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理论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9 13:07

  本文关键词: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理论与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十二五”期间,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和社会体育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特别是在群众体育领域。社区体育作为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整体情况直接影响着社区体育发展的水平,当前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总量不足、效率不高、结构非均衡的现实需要对社区体育资源配置问题展开研究。本文基于效率研究的视角,对社区体育资源配置进行理论探索,对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研究,为体育行政部门提高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优化配置结构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以社区体育资源配置行为和过程为研究对象,以31个省份和北京市43个基层社区为效率评价对象完成了本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社区体育资源是指在特定的社区范围内,满足社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包括有基础性核心社区体育资源要素(人、财、物、信息、组织等)和整体功能性社区体育资源要素(制度、文化、市场等)。基础性核心社区体育资源要素具有外部性、开放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区域分布的差异性特征;整体功能性社区体育资源要素具有功能性、累积性、强制性和引导性、自发性特征。同时社区体育资源具有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其产权属于公共产权,其产权特征主要表现为产权的分步排他性、消费权的非竞争性、产权规模的有限性。 (2)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系统是指社区体育资源配置行为和配置过程中诸要素的构成及影响配置行为的因素的集合,主要由配置主体、配置客体构成。配置主体包括有政府及其行政机构、社会(体育社团和群众体育企业)、社区居民三部分,配置的客体是人、财、物、信息、组织等资源。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系统具有开放有序性、整体涌现性、动态演化性、自组织性、与环境的互塑共生性等。其配置目标是追求资源配置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以满足社区居民的社区体育需求和保障社区居民享有体育权利。配置过程中应遵循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综合效益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政治、社会、教育、市场等环境因素影响着资源配置系统的运行过程。 (3)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方式是指体育资源配置时所采取的形式,但从本源上说,社区体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就是指配置社区体育资源的根本体制。配置方式可以分为计划配置方式、市场配置方式和混合配置方式。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是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配置方式。配置方法是指在规划、分配社区体育时采取的门路、程序等。社区体育的资源配置方法也可以分为粗放式的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方法和集约式的资源配置方法。在我国,由于体制、管理方式、技术手段、法制及社会监督等多种原因,政府作为配置主体主要采用的是粗放式的配置方法。国外许多国家都是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经济规律来配置社区体育资源,多采用集约式的配置方法。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政策是指为了处理好社区体育资源配置问题而制定并付诸实施的一系列方针、策略的总称。主要构成包括有财政政策、社会筹资政策、价格政策和市场管理政策等四个部分。 (4)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协调和分配社区体育资源,使配置后的社区体育资源达到最优组合而发挥最大效能。其更多强调的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转换效率——产出率,主要包含有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多种不同的效率值。基于“资源配置——效益”理论模型,采用经验选择、德尔菲法构建了拥有2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的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在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CCR模型、超效率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从配置主体和配置环境方面选取了11个指标进行回归分析,以分析影响效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5)我国社区体育资源配置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基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高,而技术进步指数的略微下降表明,现阶段社区体育资源配置主要还是基于资源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在配置的方法、方式及结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优化,以避免仅依靠投入量的增加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通过对31个省份的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分析,发现只有北京、吉林、山东等几个省份的配置效率较高,多数省份的效率值普遍较低。由测度结果可知,经济较好但配置效率不高的省份,资源投入相对充裕,但产出不足,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和配置结构非优化的问题。经济一般但配置效率相对较高的省份,并不是说已达到了优化配置的状态,只表明在现有产出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西部各省由于投入较少,而表现出较高的配置效率,其配置的规模效率未必在随机前沿面上。07-10年北京市43个样本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值处于逐步增长的趋势,其效率值的逐步提高,受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影响较大,投入产出的溢出效应较高。10年效率值小幅下降是受后奥运会时期社区体育资源的产出效益并未随投入的增加而大幅提高。 (6)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影响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结构、社区居民体育意识、群众体育组织对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区域经济水平对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与原假设并不一致,其主要是由于配置过程中存在着浪费现象。社区居民意识、教育水平对技术进步指数的提高具有显著效应。社区居民的体育意识对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效应。居民消费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人口规模和辖区面积、社区体育管理员数等指标对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7)分别从配置主体、配置客体、配置环境方面提出了提高配置效率、优化配置结构的对策。
【关键词】:社区体育资源 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效率 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812.4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9
  • 中文文摘9-13
  • 目录13-19
  • Contents19-27
  • 绪论27-49
  • 1. 选题依据27-29
  • 1.1 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群众体育指向需要对社区体育资源配置进行研究27
  • 1.2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与相对薄弱的群众体育物质基础、短缺的群众体育资源之间的矛盾需要对社区体育资源配置进行研究27-28
  • 1.3 社区体育资源的稀缺性需要对社区体育资源配置进行研究,并提高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效率28-29
  • 2. 研究意义29
