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朝鲜族小学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03 04:13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有关法律明确提出,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始终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项重要任务。而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最高效的地点就是学校教育中的汉语课堂。汉语课程的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具有多重功能,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沟通的基础,也是连接多民族之间的纽带。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突出地表现在其教学行为上。因此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具有深刻意义。本研究以行为主义心理学、施良方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观察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S小学为个案,选择8名汉语教师并观察其汉语课堂教学情况并对课堂录音,通过对录音的转录分析统计数据,揭示课堂教学行为现状,总结朝鲜族小学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特点,找到朝鲜族小学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试图寻找问题成因并提出优化策略。通过统计分析,发现S小学朝鲜族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呈示行为与对话行为存在一些问题,指导行为的表现良好。具体体现为呈示行为中的导入行为、讲述行为、板书...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 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 汉语教学在民族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 朝鲜族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动态
        (二) 国内研究动态
        (三) 研究述评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核心概念界定
        (一) 朝鲜族小学汉语教师
        (二) 课堂教学行为
        (三) 呈示行为
        (四) 对话行为
        (五) 指导行为
第一章 关于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施良方教学理论
    第二节 关于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内深逻辑
        一、课堂教学行为的内涵
        二、课堂教学行为的要素
        三、课堂教学行为的价值
第二章 朝鲜族小学汉语课堂教师教学行为观察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个案点介绍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
    第二节 朝鲜族小学汉语课堂样态
        一、朝鲜族小学汉语课堂的双语特征
        二、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第三节 朝鲜族小学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观察结果
        一、呈示行为
        二、对话行为
        三、指导行为
    第四节 朝鲜族小学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比较分析
        一、不同类型教师讲述行为的比较分析
        二、不同类型、不同情境中教师板书行为的比较分析
        三、不同类型教师叫答行为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 朝鲜族小学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一、呈示行为
        二、对话行为
    第二节 课堂教学行为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的专业知识欠缺:课程与教学论乃至有效教学理论知识欠缺
        二、师范生职前教育实践性教学与新教师职前培训不足
        三、备课时间不足,教师压力较大
        四、教师教学反思与自主发展不足
第四章 朝鲜族小学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策略
    第一节 整体优化策略
        一、充分备课,对教学环节做到心中有数
        二、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提升教师语言文字能力
        四、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平台
        五、减轻教师负担,合理分配时间
    第二节 具体优化策略
        一、呈示行为
            (一) 课堂导入要具有针对性,注意灵活变换方式
            (二) 讲授语言要简洁、富有感染力
            (三) 讲授内容应结构紧凑、逻辑性强
            (四) 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二、对话行为
            (一) 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
            (二) 扩大叫答范围,给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
            (三) 重视小组讨论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650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650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1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