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模式形成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21 14:53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等教育模式,并不是苏联模式的翻版,其中既有借鉴苏联的外来性成份,也有继承老解放区高等教育经验及接收旧中国高等教育传统而形成的本土性成份。尽管在院校结构和教学制度上,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呈现出苏联模式的特点,但是在本质上延续的却是最初与苏联模式有着相同基础而后又与之平行式发展,建国后再被“正规化”的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初模式,是在1949—1965年间的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就其可分解的关键要素而言,主要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对象、课程体系、教学制度、办学体制、宏观管理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高校类型结构、科类结构和层次结构等。为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模式形成的讨论更为集中和有针对性,本文选取了这些关键要素作为考察的参照点,分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相关内容的研究:首先,讨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整体思路,即继承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改造并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学习借鉴苏联教育经验。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三个主要支点,即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旧中国高等教育模式和苏联高等教育模式。三...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一) 选题的缘由
(二) 选题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制度的研究
(二) 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院系调整的研究
(三) 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
(四) 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教育革命”的研究
三、概念辨析
(一) 高等教育模式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模式
(三) 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
(四) 旧中国高等教育模式
(五) 苏联高等教育模式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比较研究法
(三) 案例分析法
五、创新与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主要支点和阶段性特征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 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
(二) 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
(三) 借鉴苏联教育经验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支点
(一) 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及其基本特点
(二) 旧中国高等教育模式及其基本特点
(三) 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及其基本特点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阶段性特征
(一) 1949—1951年: 以延续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为主要特征
(二) 1952—1956年: 以转向学习苏联高等教育经验为主要特征
(三) 1957—1965年: 以复归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为主要特征
第三章 延续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阶段(1949—1951年)
一、为工农大众开门办学教育方针的确立
(一) 在招生过程中对工农青年和革命干部予以特殊照顾
(二) 创办工农速成中学对工农干部进行文化补习教育
二、马列主义思想政治课的引入
(一) 在高校开设马列主义思想政治课的初步尝试
(二) 注意三个重点和遵循三项规定
(三) 取消“政治课”的名称
三、部门办学体制的形成
(一) 部门办学体制在老解放区的创建
(二) 部门办学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延续
四、对旧中国高等学校的接管与改造
(一) 对旧中国公立高等学校的接管
(二) 对旧中国私立高等学校的改造
第四章 转向学习苏联高等教育经验的改革阶段(1952—1956年)
一、进行院系调整
(一) 院系调整前旧中国高等学校的结构情况
(二) 1951—1952年的局部调整
(三) 1952—1953年的全面调整
(四) 1955—1957年的再次调整
二、改革教学制度
(一) 设置专业
(二) 制定教学计划
(三) 修订教学大纲
(四) 编译教材
(五) 建立教学研究指导组
三、对于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主要内容的延续
(一) 培养工农出身的领导干部
(二) 注重思想政治课教育
(三) 实行部门办学的管理制度
第五章 复归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阶段(1957—1965年)
一、高等教育的“大革命”
(一) 高等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二) 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 高等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
(四) 高等教育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
二、高等教育的“调整”与“提高”
(一) 压缩高校数量和招生规模
(二) 实行政治教育和业务教育并重
(三) 调整理论教学和生产劳动的关系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模式的内涵及其特点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 以培养又红又专的劳动者为教育目的
(二) 以广大工农群众为教育对象
(三) 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
(四) “苏联式”的教学制度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体制模式
(一) 由国家统一办学
(二) 实行部门对口管理
(三) 确立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院)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结构模式
(一) 以单科性专门学院为主要学校类型
(二) 以本科教育为主要培养层次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模式的基本特点
(一) 高等教育面向工农群众
(二)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三) 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四) 高等教育工作坚持党的领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882198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一) 选题的缘由
(二) 选题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制度的研究
(二) 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院系调整的研究
(三) 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
(四) 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教育革命”的研究
三、概念辨析
(一) 高等教育模式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模式
(三) 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
(四) 旧中国高等教育模式
(五) 苏联高等教育模式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比较研究法
(三) 案例分析法
五、创新与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主要支点和阶段性特征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 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
(二) 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
(三) 借鉴苏联教育经验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支点
(一) 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及其基本特点
(二) 旧中国高等教育模式及其基本特点
(三) 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及其基本特点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阶段性特征
(一) 1949—1951年: 以延续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为主要特征
(二) 1952—1956年: 以转向学习苏联高等教育经验为主要特征
(三) 1957—1965年: 以复归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为主要特征
第三章 延续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阶段(1949—1951年)
一、为工农大众开门办学教育方针的确立
(一) 在招生过程中对工农青年和革命干部予以特殊照顾
(二) 创办工农速成中学对工农干部进行文化补习教育
二、马列主义思想政治课的引入
(一) 在高校开设马列主义思想政治课的初步尝试
(二) 注意三个重点和遵循三项规定
(三) 取消“政治课”的名称
三、部门办学体制的形成
(一) 部门办学体制在老解放区的创建
(二) 部门办学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延续
四、对旧中国高等学校的接管与改造
(一) 对旧中国公立高等学校的接管
(二) 对旧中国私立高等学校的改造
第四章 转向学习苏联高等教育经验的改革阶段(1952—1956年)
一、进行院系调整
(一) 院系调整前旧中国高等学校的结构情况
(二) 1951—1952年的局部调整
(三) 1952—1953年的全面调整
(四) 1955—1957年的再次调整
二、改革教学制度
(一) 设置专业
(二) 制定教学计划
(三) 修订教学大纲
(四) 编译教材
(五) 建立教学研究指导组
三、对于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主要内容的延续
(一) 培养工农出身的领导干部
(二) 注重思想政治课教育
(三) 实行部门办学的管理制度
第五章 复归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阶段(1957—1965年)
一、高等教育的“大革命”
(一) 高等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二) 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 高等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
(四) 高等教育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
二、高等教育的“调整”与“提高”
(一) 压缩高校数量和招生规模
(二) 实行政治教育和业务教育并重
(三) 调整理论教学和生产劳动的关系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模式的内涵及其特点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 以培养又红又专的劳动者为教育目的
(二) 以广大工农群众为教育对象
(三) 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
(四) “苏联式”的教学制度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体制模式
(一) 由国家统一办学
(二) 实行部门对口管理
(三) 确立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院)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结构模式
(一) 以单科性专门学院为主要学校类型
(二) 以本科教育为主要培养层次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模式的基本特点
(一) 高等教育面向工农群众
(二)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三) 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四) 高等教育工作坚持党的领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882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882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