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和谐社会视域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3年
和谐社会视域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研究
徐景一
【摘要】: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深刻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与资本的冲突,但是劳动与资本毕竟是经济发展两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二者的有效结合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马克思在分析劳资冲突特别是劳资的人格化的冲突与矛盾的基础上,在全面描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实际上也勾画了劳动与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合作的可能性。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环境下,民营企业与劳动者依存合作,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但不可否认,当前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存在许多亟待解决问题,例如因薪酬、加班等劳资纠纷发生的集体停工,企业主逃逸引起的逃薪欠薪,劳动条件恶劣引起的经济赔偿。这些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但个案式与一事一议的碎片化解决方式无法保证处理机制的长效与公平,必须从制度构建角度出发,研究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基本经验的总结,更为制度化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明晰方向。因此,本文在和谐社会视域下,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观点为指导,针对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失衡现状,结合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支撑格局的有利条件,以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发展逻辑为演进基础,依据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发展阶段特点,通过规范研究与案例实证,研究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问题。 本文共由六章构成,围绕构建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现实可行性、发展规律性、设计阶段性特点在以下方面展开研究: 第1章绪论。包括选题背景与理论、实际应用价值,界定相关概念,文献回顾与综述,研究内容、重点与难点,研究思路与方法,预期创新之处。 第2章劳动关系理论综述与启示。①马克思劳资关系思想解析。马克思在生产、交换与分配领域论述了劳动与资本的必然对立与冲突,但同时,马克思在深刻阐述劳资对立关系过程中,蕴含着一定条件下劳动与资本合作的可能。对马克思关于劳资冲突必然性与劳资合作重要性进行全面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更为分析现阶段民营企业劳资冲突与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一种方向性视角,具有重要现实意义。②西方劳动关系理论综述与启示。现阶段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劳动关系与西方国家劳动关系发展路径路程有相似性,具有可比较性,以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关系制度变迁为借鉴与参照,可以避免或减少中国试错的代价。同时,必须看到西方劳动关系理论本身所嵌入的社会制度、经济技术环境、资源禀赋、文化环境与价值判断与中国现实条件迥异,其中隐含着西方社会对劳动关系的自有价值选择,因此直接引用西方理论,不能充分揭示与阐明现阶段中国劳动关系问题的复杂性与深刻性,因此,通过比较分析,有利于因地因时制宜,借鉴其有益经验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应对。 第3章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历史变迁与现状解析。劳动与资本关系的历史变迁与演进是符合历史实践和逻辑发展规律的。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发展既是劳动政策变化发展、中国工会变革、政府干预导向变化的历史自延,同时也蕴含着经济体制转型后劳动与资本关系由“正和效应”向“马太效应”发展的渐进轨迹。因此,研究过程必须注重历史考察与逻辑演绎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客观阐释其规律性的实质,得出历史与逻辑重合的正确结论。必须承认,现阶段民营企业中存在着明显资本主导的“资强劳弱”的劳资力量失衡格局,在劳资博弈力量对比、劳动制度供给、劳动力市场格局、劳动者组织等方面对其存在问题、特征原因及其失衡现状进行案例剖析和实证研究,是本文研究的基本理论前提。 第4章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支撑格局分析。劳动关系制度自身特点决定其演进是一个自发性制度变迁过程,一般为自下而上进行,并且受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依据劳动关系制度演变的规律,本文注重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对构建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决定作用,同时也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中深化劳动者个人经济自由、政府公平分配导向政策、增强劳动者博弈力量等制度环境、政策要素与典型案例是实现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支撑条件。 第5章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逻辑。市场经济理论的核心强调在尊重个人经济自由基础上,实现自觉、高效的经济合作与最佳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市场不会自觉自发实现劳资力量平衡。在目前“资强劳弱”型格局中,个体劳动者在同资本博弈中,如果仅仅凭借市场作用、得不到国家与制度支持,将很难有制衡资本、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能力。同时劳动关系是以经济关系作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其性质必然体现国家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制度性特征。因此,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逻辑应当是以个人经济自由为基础的劳动与资本的深度合作,因为这种演进逻辑既体现市场化劳动关系的本质,也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即以“共同富裕”与“社会和谐”为基础的劳动权益与资本权益的统一,,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第6章和谐社会视域下构建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基于对现阶段“资强劳弱”型劳动关系失衡格局的现实研究、对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支撑格局的深入分析、对和谐劳动关系发展逻辑的演绎归纳,本文认为构建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理性选择应当依据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发展特点分阶段设计:①劳动关系失衡阶段,构建国家指导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②劳动关系均衡阶段,构建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自主协调机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49.26;F276.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付红;;构建济南市中小企业合作型劳动关系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4年04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兴化;张立富;;企业多元雇佣的新制度环境分析[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2 汪立鑫;关于向计划经济转型动力的经济学解释[J];财经研究;2004年09期
3 罗润东;徐萍;;美国劳动关系研究综述[J];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01期
4 张秋惠;于桂兰;;东北民营企业家劳动关系信念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0年05期
5 乔健;;工会改革创新的理论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2期
6 乔健;;中国特色的三方协调机制:走向三方协商与社会对话的第一步[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7 郭金兴;;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劳动关系及其协调机制研究[J];桂海论丛;2008年04期
8 沈琴琴;;全球化下的劳动关系调整路径变化及其启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乔健;郑桥;余敏;张原;;迈向“十二五”时期中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和政策取向[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谢玉华;郭永星;;中国式工资集体协商模式探索——武汉市餐饮行业工资集体协商调查[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先蓉;邓晓宇;;高校贫困生现象:效率与道德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韩廉;刘淑梅;;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性别和谐的探索及其经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4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5 潘艳红;;论行政垄断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7 汪璇;;三十年来安徽职业阶层结构的变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杨卫军,韦苇;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周加来;朱芬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与市场行为的博弈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汪谦干;;“文革”前17年与新时期反腐败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开好;朱园园;;生态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观[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徐俊武;卢现祥;;公共支出、政府治理、部门效应与共享式增长——基于中国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5 