  • 2.1 理论意义29
  • 2.2 现实意义29
  • 3. 文献综述29-43
  • 3.1 体育资源的相关研究29-32
  • 3.2 社区体育资源的相关研究32-35
  • 3.3 体育资源配置的相关研究35-40
  • 3.4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相关研究40-42
  • 3.5 小结42-43
  • 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43-45
  • 4.1 研究思路43-44
  • 4.2 技术路线44-45
  • 5. 研究方法45-49
  • 5.1 文献资料法45
  • 5.2 系统分析法45
  • 5.3 调查法45-46
  • 5.4 数理统计法46-47
  • 5.5 逻辑分析法47-49
  • 第1章 社区体育资源概述49-75
  • 1.1 社区体育资源的概念49-50
  • 1.2 社区体育资源要素的内涵50-51
  • 1.3 社区体育资源整体的特征51-53
  • 1.3.1 社会性特征51-52
  • 1.3.2 战略性特征52
  • 1.3.3 稀缺性特征52
  • 1.3.4 共享性特征52-53
  • 1.4 社区体育资源要素的分类53-54
  • 1.4.1 以社区体育资源的创生主体为分类标准的社区体育资源要素分类53
  • 1.4.2 以社区体育资源的内容特质及相互关系为分类标准的社区体育资源要素分类53-54
  • 1.5 社区体育资源要素的特征54-56
  • 1.5.1 基础性核心社区体育资源要素的特征54-56
  • 1.5.2 整体功能性社区体育资源的特征56
  • 1.6 社区体育资源要素系统的提出56-60
  • 1.6.1 社区体育资源要素系统57
  • 1.6.2 基础性核心社区体育资源要素子系统57-59
  • 1.6.3 整体功能性社区体育资源要素子系统59-60
  • 1.7 社区体育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60-69
  • 1.7.1 公共物品的概念和分类60-62
  • 1.7.2 社区体育资源公共物品属性甄别的依据62-64
  • 1.7.3 社区体育资源公共物品属性甄别的步骤64-65
  • 1.7.4 社区体育资源公共物品属性分析65-69
  • 1.8 社区体育资源的产权特质69-72
  • 1.8.1 公共产权的概念69-70
  • 1.8.2 社区体育资源公共产权的判别70-71
  • 1.8.3 社区体育资源产权特质分析71-72
  • 1.9 本章小结72-75
  • 第2章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系统理论研究75-103
  • 2.1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系统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75-77
  • 2.1.1 系统理论在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系统理论研究中的重要作用75
  • 2.1.2 资源配置理论是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系统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75-77
  • 2.2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系统的概念及构成77
  • 2.2.1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系统的概念77
  • 2.2.2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系统的构成77
  • 2.3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主体系统解析77-84
  • 2.3.1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主体系统的概念77-79
  • 2.3.2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主体系统的功能79-83
  • 2.3.3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主体系统的特征83-84
  • 2.4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客体系统解析84-89
  • 2.4.1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客体系统的概念84-85
  • 2.4.2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客体系统的范围85-87
  • 2.4.3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客体系统的特征87-89
  • 2.5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系统的分析框架89-102
  • 2.5.1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系统的目标89-90
  • 2.5.2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系统的配置原则90-92
  • 2.5.3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系统的配置行为与效果分析92-95
  • 2.5.4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系统的结构与特征分析95-98
  • 2.5.5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系统的环境分析98-102
  • 2.6 本章小结102-103
  • 第3章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方式、方法、政策及国际比较103-131
  • 3.1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方式103-110
  • 3.1.1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含义和决定因素103-104
  • 3.1.2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分类104-106
  • 3.1.3 我国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方式106-108
  • 3.1.4 国外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方式及启示108-110
  • 3.2 我国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方法110-118
  • 3.2.1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方法的含义110-111
  • 3.2.2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方法的决定因素111-113
  • 3.2.3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方法分类113-114
  • 3.2.4 我国现行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方法及成因114-116
  • 3.2.5 国外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启示116-118
  • 3.3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政策分析及国际比较118-130
  • 3.3.1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政策的含义和范围118-120
  • 3.3.2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政策的分类120-121
  • 3.3.3 我国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政策的内容121-126
  • 3.3.4 国外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政策及启示126-130
  • 3.4 本章小结130-131
  • 第4章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131-161
  • 4.1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的概念和内涵131-133
  • 4.1.1 效率131-132
  • 4.1.2 资源配置效率132
  • 4.1.3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的概念132-133
  • 4.1.4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内涵133
  • 4.2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内容133-135
  • 4.3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35-147
  • 4.3.1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136-137
  • 4.3.2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模型137-138
  • 4.3.3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38-147
  • 4.4 影响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分析147-149
