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巢家庭的社区养老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城市空巢家庭的社区养老模式研究
【摘要】: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空巢家庭比例的不断升高,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社会竞争的激烈,城市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更为突出。基于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己经不能适应我国目前的形势,机构养老由于发展缓慢、收费高昂,无法满足大多数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要求。在这样条件下,社区服务在养老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社区养老不仅收费低廉,而且使老人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更受城市空巢家庭的欢迎。 本文主要以山西省太原市的国际大都会社区、南内环一社区,晋煤集团机关社区的部分空巢家庭的老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形式展开对目前我国城市空巢家庭的养老模式的选择和对现有社区养老服务的满意度的调查,并结合现行政策、数据和相关文献进行研究。 本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和城市空巢家庭比例增多,提出城市空巢家庭老人如何养老成为关系这些老年人晚年生活社会保障的重要问题;第二部分对我国现有养老模式的分析,通过老年人需求供给模型,结合对山西省太原市的国际大都会社区、南内环一社区,晋煤集团机关社区的空巢家庭的老人的养老模式的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分析现有的家庭养老模式和机构养老模式面临的冲击和困境,提出新形势下社区养老模式更适合城市空巢家庭;第三部分结合国内外社区养老成功经验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搜集相关信息,启示建立新的社区养老模式;第四部分对社区养老模式的优越性、可行性、制约因素进行一一分析,总结其适用性;第五部分在分析和总结这些社区养老服务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城市社区养老体系的总体框架及具体内容。第六部分是推进社区养老模式发展的措施;第七部分是全文总结,概括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和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构建城市社区养老体系的总体框架及具体内容这部分中,本文提出社区养老的主要载体是社区,这里指的社区是以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区域为范围的;社区养老的参与主体是政府、非营利组织、志愿者三方,他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责与任务;社区养老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家的财政补助、社会力量捐助以及社区自筹的方式来筹集;社区养老的主要内容是由社区照顾、社区活动、社区医疗三大体系来满足老年人需求。在推进社区养老模式发展的措施这一部分,提出要先试点再推广,要加强主体参与、资金筹措、人员培养,加之优惠政策出台,最终实现我国城市空巢家庭在社区养老的目标。
【关键词】:老龄化 城市空巢家庭 社区养老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669.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4
- 1. 绪论14-20
- 1.1 选题依据14-15
- 1.2 关于养老模式的研究动态15-17
- 1.2.1 主张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15-16
- 1.2.2 主张以机构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16
- 1.2.3 主张以社区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16-17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对象及方法、创新点17-20
-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17-18
- 1.3.2 研究对象及方法18-19
- 1.3.3 创新点19-20
- 2.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城市空巢家庭的状况20-28
- 2.1 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其发展态势20-23
- 2.1.1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20-22
- 2.1.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22-23
- 2.2 城市空巢家庭的趋势化23-26
- 2.2.1 “空巢”家庭及准(类)空巢家庭24-25
- 2.2.2 “空巢”家庭及准(类)空巢家庭形成的原因25-26
- 2.3 人口老龄化和城市空巢家庭趋势化导致的养老问题26-28
- 2.3.1 家庭养老供养资源不足26
- 2.3.2 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供给缺乏26-27
- 2.3.3 现有老年福利设施不能满足需求27-28
- 3. 目前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养老供需分析28-38
- 3.1 城市空巢家庭的老年人的需求29-32
- 3.1.1 城市空巢家庭的老年人的需求层次29-30
- 3.1.2 城市空巢家庭的老年人的需求状况30-32
- 3.2 城市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养老的供给状况32-35
- 3.2.1 城市空巢家庭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的供给方状况32-33
- 3.2.2 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顾的情况33
- 3.2.3 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的情况33-34
- 3.2.4 社区为老年人参加活动提供资源配置的情况34-35
- 3.3 我国目前城市空巢家庭的养老模式的分析35-38
- 3.3.1 家庭养老模式的局限性——家庭养老功能弱化35-36
- 3.3.2 专业机构养老方式的局限性——供给存在诸多不足36-38
- 4. 社区养老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启示38-44
- 4.1 社区养老模式的兴起38-39
- 4.2 发达国家社区养老的发展和启示39-41
- 4.2.1 发达国家社区养老的发展39-40
- 4.2.2 发达国家社区养老的启示40-41
- 4.3 国内部分地区社区养老的发展及启示41-44
- 4.3.1 国内部分地区社区养老的发展41-42
- 4.3.2 国内部分地区社区养老的启示42-44
- 5. 社区养老模式的适用性分析44-50
- 5.1 社区养老模式的优越性44-46
- 5.2 社区养老模式的可行性46-47
- 5.2.1 社区养老模式的政策依据46
- 5.2.2 社区养老模式的组织基础46
- 5.2.3 各地已积累了一些经验46-47
- 5.2.4 老年人对社区养老的认同47
- 5.3 社区养老模式的制约因素47-50
- 5.3.1 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需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差距47-48
- 5.3.2 制约社区养老的因素48-50
- 6. 城市空巢家庭社区养老模式的构建50-58
- 6.1 城市空巢家庭社区养老模式构建的总体思路50
- 6.1.1 构建的指导思想50
- 6.1.2 城市空巢家庭社区养老模式的构建的思路50
- 6.2 城市空巢家庭社区养老模式的运行50-58
