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虚假诉讼罪客观方面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25 09:11
  虚假诉讼行为入罪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法治意识的提高,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但随之而来的是对该制度无节制的滥用,且虚假诉讼的形式与种类也呈现多样化。究其本质,虚假诉讼是行为人以捏造事实,虚构证据等方式提起民事诉讼,使得法院陷入错误认识并作出错误裁判,从中获得非法利益的行为。虚假诉讼侵害的主要法益是司法秩序,首要保护的法益也是司法秩序,同时,对他人利益造成的侵害也是刑法所保护的。鉴于虚假诉讼行为在实践中纷繁复杂,刑法条文并不能完全给予明晰的指导,尽管出台了相关的司法解释,但仍有必要对热点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本文主要从虚假诉讼罪客观方面入手并进行探讨。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虚假诉讼罪概念的剖析以及对相似概念如诉讼欺诈,恶意诉讼等的区分,更好的理解目前存在的虚假诉讼行为;关注国外对类似行为的处理,横向对比更好理解立法背景以及我国立法的沿革。第二部分主要剖析“捏造事实”这一手段行为。“捏造事实”应当可以分为“积极的捏造”和“消极的隐瞒”。积极作为方面不仅包含最直观的“无中生有”,更需要涵盖“部分篡改”这一行为。另外司法解释对于“隐瞒部分事实”的行为需要更...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虚假诉讼罪概述
    1.1 虚假诉讼罪概念
        1.1.1 有关概念的分析
        1.1.2 本文的观点
    1.2 早期虚假诉讼行为的司法认定讨论
        1.2.1 诈骗罪说
        1.2.2 妨害作证罪说
        1.2.3 敲诈勒索罪说
        1.2.4 独立成罪说或无罪说
    1.3 虚假诉讼罪的立法审视
        1.3.1 域外立法概述
        1.3.2 我国立法沿革
2 “捏造事实”的理解与认定
    2.1 “捏造事实”积极作为的表现
        2.1.1 “无中生有”与“部分篡改”的分析
        2.1.2 “部分篡改”也应属捏造行为
    2.2 “捏造事实”消极不作为的表现
        2.2.1 “隐瞒事实”不作为的认定
        2.2.2 “隐瞒部分事实”有待规范
    2.3 “捏造事实”的分类
        2.3.1 “单方欺诈”的认定
        2.3.2 “恶意串通”的认定
3 “提起民事诉讼”行为的分析与认定
    3.1 “民事诉讼”的认定
        3.1.1 “民事诉讼”的性质
        3.1.2 “民事诉讼”的范围认定
    3.2 “提起”行为的认定
        3.2.1 “提起”行为立法内涵
        3.2.2 “提起”行为形式界定
        3.2.3 “提起”行为时间点界定
4 虚假诉讼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
    4.1 “妨碍司法秩序”的认定
        4.1.1 司法秩序的概念
        4.1.2 妨害司法秩序的解读
    4.2 “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认定
        4.2.1 “严重侵犯合法权益”的表现
        4.2.2 严重性的考量
    4.3 罪状叙述有待完善
        4.3.1 “妨害司法秩序”的必然性分析
        4.3.2 二者逻辑定位
        4.3.3 完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84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884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8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