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惠特尼双年展的“美国性”研究:“一个展览”与“一个国家”

发布时间:2014-09-26 20:49

【摘要】 作为艺术生产的重要机制,艺术展览已是艺术文化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运转直接连接着艺术资本的运作、艺术生态的良性循环、公众生活的文化提升,乃至一个国家文化身份的塑造。美国的“惠特尼双年展”便是这种情况的直接体现,它通过对艺术的策划与展示,构建并传达着美国的国家身份、价值和梦想。论文通过对惠特尼双年展的个案研究,分析美国当代艺术生产机制与美国国家文化建构间的关系,一方面试图呈现相对成熟的展览运作机制情况,另一面探索展览的国家属性,以及这种属性与艺术形式、文化发展,乃至国民生存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论文分为“‘惠特尼双年展’的‘美国性’”、“格特鲁德·范德比尔特·惠特尼的‘遗产’”、“‘惠特尼双年展’在1993”、“新千年以来的美国与‘惠特尼双年展’”四个部分。“‘惠特尼双年展’的‘美国性’”从美国艺术的发展回溯“美国性”的缘起,分析艺术与国家文化、政治、民众、乃至当代艺术家的关系。第二章主要探索惠特尼双年展成立的初衷,以及对惠特尼双年展有贡献的人物与事件。第三章是美国艺术对“美国性”的表述,以有争论的艺术事件和艺术作品为案例,探讨这些艺术事件与作品背后的国家意识。最后一部分将焦点放在惠特尼双年展的未来走向上,试图呈现美国国家文化生活与当代艺术间的紧密关系。“展览与国家”是一个开放性命题,注定了论文研究的跨度与广度。论文以艺术学为主体,结合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理论,从而梳理展览机制与国家艺术之间的关系,因而,论文涉及到理论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文本精读、语境分析、图像解读,乃至风格研究等方法,以便研究结果得到精准有效的保证。 

【关键词】 美国性; “惠特尼双年展”; 当代艺术; 


引言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涌现展览热潮,各种展览机制与艺术发展的关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作为艺术生产的重要机制,各种艺术年展不仅仅是艺术的重要展示场所,也是国家经济和政治力量角力的重要场域,已成为一个国家艺术文化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另外,国内双年展有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此时,对美国当代艺术及惠特尼双年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为我国的艺术生产提供一种借鉴方式,推动艺术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从而促进我国艺术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提升国家的艺术质感。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传播众多方式中,艺术展览以特殊的方式发展与演变,以及展览如何影响艺术史、艺术世界、文化记忆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当下的讨论热点。论文的选题正是基于当代艺术的发展,对展览与国家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为我国自身展览的学术与理论知识建构提供依据,以提升我国展览的艺术质感,促进当代艺术的发展。其次,我国正处于艺术体制改革的转型阶段,需要大量的学术理论知识参与艺术体制的转型与重塑,尤其需要在全球视野下,重新清理与认识当下各种艺术的生产机制,进而还原这些生产端口的真实情形,为我国当下的艺术实践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艺术实践也应立足于更大的语境,审视社会、艺术、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论文对美国当代艺术的演变发展研究,可为我国的自身探索提供另一种思考途径。
............

第一章“惠特尼双年展”的“美国性”

第一节“美国性”的缘起
美国艺术演进不断延伸,对新文化阐释,艺术家愈发地意识到自己身为美国艺术家的使命,想要通过艺术来证明美国的存在。对美国特质的探索和发现在美国世纪年代的美国风景画复归运动时达到极点。这场运动包括了像沙文主义批评家托马斯格雷文的言论,以及背离了在美国艺术中寻求国家认同的各种政府艺术项目。世纪早期,这种探寻似乎一度变得自由和幵放,日趋制度化;美国人的自我认知和界定幵始倾向本土主义。像斯图尔特戴维查尔斯伯奇菲尔德、查尔斯希勒、查尔斯徳穆斯爱德华霍泊,以及早期的托马斯哈特本顿等艺术家已经开始展现这种美国人的自我特质。