- 6.2.1 参与主体50-54
- 6.2.2 资金来源54-55
- 6.2.3 设施来源55
- 6.2.4 服务项目55-58
- 7. 推进社区养老模式发展的措施58-60
- 7.1 进行社区养老模式试点社区的选择58
- 7.2 政府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发展58-59
- 7.3 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及人员的培养59-60
- 8. 结论和不足60-61
- 参考文献61-64
- 附录64-67
- 致谢67-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珊;;城市居民的养老意愿调查——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J];传承;2011年17期
2 周莉娟;;老年公寓旅游开发利用分析[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5期
3 张秀莲;;山东省居家养老实施状况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4 叶晟婷;;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实践——以浙江平湖为例[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7期
5 陈果果;蒋培余;;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新农村养老模式的探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1年12期
6 毛慧琼;;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责任及路径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7 曹慰英;;从贝弗里奇报告分析中国延长退休年龄的可行性[J];法制与社会;2011年19期
8 李静怡;;河北省老年人精神需求及幸福感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9 姜月;徐逸君;;对推进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思考——仅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10 柳清瑞;金刚;;人口红利转变、老龄化与提高退休年龄[J];人口与发展;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尔亢;梁勋厂;高柏成;王红;赵要武;刘佩文;田莹;;湖北地区2500例不同职业老年人健康水平调查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沈辉;;老龄化与妇女[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3 牛兴华;;中国老龄化问题及对策[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于怀宜;;健康的老龄化与社区服务[A];江苏老年社区服务——学习贯彻老年法暨老年社区服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5 张文范;;我国人口老龄化与战略性选择[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石祥记;;实现社会健康老龄化的对策[A];充分利用老龄人才资源为科教兴国做贡献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7 杨中新;;区域老龄化之后的人口产业政策[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应稚;;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和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初探[A];老年学论文集——福建省首次老龄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1995年
9 邱酬恩;;浅谈老年人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健康的老龄化[A];抚州市老年体育科研论文选集[C];2003年
10 李从英;李城;;老龄化与健康长寿[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庆云;老龄化:不是全局,影响全局[N];安阳日报;2005年
2 杨丰文;上海渐趋老龄化[N];中国改革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王海达 实习生 郑瑶;劳动力问题考验“老龄化”中国[N];重庆日报;2005年
4 陈志萱;世界老龄化 难题待破解[N];经济日报;2005年
5 葛炜;关于“老龄化”[N];健康报;2002年
6 本报评论员 齐东向;应对老龄化加速的挑战[N];经济日报;2004年
7 吴小莉;老龄化没啥可怕的[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潘剑瑾;为老龄化的投入是投资不是消耗[N];中国老年报;2004年
9 贺丽莉;老龄化大潮迎面来 养老理财问题凸现[N];中国保险报;2002年
10 田雪原;关注老龄化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老龄化与养老保障宏观经济效应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罗淳;从老龄化到高龄化[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程馨;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4 许非;快速人口转变后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8年
5 刘永平;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7年
6 王乃合;房地产价格变动对城市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荆涛;长期护理保险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陈谊娜;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白远良;中国卷烟消费及其对医疗支出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10 李星;我国养老表现制度经济分析及运行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城市空巢家庭的社区养老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2 齐国华;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栾伟华;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杜翠欣;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胡泊;吉林省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会保障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夏秀梅;我国开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7 贾辉;养老保险的模式比较与模型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赵文平;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理论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05年
9 徐忠芳;重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孙晋富;老年人参与社会的中日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51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851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