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中美关系中的“灰色地带”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4 10:29
  当前,国际秩序正处于自冷战以来最深刻的调整过程中,二战后所形成的国际体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尽管中美在软硬实力上的差距仍然明显,但中国的发展速度以及与美国相异的发展模式等因素使美国对中国的实力增长充满疑虑,认为中国过去通过一系列“不对等”的手段攫取了利益,力图规制中国进行更“公平”、“对等”的竞争,以并维护自身“资本——技术——创新”体制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在这一背景下,“灰色地带”相关问题引起了国际关系学界的关注,美国学界普遍认为在大国竞争回归的背景下,以中国、俄罗斯为代表的“修正主义”国家正在诉诸具有模糊性、不对称性与渐进主义特征的“灰色地带”手段威胁世界秩序与美国的国家安全。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学术议题,“灰色地带”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外学界对“灰色地带”行为的特征、“灰色地带”冲突升级模式的研究仍存在展开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与学界将中国的部分对外政策贴上了“灰色地带”手段的标签,鼓吹以更强硬的政策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本文从解析“灰色地带”的相关概念出发,阐述中美关系中存在的“灰色地带”问题,探讨“灰色地带”冲突对中美双...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中美关系中的“灰色地带”问题研究


“灰色地带”行为强度与效果的关系

模式图,模式,行为,领域


30设以巩固既成事实。在美方看来,中国的这一系列行为的目的并不仅仅局限于实现其领土主张,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造成既成事实挑战美国所主导的海洋秩序,进而在整个中美战略竞争中获得优势。1根据这一认识,美国学界认为在每个领域对中国的“灰色地带”行为都进行针对性威慑是不经济的,美国需要联合盟友强化现有秩序,通过“成本升级”策略增加中国为“灰色地带”行为付出的代价,从而在阻止中国改变现状的同时限制竞争的边界。三、“灰色地带”冲突易向其他领域扩散由于更多运用“非接触”式手段进行竞争,从表面上看“灰色地带”冲突与传统的战略竞争相比升级风险较低。然而,实际上“灰色地带”冲突同样会带来极高的升级风险。尽管行为体在选择诉诸“灰色地带”行为时的确有限制冲突强度、避免直接对抗的意愿,但对冲突强度的限制也压缩了冲突升级的空间,使冲突更有可能陷入僵局。由于矛盾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行为体诉诸“灰色地带”行为进行竞争的动机仍然存在,这会驱使行为体寻求将竞争扩散到其他领域。加之“灰色地带”行为体常常在多个领域综合运用“非接触”强制手段,“灰色地带”冲突的升级往往并不局限于同一个领域内,而是在多个维度上循环出现螺旋升级,对危机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难。这一升级模式如下图所示:图1-2、“灰色地带”冲突的升级模式这一升级模式在冷战期间美苏间的一系列冲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1961年的柏林危机、同1NathenP.Freier,etal,Outplayed:RegainingStrategicInitiativeintheGrayZone,Carlisle:UnitedWarCollegePressandStrategicStudiesInstitute,2016,p.38.

舆论,军事,行为,南海


)实践其单边主张。1这一系列行为构建了美国在海洋秩序问题上的逻辑基础,根据这一逻辑,美国将南海视为保障“航行自由”、确保重要航道开放性的关键地区,并臆测中国意图通过加强所谓“区域拒止/反介入(AD/A2)”能力把美国排挤出西太平洋,将中国视为其维持海洋秩序及在西太平洋地区军事优势的最大威胁。基于以上认识,美国在南海博弈中综合使用了一系列“灰色地带”手段,包括舆论攻击行为、民事行为、航行自由行动、前沿部署以及信号施压。根据行为强度不同,这一系列手段在“灰色地带”行为光谱中的分布如下图所示:图2-1:美国在南海博弈中运用的“灰色地带”手段尽管不属于非接触军事行为,但作为开展进一步非接触军事行为的舆论与法律基础,舆论攻击是美国“灰色地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秩序博弈中,美国利用其话语权与议程设置优势,将中国塑造为不遵守行为准则的现状破坏者,利用舆论优势抹黑中国。随着近年来包括南海、东海地区在内的海上主权争端日益激烈,美国政府开始纵容和鼓励域内其他国家侵犯中国海洋权益,将中国正常的执法维权活动污蔑为非法的“灰色地带”行为,拒不承认中国正当的领土与主权诉求,极力渲染中国的军事威胁以及在南海的军事活动能力,指责中国以“强硬的单边行为”破坏南海秩序、欺凌弱校同时,尽管美国在公开表态中认为海洋争端的解决1马得懿:《美国“航行自由行动”的逻辑实质和应对策略》,《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1期,第60-61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军职能与中美南海“灰色地带”竞争[J]. 陈永.  国际关系研究. 2019(05)
[2]中美战略竞争的限度与管理[J]. 刘丰.  现代国际关系. 2019(10)
[3]精准修正主义与美国对华海上“灰色地带”策略[J]. 陈永.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9(09)
[4]美国学界对“灰色地带”挑战的认知[J]. 戴正,洪邮生.  国际展望. 2019(04)
[5]“灰色地带”与中美战略竞争[J]. 沈志雄.  世界知识. 2019(11)
[6]“退出外交”与全球治理秩序——一种制度现实主义的分析[J]. 任琳.  国际政治科学. 2019(01)
[7]美国智库视角下的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J]. 王俊生.  东北亚学刊. 2019(02)
[8]“灰色地带”之争:美日对华博弈的新态势[J]. 归泳涛.  日本学刊. 2019(01)
[9]美国的逻辑实质与应对策略[J]. 马得懿.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01)
[10]中美战略竞争管控的制度主义分析[J]. 李开盛.  当代美国评论. 2018(04)

博士论文
[1]论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的非伪性[D]. 邵鹏鸣.外交学院 2018
[2]冷战后国际体系的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D]. 查晓刚.复旦大学 2014
[3]中国国际危机管理的公共关系战略[D]. 杨晨.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
[4]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 王巍巍.吉林大学 2011
[5]中国能源安全中的美国因素[D]. 周云亨.复旦大学 2011
[6]国际核危机及其管理研究[D]. 程晓勇.暨南大学 2009
[7]新时期中国海上危机管理研究[D]. 朱晓鸣.华东师范大学 2008
[8]1954-1955年中美台海危机管理研究[D]. 李云龙.中共中央党校 2007

硕士论文
[1]中美网络空间竞争与合作研究[D]. 王琦.延边大学 2018
[2]“9·11”事件后美国政府的危机决策研究[D]. 陈皓月.外交学院 2017
[3]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危机管理[D]. 郭凯.国际关系学院 2017
[4]中美战略关系定位的建构主义分析[D]. 郭芳翠.中共中央党校 2015
[5]中美间政治军事危机管理探析[D]. 徐阳阳.山东师范大学 2012
[6]基于国际危机管理的中美海上军事安全合作[D]. 丰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
[7]中美撞机事件分析[D]. 王华迪.外交学院 2009
[8]国际危机管理中的国内因素研究[D]. 章淑婧.华东师范大学 2009
[9]对抗的限度——1958年台海危机中的中美互动与危机管理[D]. 杨琳.外交学院 2004
[10]美国外交的危机管理决策机制——兼论其对中国的参鉴意义[D]. 王昶.外交学院 2001



本文编号:3229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229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d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