001)。这说明,在竞争情境中面向陌生人分配时,儿童选择利己分配的人数高于选择公平分配的人数。4.2.3.2竞争情境中,4-6岁儿童分配行为的年龄特点图4-3各个年龄组儿童面向不同对象的分配数量平均值由图4-3可以发现,5-6岁儿童分配给他人的物品数量多于4-5岁儿童分配给他人的物品数量。为进一步探究竞争情境中5-6岁儿童与4-5岁儿童分配物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儿童在不同卷入情境下基于资源价值的分配行为特点:内群体偏爱的作用[J]. 刘璐,肖雪,刘丽莎,徐良苑,张旭然,李燕芳. 心理学报. 2019(05)
[2]正念训练提升3~4岁幼儿注意力和执行功能[J]. 李泉,宋亚男,廉彬,冯廷勇. 心理学报. 2019(03)
[3]学龄前儿童分配模式的传递效应:心理理论和共情的作用[J]. 谢东杰,路浩,苏彦捷. 心理学报. 2018(09)
[4]4~8岁儿童公平认知与行为差距:社会比较的作用[J]. 刘文,张雪,张玉,俞睿玮. 心理学报. 2017(12)
[5]社会认同视阈下的儿童群体社会排斥研究[J]. 张野,张珊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10)
[6]4~6岁幼儿经济博弈中的信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 李婷玉,刘黎,朱莉琪. 心理学报. 2017(01)
[7]团体间竞争对儿童社会行为的影响[J]. 许鑫,朱毅,肖春曲,李岩松. 应用心理学. 2016(02)
[8]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心理时间旅行[J]. 刘岩,廖平平,李华. 中国特殊教育. 2016(04)
[9]Lawrence’s Advocacy of Returning to Nature——The Analysis of Lady Chatterley’s Lover[J]. 单晓蓉. 科技视界. 2012(23)
[10]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改善儿童执行功能的磁共振成像研究[J]. 陈爱国,殷恒婵,王君,李鑫楠,宋争. 体育科学. 2011(10)
博士论文
[1]学前儿童抑制控制的发展、作用及促进研究[D]. 焦小燕.东北师范大学 2017
[2]对5-6岁数学学习困难儿童教育干预的研究[D]. 康丹.华东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3-6岁儿童在群体间资源不相等情境下的分配行为[D]. 张瑞.东北师范大学 2018
[2]群际情境下儿童分配公平认知及公平行为的发展[D]. 张婷婷.天津师范大学 2018
[3]大班幼儿器械操控能力与执行功能的相关及干预研究[D]. 张晨晨.华东师范大学 2018
[4]道德情绪在4~6岁幼儿分配行为中的作用[D]. 孙媛媛.南京师范大学 2017
[5]学前儿童竞争性测量问卷(PCQ)的修订及国内应用研究[D]. 谷玥姣.辽宁师范大学 2015
[6]分配对象和情境类型及移情能力对幼儿公平分配行为的影响[D]. 朱思颖.江西师范大学 2012
[7]5-6岁幼儿公平分配行为研究[D]. 张亮.华中师范大学 2012
[8]4~7岁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及其与相关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D]. 李媛媛.辽宁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32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232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