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文化”传播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9 23:09
2016年以来,“丧文化”现象在网络空间异军突起。它以“丧”为标志,表现了青年人颓废、悲观的消极情绪,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作为一种亚文化,“丧文化”现象以青年为主体,以颓废为旗帜,以新媒体为平台。其背后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反映了当前社会环境与青年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这篇文章当中,重点通过对“丧文化”问题的探讨和分析,从文化内涵等角度实现深度研究,利用当下热门的各类符号等,从符号学理论分析丧文化的结构与功能、意义的建构、语言风格的建构。同时考察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传播和心理学等不同角度达到对问题的探索。“丧文化”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深远,此类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等大多有迹可寻。因此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做多方面分析,进而找到这一文化兴起的现实意义以及对应的价值观方面的变化。通过这一文化也能深入剖析当下的青年生活状态等社会性质的问题。除此之外,在次研究后,有望对“丧文化”现象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有利于我们理性对待其现状。最后,以反思丧文化背后隐藏的隐忧为整篇论文的落脚点,关注丧文化对青少年成长和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防范类似文化思想对主流文化的侵蚀和破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支柱,因此正确...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丧文化”研究现状
2.“丧文化”的相关研究
(1)符号学角度
(2)青年社会心理角度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一、“丧文化”概述
(一)“丧文化”的源起和发展
1.“丧文化”的源起
2.“丧文化”的表现形式
3.“丧文化”现象的传播
(二)“丧文化”生成的社会语境
1、转型期中国的社会语境:社会阶层固化阻塞青年向上的空间
2、后现代主义思想的繁荣:物质主义价值观削弱青年精神意至
3、网络社会的社会语境:大众文化的泛娱乐化
(三)“丧文化”典型案例
1.《马男波杰克》影视剧
2.“懒蛋蛋”表情包
二、“丧文化”传播路径解读
(一)“丧文化”的传播者和受众
1.“丧文化”传播者的演化
2.作为“商业收编”的受众
(二)“丧文化”传播内容演化方式
1.内容变革过程
2.“丧文化”特征分析
(三)“丧文化”的传播媒介
1.前期:社交媒体是主要阵地
2.后期:融合媒体和多种可能
(四)“丧文化”在传播中产生效果
1.自我保护方式
2.利用亚文化方式宣扬自我个性
3.群体认同的建构
三、“丧文化”传播现象的符号学解读
(一)“丧文化”与符号的关联轨迹
1.“丧文化”符号的语言标识
2.“丧文化”语言风格的建构
3.“丧文化”意义的建构
(二)丧文化的非语言传播
1.典型的行为符号传播——“葛优躺”
2.视觉符号的意义表达——“丧”表情包
3.听觉符号的意义表达——《感觉身体被掏空》
(三)“丧文化”的语言传播
1.“反鸡汤”——丧志语录
2.“丧”文案
四、对丧文化传播的反思与引导
(一)丧文化背后的隐忧
1、潜在的价值虚无主义蔓延
2、过度商业营销现象的出现
(二)丧文化的引导对策
1、社会层面:加强心理重视,注重引导
2、媒体层面:加强传播内容管理,宣扬主流文化精神
3、商业层面:控制“丧”文化产业规模,倡导大众商业理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94397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丧文化”研究现状
2.“丧文化”的相关研究
(1)符号学角度
(2)青年社会心理角度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一、“丧文化”概述
(一)“丧文化”的源起和发展
1.“丧文化”的源起
2.“丧文化”的表现形式
3.“丧文化”现象的传播
(二)“丧文化”生成的社会语境
1、转型期中国的社会语境:社会阶层固化阻塞青年向上的空间
2、后现代主义思想的繁荣:物质主义价值观削弱青年精神意至
3、网络社会的社会语境:大众文化的泛娱乐化
(三)“丧文化”典型案例
1.《马男波杰克》影视剧
2.“懒蛋蛋”表情包
二、“丧文化”传播路径解读
(一)“丧文化”的传播者和受众
1.“丧文化”传播者的演化
2.作为“商业收编”的受众
(二)“丧文化”传播内容演化方式
1.内容变革过程
2.“丧文化”特征分析
(三)“丧文化”的传播媒介
1.前期:社交媒体是主要阵地
2.后期:融合媒体和多种可能
(四)“丧文化”在传播中产生效果
1.自我保护方式
2.利用亚文化方式宣扬自我个性
3.群体认同的建构
三、“丧文化”传播现象的符号学解读
(一)“丧文化”与符号的关联轨迹
1.“丧文化”符号的语言标识
2.“丧文化”语言风格的建构
3.“丧文化”意义的建构
(二)丧文化的非语言传播
1.典型的行为符号传播——“葛优躺”
2.视觉符号的意义表达——“丧”表情包
3.听觉符号的意义表达——《感觉身体被掏空》
(三)“丧文化”的语言传播
1.“反鸡汤”——丧志语录
2.“丧”文案
四、对丧文化传播的反思与引导
(一)丧文化背后的隐忧
1、潜在的价值虚无主义蔓延
2、过度商业营销现象的出现
(二)丧文化的引导对策
1、社会层面:加强心理重视,注重引导
2、媒体层面:加强传播内容管理,宣扬主流文化精神
3、商业层面:控制“丧”文化产业规模,倡导大众商业理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94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794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