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6 18:23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进步,是时代的需要,是党和国家、社会和民众的需要,更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其要想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满足党和国家、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期待,就必须要从自身发展入手,产出优秀作品,培养优秀人才。而优秀作品的呈现和优秀人才的出现,除了社会环境氛围营造、媒体宣传推广、市场化商业化运营等社会“外因”积极介入外,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全面发挥艺术类高校和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根本优势,切实加强高等艺术教育尤其是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这一“内因”的发展,努力培养优秀流行音乐专业人才、产出优秀作品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深入推进高校流行音乐专业的发展建设、培育流行音乐人才也就日益为学界和乐界所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在社会和媒体广泛关注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融合发展、关注青年价值观引领并为之付出巨大努力的今天,作为向青年传播先进文化的主阵地,中国高校音乐教育尤其是流行音乐专业教育应如何找准定位、最大限度发挥育人作用,呼应社会、媒体关注和青年期待,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时代先声,变得更加重要和迫切。因此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切实加强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将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趋...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中国流行音乐相关研究
        (二)中国音乐教育相关研究
        (三)中国高校流行音乐教育相关研究
        (四)中国高校专业建设相关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应用价值
    五、创新点
        (一)理论研究注重史论结合
        (二)实践研究具有中国特色
第一章 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相关概念、本质特征与发展历程
    一、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流行音乐
        (二)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
        (三)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
    二、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本质特征
        (一)艺术性与通俗性
        (二)传统性与时尚性
        (三)传承性与创新性
        (四)统一性与独立性
        (五)综合性与跨域性
    三、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历史流变
        (二)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发展历程概述
第二章 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一、研究与设计方法
        (一)文献研究设计
        (二)访谈设计
    二、调查研究实施过程
        (一)文献研究调查对象与信息搜集过程
        (二)访谈研究调查对象与信息搜集过程
    三、调查研究结果汇总
        (一)文献调查结果呈现
        (二)访谈调查结果汇总
    四、基于调查研究结果的成绩概述与问题分析
        (一)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成绩概述
        (二)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第三章 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理论依据、目标定位与整体思路
    一、理论依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指导,以多学科理论基础为支撑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和青年思想
        (二)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四)音乐教师心理结构建构理论
        (五)存在主义课程与价值观
        (六)音乐流行理论
    二、目标定位:建设中国特色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培养有个性的新时代流行音乐专业人才
        (一)立德树人、培养至上
        (二)尊重规律、彰显个性
        (三)承典塑新、中西融通
    三、整体思路:“整合理念”与“内涵式发展”
        (一)基于“整合理念”的建设思路
        (二)基于“内涵式发展”的建设思路
第四章 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课程规划、教学设计与学科支持实践策略
    一、关于流行音乐专业课程规划方面的实施策略
        (一)建设“厚重扎实型”流行音乐专业基础课
        (二)建设“个性模块式”流行音乐专业主干课
        (三)建设“多元开放式”流行音乐专业选修课
    二、关于流行音乐专业教学设计方面的实施策略
        (一)完善音乐审美教学
        (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以文化人”
        (三)在教学过程中践行“创造教育”理念
    三、关于以学科建设促进流行音乐专业建设方面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规划流行音乐学科建设
        (二)深入推进流行音乐专业学术研究
第五章 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师资教材与基本保障实践策略
    一、关于流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严选、优出、精过程”培养模式
        (二)构建“流行乐府”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二、关于流行音乐专业师资与教材建设方面的实施策略
        (一)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综合型”教师队伍
        (二)统编核心教材、开发地方、校本和国际教材
    三、关于流行音乐专业社会服务与建设保障方面的实施策略
        (一)服务地方社会发展
        (二)建设流行音乐专业专属场地与设施
结论
    一、结论总结
        (一)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进行宏观设计
        (二)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要开展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探索
        (三)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的目标是培养有个性的新时代流行音乐人才
    二、创新与反思
    三、延展性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发展年表
    附录2 :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建设情况访谈提纲
    附录3 :五位流行音乐教育界资深专家访谈记录摘编
    附录4 :专业基础课《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100 首经典民歌
    附录5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经典流行音乐作品词例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维立体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涵[J]. 严蔚刚.  山东高等教育. 2018(03)
[2]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蕴及其实践[J]. 王希普.  山东高等教育. 2018(02)
[3]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从“推动”到“实现”[J]. 瞿振元.  评价与管理. 2018(01)
[4]普通高校流行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罗剑.  音乐创作. 2018(02)
[5]“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教学策略研究[J]. 周美彤.  黄河之声. 2017(23)
[6]从结构性自在到能动性自觉——音乐课决策文化提升路径研究[J]. 王盈莉,尹爱青.  文艺争鸣. 2017(11)
[7]高校教改之流行音乐专业学科建设构想[J]. 苏玥.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11)
[8]试析流行音乐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J]. 范宇,李洋.  黄河之声. 2017(21)
[9]国内音乐教育研究现状的知识图谱分析(2012—2016)[J]. 刘江峡,尹爱青.  中国音乐教育. 2017(11)
[10]流行音乐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关系[J]. 张京.  当代音乐. 2017(13)

博士论文
[1]音乐教育的心理调节功能研究[D]. 张晓敏.东北师范大学 2017
[2]文化视阈中的中国流行音乐研究[D]. 周晓燕.苏州大学 2013
[3]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D]. 任飞.山东大学 2012
[4]1978-2003年间中国城市流行音乐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D]. 王思琦.福建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高校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资源的调查与研究[D]. 曹建业.河北师范大学 2017
[2]手机媒介传播下我国流行音乐的符号特征及现象研究[D]. 王玥.深圳大学 2017
[3]论中国歌唱类选秀节目对我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D]. 彭依伊.江西师范大学 2016
[4]论我国流行音乐中的怀旧情怀[D]. 黄璐.湖北师范大学 2016
[5]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科特质研究[D]. 梁骏逸.上海音乐学院 2016
[6]当代中国流行音乐德育价值研究[D]. 刘昕.南昌航空大学 2015
[7]二十世纪上半叶东西方文化交融中的上海流行音乐研究[D]. 杨文莉.南京艺术学院 2015
[8]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传承[D]. 王鹏飞.陕西科技大学 2015
[9]中国流行音乐美学观念发展研究[D]. 常冬梅.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
[10]音乐选秀节目对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D]. 耿冉.武汉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90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190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6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