第二节1973“惠特尼双年展”的文化争论
19世纪末美国艺术十分保守,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的成立也正是想要创造一个专心致力于美国艺术的机构,最大限度的收藏并展出美国卓越艺术家的作品。一方面是为了摆脱欧洲文化对美国的“殖民统治”,赢得艺术文化的独立;另一方面以此发掘同时代的美国本土艺术家,尤其是年轻艺术家,推广美国的当代艺术,展示美国当下多元文化的社会形态。自1932年“首届当代美国绘画年展”开始,便秉持这一理念,设定了之后年展乃至“惠特尼双年展”的价值走向,用艺术与美国的文化、政治、经济对话,引导、建构“美国”艺术,展现美国的艺术质感。而且之后惠特尼双年展的创办也只针对美国本土艺术家,发掘同时代的,尤其是年轻艺术家,且主要以推广美国当代艺术为落脚点,展示美国当下多元文化的社会形态。

第三章“惠特尼双年展”在1993.........................36
第一节美国艺术的“多元文化主义”转向...........................36
(一) 艺术“文化战争”的启示.....................36
第四章新千年以来的美国与“惠特尼双年展”.......................51
第一节“惠特尼双年展”的价值走向...................51
第二节全球主义下的美国艺术话题...................52
结语“惠特尼双年展”与当代艺术展望........................................56

第四章新千年以来的美国与“惠特尼双年展”

第一节“惠特尼双年展”的价值走向
2000的展览巳显示出惠特尼双年展的艺术张力,不仅有极具政治色彩的作品,而且扩大展览内容的维度,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也被纳入其中。只对美国艺术家开放的规定也逐渐转变,展示在美国语境下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作品。之后在年惠特尼双年展中,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馆长马克斯韦尔安德森说道:“当代艺术世界的正统性被接二连三地建立起来,并周而复始地撞击着的革命、批评的应对和市场的力量。许多艺术博物馆支持那些价值已被证明的艺术,而惠特尼双年展抵抗着这种趋向,此举令人尊重”。自2000年9.11“事件”之后,全球政治经济的转变引发了当代艺术的革新,艺术及相关机制都需要确立新的标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此届展览试图影射当代艺术的整体风貌、记录社会文化景观的转变,这也反映出惠特尼把这届展览作为美国当代艺术的总结和当代艺术新的起点的意图,这也似乎在为新千年艺术的发展做铺塾。

第二节全球主义下的美国艺术话题
然而,这届展览引发了艺术与劳动组织却的质疑——参展者都是无报酬的,这场双年展对艺术与文化工作者来说的意义在何处?该组织的代表向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寄发了一封公开信,表达了他们对双年展的态度。他们认为双年展以艺术工作者的劳动为代价,为收藏家、受托人以及企业家带去利益。他们指出,惠特尼双年展自世纪时成立时,国家都还处在发展阶段,但已经显示出想要展示国家伟大艺术文化作品及成就的决心。但当时有关美国艺术的评论为数不多,而且对艺术的财政支出也并不多。然而惠特尼双年展却以自己的资源去挖掘创造力,发展出一种可持续的文化模式。
...........

结语“惠特尼双年展”与当代艺术展望

惠特尼双年展与美国当代艺术的建构与推进紧密相连,它的艺术生产方式牵引着艺术机制内部的结构变化,并以此方式推动国家的艺术的转型,回应国家的文化诉求。惠特尼双年展对国家文化事件的间接影射、艺术叙事的创新,都使之成为美国当代艺术的“先锋者”。其艺术展示了美利坚众合国的多种族社会形态,对美国的民族特性、美国的中心价值观,以及个人经验给予直接的视觉体现,进而呈现具国家色彩的“美国性”艺术,推动美国艺术的前进及多元艺术生态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年间,多样的、充满矛盾的艺术已成为历史,人们也会以各种视角回顾和追溯它们。新锐的艺术家将延续艺术的创造力和成果,呈现美国杰出的艺术作品。艺术家、策展人等对待历史和文化实践的方式和态度已会发生转变,推进艺术史的发展、拓展艺术文化研究将继续成为新世纪艺术的主题。而艺术家要在跨国创作和混合风格的基础上,实现当代艺术的革新,引导新的艺术主题,以及艺术市场的走向,进而改变人们观看艺术的方式。但当下我们仍然需要思考两个问题: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美国?
..............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9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9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1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