  • 4.5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方法选择及模型的构建149-159
  • 4.5.1 效率测度方法的选取与模型的构建149-157
  • 4.5.2 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选取与模型构建157-159
  • 4.6 本章小结159-161
  • 第5章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161-193
  • 5.1 基于C~2R模型和超效率模型的省域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实证分析162-177
  • 5.1.1 基于C~2R模型的省域层面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测度结果分析163-165
  • 5.1.2 基于超效率模型的省域层面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测度结果分析165-167
  • 5.1.3 09-11年省域层面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167-169
  • 5.1.4 基于Malmquist指数的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变化分析169-177
  • 5.2 基于北京市基层社区的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测度177-186
  • 5.2.1 基于C~2R模型的基层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分析177-180
  • 5.2.2 基于超效率模型的基层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分析180-183
  • 5.2.3 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北京市基层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变化分析183-186
  • 5.3 影响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的因素分析186-190
  • 5.4 本章小结190-193
  • 第6章 社区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193-205
  • 6.1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客体方面193-198
  • 6.1.1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使用和管理,优化社区体育管理人员配置193-194
  • 6.1.2 继续加大财力资源的配置力度,强化配置结构的优化和区域平衡194-196
  • 6.1.3 加强群众性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积极促进标准化场地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对外开放和共享196
  • 6.1.4 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促使技术进步水平指数有效提高196-198
  • 6.1.5 加快社会体育组织的建设,形成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实现社区体育发展的社会化198
  • 6.2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主体方面198-200
  • 6.2.1 强化政府在社区体育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以配置政策为主要调控手段199
  • 6.2.2 增加社会在社区体育资源配置中的角色扮演,突出制度、市场和文化配置力协同机制的发挥199
  • 6.2.3 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有效提升社区居民体育需求的增长率199-200
  • 6.3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环境方面200-202
  • 6.3.1 积极调整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内部结构,促进资源配置结构优化升级200-201
  • 6.3.2 转变社区体育的发展方式,优先发展社区体育的制度选择201
  • 6.3.3 转化教育模式,强化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201-202
  • 6.3.4 完善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和方法202
  • 6.4 本章小结202-205
  • 第7章 研究结论和创新点205-211
  • 7.1 研究结论205-208
  • 7.1.1 社区体育资源的概念、内涵、分类、公共物品属性和产权特质205
  • 7.1.2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系统的提出及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目标、原则、配置行为与效果、配置特征和配置环境205
  • 7.1.3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方式、方法和政策205-206
  • 7.1.4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研究206
  • 7.1.5 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206-207
  • 7.1.6 影响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分析207
  • 7.1.7 提高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效率和优化配置社区体育资源的对策207-208
  • 7.2 创新点208
  • 7.3 研究不足和展望208-211
  • 附录1211-215
  • 附录2215-217
  • 附录3217-218
  • 附录4218-219
  • 附录5219-221
  • 参考文献221-235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235-237
  • 致谢237-239
  • 个人简历239-2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楼兰萍,虞力宏;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袁广锋,陈融,陈如桦,林远,邓壁娟;论城市社区体育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宋玉梅;李骁天;李龙;刘海元;;小康社会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相关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4 余涛;;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系统构建的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5 秦贺余,朱俊全;对体育资源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徐琼;技术效率与前沿面理论评述[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汪旭晖;徐健;;基于超效率CCR-DEA模型的我国物流上市公司效率评价[J];财贸研究;2009年06期

8 林浣芬;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形成及其历史特点[J];党的文献;1995年02期

9 刘可夫,张慧;论体育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配置[J];福建体育科技;1999年05期

10 张文娟;汪焱;;社区体育资源的开发及其价值[J];福建体育科技;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绪华;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实证分析与效率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娄峥嵘;我国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效率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3 胡永红;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东霞;城市社区居民满意度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谢正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的苏南地区全民健身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岳武;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屈文建;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理论与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52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a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