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鲁艺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12-29 04:33

  本文关键词:鲁艺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鲁迅艺术学院 鲁艺人 鲁艺精神 文艺人才 精神家园


【摘要】:鲁艺精神是鲁迅艺术学院师生(简称“鲁艺人”)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形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优良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它形成于延安时期,内涵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想信念精神、为工农兵创作和服务的文艺精神、民主严肃和注重实践的治学精神以及勤劳刻苦和艰苦奋斗的学习创业精神五个方面的精神特质。鲁艺精神虽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和传承的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等众多革命精神中的一种,但是鲁艺精神的承载者和实践者是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想信念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鲁艺人,禀赋鲁艺精神的鲁艺人体现出了文艺人才所应具有的精神思想风貌,铸就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文化以及新中国建设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辉煌篇章。当前,文艺界存在有数量缺质量、低俗泛滥、浮躁之风、抄袭模仿、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不良现象和不良风气,这些不良问题严重影响了国人精神家园世界之建设,所以欲正文风必先纠人(创作者)之精神思想。对此,习总书记从2014年10月15日的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到2016年11月30日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专门面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就文艺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可见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对文艺人才的重视,对广大文艺人才精神思想家园健康状况的重视,所以,如何将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落到实处,纠文艺人才的精神思想,以及做好文艺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紧迫的问题。因此,本文立意从对鲁艺精神形成条件、形成的载体和内涵等方面的探析中挖掘可供当前培育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求、符合中国精神要求的文艺人才的精神思想源泉,为当前加强文艺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可靠的借鉴经验和教育目标航向。鲁艺精神形成的载体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这所集文艺教育、文艺创作、文艺研究与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院校,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革命文艺院校,无论是其诞生还是发展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历史脉搏。所以,对鲁迅艺术学院的教育实践活动及鲁艺人精神思想特质的考察必须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和历史环境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加以具体分析,对其当代价值的界定更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加以分析总结,既不能走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沼泽,也不能以偏概全,奉行拿来主义,而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分析和研究。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的运用前提是对鲁迅艺术学院相关历史的全面把握,于是本文还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通过从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鲁艺旧址纪念馆、国家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万方网等途径搜集到的历史文献资料,运用逻辑分析法,对获得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分析解读回现延安时期的鲁迅艺术学院状貌以便对鲁艺精神有较清晰、准确和全面的把握。最后,在对延安时期鲁迅艺术学院的教育实践思想与活动以及鲁艺人的精神特质等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从中寻找对当前文艺人才的精神家园建设培养提供有益的历史支撑和历史经验,并为践行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提供经验借鉴和寻找一条实践路径,因为研究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也只有应用于实践中的理论才能证明其科学性;另外,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鲜明实践特点的教育活动,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所以鲁艺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的研究决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分析总结,而应是注重它对当代文艺人才精神家园建设的实践指导作用和启示作用。总之,本文希望通过这些方法,能够从历史学、教育学、哲学、政治学、文艺学、美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多学科角度,采取整体研究与个别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社会、历史、政治和文化整体的背景中研究鲁艺精神,力图对鲁艺精神做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本文以鲁艺精神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鲁艺精神的形成条件进行分析阐释。于是,本文从鲁艺精神形成的陕甘宁边区这片土壤谈起,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在这样相对封闭稳定的地域环境中激发了边区军民强烈的文化艺术生活需求,加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对陕甘宁边区军民的思想文化教育,使得鲁迅艺术学院的创立及其日后鲁艺精神的形成成为可能。其次,本文对鲁艺精神形成的载体——鲁迅艺术学院的创立、教育状况等发展历程作了详尽描述,从鲁艺人的教育、学习、生活和战斗实践中探析其精神实质。第三,在分析总结鲁艺精神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载体的基础上,归纳了鲁艺精神的内涵,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想信念精神、为工农兵创作和服务的文艺精神、民主严肃和注重实践的治学精神以及勤劳刻苦和艰苦奋斗的学习创业精神五个方面的精神特质。第四,指出虽然鲁艺精神形成于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队伍在抗日战争实践中,培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绚丽辉煌的优秀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并对鲁艺精神的历史作用作了归纳。但是在当前培养文艺人才成为怎样的人,以及以鲁艺精神引领当前文艺人才的精神家园建设,丰富和夯实文艺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源,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艺人才发展状况讲话精神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最后,从鲁艺精神实践困境的角度,论述了在当今全球化趋势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情况下,社会思潮多样化,国人价值观多元化,加之传播媒介方式的日益更新,影响了鲁艺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在社会范围内的认知、传承和践行,特别分析了当前广大文艺人才的思想发展状况,令鲁艺精神的广泛和深入传播不甚理想。我们应从加强文艺人才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优化社会的文化思想环境和规范文艺人才的教育培养方面,积极践行鲁艺精神。让鲁艺精神在浓厚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土壤里、健康的社会文化思想环境中和规范的教育场域里,生根发芽,最终实现鲁艺精神在文艺人才的精神家园世界里茁壮成长的美好愿景。总之,本文认为,鲁艺精神在我国当前文艺人才的精神家园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我们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推动广大文艺人才积极践行鲁艺精神,秉承鲁艺精神传统的文艺人才才能以健康饱满的精神思想内涵创作出内涵丰富、积极向上的满足国人需求的文艺作品,实现“文以化人”、“文以育人”的目的,才能真正贯彻和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092


本文编号:1348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348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0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