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02:25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民 网络政治参与 网络群体性事件 网络公民
【摘要】: 互联网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人类的活动方式,并在政治领域引发了一次新的革命,电子民主、电子政务、网络监督等新兴的政治参与方式不断涌现。网络技术下的政治参与扫清了直接民主回归的障碍,减少了公民政治监督的成本,构建了培育公民意识的平台,但网络政治参与又存在着“非理性”参与的隐患、道德约束缺失的可能,并对国家安全构成新的威胁。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相继产生了网络问计、网络反腐、网络问政等形式的网络政治参与,并出现了网络群体参与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这一特殊现象。在这种全新的政治生态下,如何引导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成为摆在政府、公民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界定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产生、发展阶段和现状进行了研究,并重点关注了我国网络群体政治参与的表现形式——“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而讨论了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利弊,最后提出了推进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网民 网络政治参与 网络群体性事件 网络公民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621.5
【目录】:
- 中文提要4-5
- Abstract5-8
- 一、导论8-12
- (一) 选题的原因8-9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11-12
- 二、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12-17
- (一)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要素12-15
- 1、参与的主体12-14
- 2、参与的客体14
- 3、参与的载体14-15
- (二)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15-17
- 1、参与方式的直接性15
- 2、参与主体的平等性15-16
- 3、参与成本的廉价性16-17
- 三、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产生及其发展阶段17-23
- (一)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产生17-19
- 1、互联网技术的支持17-18
- 2、制度供给不足的结果18
- 3、直接民主的价值追求18-19
- (二)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阶段19-23
- 1、萌芽阶段(1996 年初至2002 年初)19-20
- 2、起步阶段(2002 年底至2006 年初)20-21
- 3、初步发展阶段(2006 年中期至2007 年底)21
- 4、快速发展阶段(2008 年初至今)21-23
- 四、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23-34
- (一)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23-30
- 1、网民个人23-25
- 2、网络群体25-30
- (二)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30-34
- 1、电子政务30-31
- 2、政治博客31-32
- 3、政治论坛32-34
- 五、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利弊分析34-40
- (一)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优点34-37
- 1、有利于弥补制度供给的不足维护政治稳定34-35
- 2、有利于降低公民参与的成本提高参与程度35-36
- 3、有利于减少民主扩大的代价稳步扩大民主36-37
- (二)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弊端37-40
- 1、网络的隐蔽性易导致公民参与的非理性37
- 2、网络的两面性易导致参与威胁国家安全37-38
- 3、参与机制的不健全易导致政府回应性缺失38-40
- 六、有序推进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若干思考40-46
- (一) 政府:公开、回应、责任40-42
- 1、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40
- 2、尊重网络民意 增强政府制度性回应40-42
- 3、实施科学管理强化政府网上责任42
- (二) 网民:能力、理性、利他42-44
- 1、提高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42-43
- 2、培养理性、利他的网络公民43-44
- (三) 网络生态:健康、法治44-46
- 1、加强网络道德体系的建设44
- 2、加快网络政治参与的立法44-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49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9-50
- 后记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茅亚萍;浅析网络的匿名传播[J];当代传播;2003年06期
2 沈远新;信息化条件下的社会政治保存[J];政治学研究;1999年03期
,本文编号:991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991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