宋妍;晏鹰;;社区共享资源自发供给的异质性效应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6 张震;;民有金融、民间财团和社区银行——基于浙江温州、台州案例的比较制度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7 付才辉;;制度的分层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8 钱忠好;冀县卿;刘芳;;外部利润、同意一致性与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创新——昆山富民合作社制度创新的理论解析[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9 王景新;麻勇爱;詹静;;江南村落土地的产权分化与制度安排——基于诸葛古村落土地契约文书的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10 王霞;;论政府在集体协商制度建设中的作用[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杨明;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夏雪;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制演变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赵宏霞;B2C环境下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8 徐连章;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李大良;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我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姜海光;国有控股企业所有权边界与财务战略取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徐平平;农地城市流转的交易成本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曹岩;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松;尼克松政府就业培训政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帅;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武笔;虚拟社会主体道德建设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勤;;北京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2 王俊杰;;利益协调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J];理论导刊;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杰;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梅;宋春艳;;构建吉林省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对策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9年06期
2 乔健;;工会改革创新的理论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2期
3 石美遐;;集体劳动关系与和谐社会构建[J];法学家;2007年02期
4 蔡昉;王美艳;曲玥;;中国工业重新配置与劳动力流动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8期
5 许晓军;李珂;;人事部经理与工会主席身份合一的角色辨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任小平;;会计信息与工资集体协商——理论与实务的几个问题[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姚先国;李敏;韩军;;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任小平;;中国工会:转型期的诉求责难与制度救济[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常凯,李琪;论我国三方协商机制的组织结构及其职能[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10 夏姆·J·卡莫思;陈生军;;制度变迁与经济理论——一种观点和一个折衷性综合[J];世界经济译丛;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田晶;[N];中国企业报;2010年
2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书记处书记 张鸣起 本报记者 潘跃 采访整理;[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义均;;未出具书面通知解除行为是否有效[J];中国劳动;2011年11期
2 欧阳骏;;当前我国市场化劳动关系的现状及走势[J];中国工人;2010年12期
3 李良波;;劳动关系综合性预警系统的构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4 娄梅;我国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及其法律调整——赋予事实劳动关系以法律地位[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5 朱元华;;劳动关系≠劳务关系——由一起劳务纠纷引起的法律思考[J];工友;2001年09期
6 李传刚;李正璧;;欠发达地区下岗与失业并轨如何处理劳动关系[J];山东劳动保障;2001年06期
7 王慧民;试析劳动价值论对协调劳动关系的指导作用[J];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四川省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的通知[J];四川政报;2003年23期
9 江边;;劳务工人的劳动关系在哪里?——深圳劳动学会副会长郑清钟谈有关劳务租赁和劳务承包问题[J];创业者;2004年04期
10 张道胜;;是劳动关系,还是承揽关系[J];就业与保障;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元;;国企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主要做法、问题和建议[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2 彭伟中;;商业秘密及其在劳动关系领域的保护[A];2003’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C];2003年
3 李晓园;;完善劳动关系管理制度 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赵祖平;;劳动关系领域的政府定位[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5 陈诗达;;2006浙江就业报告——劳动关系问题研究 摘要[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6 王健;;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再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诗达;;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关系变迁[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赵林中;;浅议和谐社会与和谐劳动关系[A];提升核心竞争力——浙江省经营管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汇集[C];2005年
9 陈诗达;;导论:和谐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和谐的基础[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10 陈诗达;;当前劳动关系的主要矛盾及原因[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N];工人日报;2005年
2 涂志;[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3 见习记者 王璐;[N];安阳日报;2006年
4 郜国祥;[N];安阳日报;2006年
5 张彦宁;[N];中国企业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于宛尼;[N];工人日报;2006年
7 河南省漯河市总工会主席 田爱华;[N];工人日报;2007年
8 傅进良;[N];衡水日报;2006年
9 王粲;[N];济宁日报;2007年
10 记者 陆占奇;[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勤;北京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评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2 李亮山;我国劳动关系政府规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田巍;和谐劳动关系的政治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4 高新会;论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5 周春梅;改制企业劳动关系的矛盾与化解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梁茵;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龚基云;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东昱;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的工会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崔玲;劳动关系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10 高杰;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秋福;论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界限及方式[D];广东商学院;2011年
2 柯四海;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3 徐立新;论事实劳动关系当事人的权益保护[D];郑州大学;2004年
4 解立峰;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闫明超;社会性规制框架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6 陈刚;河南省通信公司劳动关系改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王言斌;劳动争议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8 钱斐;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及其法律调整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9 石磊;四川石油管理局劳动关系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花蓓;上海市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和谐社会视域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5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95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