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 ——七世纪至十三世纪
发布时间:2024-12-10 23:12
蒙古族文化博大精深、绵长久远,走过了千余年的发展历程,至今仍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作为一社会种文化现象,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囊括其实践活动在内的蒙古族传统社会特有的意识观念、伦理价值、思维方式以及审美取向的综合体,充分反映着蒙古族的道德、习俗、心理和生息规律,是维系蒙古族传统社会秩序,促进其民族传承的主要力量。与我们今天专门化、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文化的教化,熏陶和陶冶的过程,具有传承民族生命力,形成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功能,属于“大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范畴。在七世纪至十三世纪蒙古族形成发展之初至其发展之巅峰这一特定的历史过程中,蒙古族人创造了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形态,这种文化现象不管是从民间角度还是从统治阶级角度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从未间断过,因而,在探讨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时,我们也不应该对其进行人为阻断。如我们所知,十三世纪元朝建立以来“汉文化”不断融合蒙古族文化,这种“濡化”的结果使得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被忽视,因此,本文将选题的目标锁定在蒙古族起源至元朝发展之巅峰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将其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文...
【文章页数】:13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四、七世纪至十三世纪蒙古族历史概略
(一)七世纪至十三世纪蒙古族的发展历史
(二)“逐水草而居”的生产方式
(三)“黑车白帐”的生活方式
第一章 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缘起
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一)文化及其分类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之基本内涵
(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主要属性
二、七世纪至十三世纪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发展沿革
(一)以“集体共享”为基本特征的蒙古族早期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
(二)以“大道”为核心理念的成吉思汗帝国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三)以“大一统”为终极目标的元朝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在蒙古族传统社会的重要作用
(一)强化游牧民族凝聚力
(二)培养马背民族认同感
(三)保持草原民族特殊性
第二章 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教育内容
一、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一)以万物有灵、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思想生态理念
(二)以至诚为本、诚实守信为归属的思想道德理念
(三)以为政以德、兼容并蓄为特征的思想政治理念
二、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基本教育内容
(一)勇敢顽强、不畏牺牲的“乞颜精神”
(二)宽以待民、厚以养民的仁爱观
(三)孝悌父母、长幼有序的伦理观
三、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与教育内容的关系
(一)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与教育内容的一致性
(二)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与基本教育内容的互动
第三章 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传授方式与实现方法
一、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传承“场”
(一)草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天然传承场
(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教化传承场
(三)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传承殿堂
二、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传授方式
(一)“萨满经典”与师徒制传授
(二)单向度传授
(三)多向度传授
三、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实现方法
(一)以事为诫(神话故事)
(二)以言为训(格言谚语)
(三)以身教化民(身正为范)
(四)以自然为师(效法自然)
第四章 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载体
一、蒙古族传统生命礼仪文化——“和谐之道”
(一)诞生礼——热烈仪式中充满重视生命的朴素愿望
(二)成人礼——隆重典礼中唤起实现自我的责任意识
(三)丧葬礼——丧葬风俗中饱含遵守规律的独特感受
二、蒙古族传统舞蹈文化——“力量之魂”
(一)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反映蒙古族与自然斗争、自强不息的民族力量
(二)与原始宗教信仰相融合,表达蒙古族崇尚自然、祈求福佑的赤诚力量
(三)与游牧生产实践相联系,展现蒙古族热爱生产、向往自由的生活力量
三、蒙古族传统节日文化——“凝聚之力”
(一)敖包祭——感谢恩惠、凝聚人心
(二)那达慕大会——聚集一堂、民族团结
四、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生活”符号
(一)“白毛毡房”的精巧构思——顺应自然的生活理念
(二)“象形史书”的服饰图案——美好寄往的生活追求
(三)“酒”文化——集体共享的生活态度
第五章 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当代启示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天人合一”的生态观教育启示
(二)“万物有灵”的生命观教育启示
(三)“诚以为上”的价值观教育启示
(四)“以德治国”的政治观教育启示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基本教育内容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英雄主义”的人生观教育启示
(二)“宽厚仁爱”的道德观教育启示
(三)“孝悌思想”的伦理观教育启示
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方法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道德教化”与感染教育法
(二)“力行教化”与正面典型教育法
(三)“师法自然”教育与自我教育法
四、进行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以民族“文化认同”为基本前提
(二)充分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
(三)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习俗
(四)促进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创新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本文编号:4015807
【文章页数】:13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四、七世纪至十三世纪蒙古族历史概略
(一)七世纪至十三世纪蒙古族的发展历史
(二)“逐水草而居”的生产方式
(三)“黑车白帐”的生活方式
第一章 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缘起
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一)文化及其分类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之基本内涵
(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主要属性
二、七世纪至十三世纪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发展沿革
(一)以“集体共享”为基本特征的蒙古族早期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
(二)以“大道”为核心理念的成吉思汗帝国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三)以“大一统”为终极目标的元朝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在蒙古族传统社会的重要作用
(一)强化游牧民族凝聚力
(二)培养马背民族认同感
(三)保持草原民族特殊性
第二章 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教育内容
一、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一)以万物有灵、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思想生态理念
(二)以至诚为本、诚实守信为归属的思想道德理念
(三)以为政以德、兼容并蓄为特征的思想政治理念
二、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基本教育内容
(一)勇敢顽强、不畏牺牲的“乞颜精神”
(二)宽以待民、厚以养民的仁爱观
(三)孝悌父母、长幼有序的伦理观
三、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与教育内容的关系
(一)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与教育内容的一致性
(二)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与基本教育内容的互动
第三章 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传授方式与实现方法
一、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传承“场”
(一)草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天然传承场
(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教化传承场
(三)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传承殿堂
二、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传授方式
(一)“萨满经典”与师徒制传授
(二)单向度传授
(三)多向度传授
三、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实现方法
(一)以事为诫(神话故事)
(二)以言为训(格言谚语)
(三)以身教化民(身正为范)
(四)以自然为师(效法自然)
第四章 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载体
一、蒙古族传统生命礼仪文化——“和谐之道”
(一)诞生礼——热烈仪式中充满重视生命的朴素愿望
(二)成人礼——隆重典礼中唤起实现自我的责任意识
(三)丧葬礼——丧葬风俗中饱含遵守规律的独特感受
二、蒙古族传统舞蹈文化——“力量之魂”
(一)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反映蒙古族与自然斗争、自强不息的民族力量
(二)与原始宗教信仰相融合,表达蒙古族崇尚自然、祈求福佑的赤诚力量
(三)与游牧生产实践相联系,展现蒙古族热爱生产、向往自由的生活力量
三、蒙古族传统节日文化——“凝聚之力”
(一)敖包祭——感谢恩惠、凝聚人心
(二)那达慕大会——聚集一堂、民族团结
四、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生活”符号
(一)“白毛毡房”的精巧构思——顺应自然的生活理念
(二)“象形史书”的服饰图案——美好寄往的生活追求
(三)“酒”文化——集体共享的生活态度
第五章 蒙古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当代启示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天人合一”的生态观教育启示
(二)“万物有灵”的生命观教育启示
(三)“诚以为上”的价值观教育启示
(四)“以德治国”的政治观教育启示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基本教育内容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英雄主义”的人生观教育启示
(二)“宽厚仁爱”的道德观教育启示
(三)“孝悌思想”的伦理观教育启示
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方法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道德教化”与感染教育法
(二)“力行教化”与正面典型教育法
(三)“师法自然”教育与自我教育法
四、进行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以民族“文化认同”为基本前提
(二)充分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
(三)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习俗
(四)促进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创新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本文编号:4015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4015807.html