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风俗的司法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9 21:55
以善良风俗的本体作为善良风俗司法运用的研究基点,突破了以“习惯法”为研究基点的传统理论、过于关注社会稳定功能上善良风俗整体性秩序价值的研究向度以及思维模式上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割裂、秩序价值与自由价值分离的理论命题,着重研究了善良风俗所固有的个体性、民间性、自由性等原生价值所生成的系统与国家法系统之间平行、相互建构的可能性,透过个案取向、类案取向、实践取向下关于善良风俗的动态化、主体化分析来阐述其进入司法场域的诸多现象与意义。运用一种具有动态化、关系化、社会化、外部化的“法理”视角,探求善良风俗作为一种“法理”因素进入司法视野的过程,思维从法律内部扩展到法律外部,进而扩展到整个社会结构的整体环境中,关注个体行动、主体意识是如何与法律相互联结,关注日常生活与法律之间的互动关系,关注善良风俗与法律的双向作用机制,以类型化、个性化的典型案例为媒介,以个案取向的疑难论思维、以行为主体为中心的过程思维为研究思维,综合运用历史的方法、实证调查的方法、事件——过程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民众、法官等个体在相关场域内的话语、策略、意识、角色上的的叙述,来展示善良风俗在日常法律生活图画、司法文明浪潮、推进法治落...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我国善良风俗司法运用之研究综述及视角反思
(一) 善良风俗司法运用研究之“名”:对研究现状的外部观测
(二) 善良风俗司法运用研究之“实”:对研究现状的内部透析
二、研究思维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维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何为“善良风俗”——基于其内部独立价值的理论考察
第一节 风俗、习惯与习惯法在司法场域内的语词混同
第二节 善良风俗在属性上的若干层次——基于研究路径差异下的类型化整理
一、“个人性”:一种个人行为主义的研究路径
二、“集体性”:一种社会行为主义的研究路径
三、“规范性”:一种整体主义的研究路径
第二章 善良风俗何以“司法运用”?——基于其外部司法价值的实践解读
第一节 善良风俗司法运用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性——以对司法裁判文书的整理为基础
一、“善良风俗”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性色彩
二、在司法裁判中引入善良风俗的全国普遍性
三、在司法裁判中引入善良风俗“同案不同判”现象的全国普遍性
第二节 对统一善良风俗案件民事裁判尺度构思的现实解读——以规范性指导意见的整理为基础
一、较强的规范性特点:一种统一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规范
二、隐晦的实用主义逻辑:一种减少当事人反抗法院判决的逻辑
第三章 善良风俗与司法场域的融通——以“法律性”的建构为媒介
第一节 善良风俗进入法律运行过程的途径——立法之有限,司法之可欲
第二节 善良风俗在建构“法律性”过程中的位置
一、“法律”与“法律性”的区分
二、建构“法律性”的媒介:图式和资源
三、善良风俗与“法律性”建构
第三节 善良风俗案中司法场域对“法律性”实践的再生产
一、“工具主义”影响下的乡土法律意识生长
二、司法场域内乡土“法律意识”的多样化与可塑性
第四章 善良风俗在我国司法裁判中的运用现状研究——基于对司法裁判文书的分析与整理
第一节 司法裁判文书中法官运用善良风俗的情况概述
第二节 基于提出善良风俗主体的类型化整理
一、当事人作为善良风俗的提出主体
(一) 以善良风俗来佐证自己提出的案件事实
(二) 以善良风俗作为自己诉讼请求的依据
二、法官作为善良风俗的提出主体
(一) 法官运用善良风俗来查明案件事实
(二) 法官运用善良风俗来裁判案件
第五章 善良风俗司法运用之裁判路径研究——以法官主体为视角
第一节 法官在司法实践中运用善良风俗裁判模式的类型化整理
一、法官对善良风俗采取了“直接运用”的策略
二、法官对善良风俗采取了“重述性”的运用策略
三、法官对善良风俗采取了“隐含性”的运用策略
四、法官对善良风俗采取了“变通性”的运用策略
第二节 法官在“角色冲突”下所展现出的现实主义逻辑与策略
第三节 确立一种“可接受性”的裁判路径
一、法官的思维模式与言语表达
二、法官的人格特质与个人能力
结语:善良风俗在现代中国司法场域内的归宿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505944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我国善良风俗司法运用之研究综述及视角反思
(一) 善良风俗司法运用研究之“名”:对研究现状的外部观测
(二) 善良风俗司法运用研究之“实”:对研究现状的内部透析
二、研究思维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维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何为“善良风俗”——基于其内部独立价值的理论考察
第一节 风俗、习惯与习惯法在司法场域内的语词混同
第二节 善良风俗在属性上的若干层次——基于研究路径差异下的类型化整理
一、“个人性”:一种个人行为主义的研究路径
二、“集体性”:一种社会行为主义的研究路径
三、“规范性”:一种整体主义的研究路径
第二章 善良风俗何以“司法运用”?——基于其外部司法价值的实践解读
第一节 善良风俗司法运用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性——以对司法裁判文书的整理为基础
一、“善良风俗”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性色彩
二、在司法裁判中引入善良风俗的全国普遍性
三、在司法裁判中引入善良风俗“同案不同判”现象的全国普遍性
第二节 对统一善良风俗案件民事裁判尺度构思的现实解读——以规范性指导意见的整理为基础
一、较强的规范性特点:一种统一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规范
二、隐晦的实用主义逻辑:一种减少当事人反抗法院判决的逻辑
第三章 善良风俗与司法场域的融通——以“法律性”的建构为媒介
第一节 善良风俗进入法律运行过程的途径——立法之有限,司法之可欲
第二节 善良风俗在建构“法律性”过程中的位置
一、“法律”与“法律性”的区分
二、建构“法律性”的媒介:图式和资源
三、善良风俗与“法律性”建构
第三节 善良风俗案中司法场域对“法律性”实践的再生产
一、“工具主义”影响下的乡土法律意识生长
二、司法场域内乡土“法律意识”的多样化与可塑性
第四章 善良风俗在我国司法裁判中的运用现状研究——基于对司法裁判文书的分析与整理
第一节 司法裁判文书中法官运用善良风俗的情况概述
第二节 基于提出善良风俗主体的类型化整理
一、当事人作为善良风俗的提出主体
(一) 以善良风俗来佐证自己提出的案件事实
(二) 以善良风俗作为自己诉讼请求的依据
二、法官作为善良风俗的提出主体
(一) 法官运用善良风俗来查明案件事实
(二) 法官运用善良风俗来裁判案件
第五章 善良风俗司法运用之裁判路径研究——以法官主体为视角
第一节 法官在司法实践中运用善良风俗裁判模式的类型化整理
一、法官对善良风俗采取了“直接运用”的策略
二、法官对善良风俗采取了“重述性”的运用策略
三、法官对善良风俗采取了“隐含性”的运用策略
四、法官对善良风俗采取了“变通性”的运用策略
第二节 法官在“角色冲突”下所展现出的现实主义逻辑与策略
第三节 确立一种“可接受性”的裁判路径
一、法官的思维模式与言语表达
二、法官的人格特质与个人能力
结语:善良风俗在现代中国司法场域内的归宿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505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505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