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5 18:43
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话语表达,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性质、任务、前途、动力、步骤等问题的系统解释。这一话语创生于近代中国人追寻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历史语境之中,与“中体西用”和“维新变法”的改良话语、三民主义话语、苏式革命话语共同构成了救亡与复兴的话语谱系。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的建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演变历程。20世纪20、30年代,毛泽东完成了革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化,同时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十六字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概念和论断。经过抗战初期的国共三民主义之争,毛泽东开始建构属于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意识形态话语,进而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的基本框架。具体而言,毛泽东提出并阐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性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两步走”的革命战略、“三大法宝”的革命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形式等话语概念。在话语渊源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实践的话语总结,它直接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断革命论、革命发展阶段论及殖民地国家革命理...
【文章页数】:2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对象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毛泽东政治话语研究评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海外毛泽东政治话语研究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话语
1.3.2 话语权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难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难点
第2章 从改良到革命:近代中国救亡与复兴的话语谱系
2.1 晚清西学东渐与儒学话语的近代困局
2.1.1 传统儒学话语的认同危机
2.1.2 西方近代观念的传入与新话语的勃兴
2.2 改良话语的兴起
2.2.1 “中体西用”
2.2.2 “变法维新”
2.3 三民主义话语的形成与嬗变
2.3.1 孙中山与三民主义话语的建构
2.3.2 三民主义话语的蜕变与异化
2.4 苏式话语在中国革命的实践
2.4.1 苏式话语的形成
2.4.2 苏式话语初入中国
2.4.3 苏式话语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2.4.4 苏式话语与中共党内的“左”倾错误
2.4.5 第五次反“围剿”与苏式话语的顿挫
第3章 毛泽东革命话语建构的内在理路与发展脉络
3.1 毛泽东革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化
3.1.1 “新民”与“民众的大联合”
3.1.2 “阶级”、“无产阶级专政”与阶级分析法的使用
3.1.3 “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
3.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话语的创建
3.2.1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酝酿和提出
3.2.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2.3 遵义会议与毛泽东作为话语权威的崛起
3.3 从“工农武装割据”到“民族抗战”:毛泽东革命话语的转换
3.3.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话语的建构
3.3.2 毛泽东革命话语转换的哲学基础与基本命题
第4章 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的建构
4.1 国共三民主义之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的酝酿
4.1.1 抗战初期中共在三民主义旗帜下的革命宣传
4.1.2 国共关于三民主义的话语论争
4.1.3 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的解构与重构
4.2 概念与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的建构
4.2.1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4.2.2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性质
4.2.3 “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4.2.4 “两步走”的革命战略
4.2.5 “三大法宝”的革命经验
4.2.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深化
4.2.7 “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
第5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的传播与接受
5.1 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在中共党内的传播与认同
5.1.1 话语学习与延安整风运动的起源
5.1.2 话语学习的组织部署
5.1.3 话语学习的个案考察
5.1.4 “毛泽东思想”的提出与话语认同的实现
5.2 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在延安知识界的传播
5.2.1 整风运动与知识分子自我身份认同的转变
5.2.2 大生产运动与知识分子的话语习得
5.2.3 延安知识分子的话语转换
5.3 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在边区民众中的接受与认同
5.3.1 社会教育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的传播
5.3.2 新秧歌运动:民间曲艺中的革命话语
5.3.3 劳动英雄大会:政治仪式中的革命话语
第6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的结构特点与历史影响
6.1 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的结构特点
6.1.1 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统一
6.1.2 话语建构与话语实践的统一
6.2 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与当代中国主流话语的建构
6.2.1 对当代政治话语的建构:以《人民日报》为例
6.2.2 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与革命史叙事范式的最终确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48989
【文章页数】:2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对象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毛泽东政治话语研究评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海外毛泽东政治话语研究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话语
1.3.2 话语权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难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难点
第2章 从改良到革命:近代中国救亡与复兴的话语谱系
2.1 晚清西学东渐与儒学话语的近代困局
2.1.1 传统儒学话语的认同危机
2.1.2 西方近代观念的传入与新话语的勃兴
2.2 改良话语的兴起
2.2.1 “中体西用”
2.2.2 “变法维新”
2.3 三民主义话语的形成与嬗变
2.3.1 孙中山与三民主义话语的建构
2.3.2 三民主义话语的蜕变与异化
2.4 苏式话语在中国革命的实践
2.4.1 苏式话语的形成
2.4.2 苏式话语初入中国
2.4.3 苏式话语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2.4.4 苏式话语与中共党内的“左”倾错误
2.4.5 第五次反“围剿”与苏式话语的顿挫
第3章 毛泽东革命话语建构的内在理路与发展脉络
3.1 毛泽东革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化
3.1.1 “新民”与“民众的大联合”
3.1.2 “阶级”、“无产阶级专政”与阶级分析法的使用
3.1.3 “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
3.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话语的创建
3.2.1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酝酿和提出
3.2.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2.3 遵义会议与毛泽东作为话语权威的崛起
3.3 从“工农武装割据”到“民族抗战”:毛泽东革命话语的转换
3.3.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话语的建构
3.3.2 毛泽东革命话语转换的哲学基础与基本命题
第4章 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的建构
4.1 国共三民主义之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的酝酿
4.1.1 抗战初期中共在三民主义旗帜下的革命宣传
4.1.2 国共关于三民主义的话语论争
4.1.3 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的解构与重构
4.2 概念与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的建构
4.2.1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4.2.2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性质
4.2.3 “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4.2.4 “两步走”的革命战略
4.2.5 “三大法宝”的革命经验
4.2.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深化
4.2.7 “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
第5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的传播与接受
5.1 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在中共党内的传播与认同
5.1.1 话语学习与延安整风运动的起源
5.1.2 话语学习的组织部署
5.1.3 话语学习的个案考察
5.1.4 “毛泽东思想”的提出与话语认同的实现
5.2 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在延安知识界的传播
5.2.1 整风运动与知识分子自我身份认同的转变
5.2.2 大生产运动与知识分子的话语习得
5.2.3 延安知识分子的话语转换
5.3 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在边区民众中的接受与认同
5.3.1 社会教育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的传播
5.3.2 新秧歌运动:民间曲艺中的革命话语
5.3.3 劳动英雄大会:政治仪式中的革命话语
第6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的结构特点与历史影响
6.1 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的结构特点
6.1.1 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统一
6.1.2 话语建构与话语实践的统一
6.2 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与当代中国主流话语的建构
6.2.1 对当代政治话语的建构:以《人民日报》为例
6.2.2 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与革命史叙事范式的最终确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48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748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